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栗子

鎖定
石栗子,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石慄Aleurites moluccana (L.) Willd.的成熟種子。分佈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具有活血,潤腸之功效。用於閉經,腸燥便秘。
別    名
海胡桃
黑桐油
油果
檢果
中文學名
石栗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大戟目
大戟科
石慄屬
石慄
分佈區域
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採集時間
秋季
毒    性
小毒

石栗子入藥部位

成熟種子。

石栗子性味

味甘,性寒。

石栗子歸經

歸肝、大腸經。

石栗子功效

活血,潤腸。

石栗子主治

用於閉經,腸燥便秘。

石栗子相關配伍

治跌打損傷疼痛:石栗子5個,川芎10g,豬排骨250g,煎服。(《骨傷中草藥與驗方》)

石栗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燒灰存性。外用:適量,搗敷。

石栗子使用注意

本品性滑,孕婦禁服。生吃能令人嘔。

石栗子採集加工

秋季果熟是時採收,取出種子,曬乾。

石栗子形態特性

石慄又名:燭果樹。常綠喬木,高達18米,樹皮暗灰色,淺縱裂至近光滑;嫩枝密被灰褐色星狀微柔毛,成長枝近無毛。葉紙質,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萌生枝上的葉有時圓腎形,具3-5淺裂),長14-20釐米,寬7-17釐米,頂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闊楔形或鈍圓,稀淺心形,全緣或(1-)3(-5)淺裂,嫩葉兩面被星狀微柔毛,成長葉上面無毛,下面疏生星狀微柔毛或幾無毛;基出脈3-5條;葉柄長6-12釐米,密被星狀微柔毛,頂端有2枚扁圓形腺體。花雌雄同株,同序或異序,花序長15-20釐米;花萼在開花時整齊或不整齊的2-3裂,密被微柔毛;花瓣長圓形,長約6毫米,乳白色至乳黃色;雄花:雄蕊15-20枚,排成3-4輪,生於突起的花托上,被毛;雌花:子房密被星狀微柔毛,2(-3)室,花柱2枚,短、2深裂。核果近球形或稍偏斜的圓球狀,長約5釐米,直徑5-6釐米,具1-2顆種子;種子圓球狀,側扁,種皮堅硬,有疣狀突稜。花期4-10月。

石栗子生長環境

野生或栽培於村旁及疏林中。分佈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石栗子藥材性狀

乾燥種子,外有硬殼,呈不規則的扁圓形,徑約2-3cm,先端凸起稍尖,外表有黃白色白膜。除去薄膜,顯出黃綠色或棕褐色之木質堅硬種皮。表面凹凸不平,有淺縱溝,腹面有明顯的種臍,種脊明顯或模糊,種皮厚約2mm,內有白色種仁,極富油質,味甘而油膩。以個大、飽滿為佳。

石栗子藥理作用

油中的辛辣樹脂有致瀉作用。

石栗子相關論述

《台灣藥用植物志》:“種子油塗擦坐骨神經痛,種仁敷頭痛、發燒,潰瘍及關節腫大。此外,種子常用為緩瀉劑。”
[1-5] 
參考資料
  • 1.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3.    夏麗英.《現代中藥毒理學》: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5年
  • 4.    《中藥大辭典 上》.《中藥大辭典 上》:《中藥大辭典 上》,1977年
  • 5.    黃兆勝.《骨傷中草藥與驗方》: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