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柱土家囉兒調

鎖定
石柱土家囉兒調,流傳於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石柱土家囉兒調與唐代巴渝地區廣泛流傳的竹枝詞一脈相承,具有悠久的歷史。石柱土家族囉兒調旋律簡潔,每曲音域都在八度以內,腔中少有裝飾,行腔起伏流暢,易於掌握,便於傳唱。其調式多為徵、羽、商調式,既有傳統曲目,又有現場發揮的即興歌調。
2006年5月20日,石柱土家囉兒調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Ⅱ-15。 [1] 
中文名
石柱土家囉兒調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非遺編號
Ⅱ-15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申報地區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石柱土家囉兒調歷史淵源

石柱土家囉兒調現場演唱
石柱土家囉兒調現場演唱(3張)
石柱囉兒調承襲於古代巴人的“巴渝舞”和“巴人土歌”。《華陽國志·巴志》中有關“巴師勇鋭,歌舞以凌”“武王伐紂,前歌後舞也”,是對“巴渝舞”的最早記載。
先秦《宋玉對楚王問》中有關“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和西漢楊雄《蜀記》中有關“嬥謳歌,巴土人之歌也”的記載,印證了“巴人土歌”是一種“一唱眾和”的歌唱形式,是反映大眾生活的鄉土民歌,其內容和形態表現與石柱土家囉兒調一致。
石柱土家囉兒調更是與唐代巴渝地區廣泛流傳的竹枝詞一脈相承,有人認為“囉兒調”有古代“竹枝詞”遺風,被譽為“竹枝詞”活化石。 [2] 
石柱土家囉兒調起源於何時已無跡可尋,但從一些傳承人的口中得知,至少有上百年的傳唱歷史。“囉兒調”包容着各種不同場合演唱的民歌,諸如放牛歌、打夯號子、砍柴歌、薅秧歌等。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農耕社會,很多的農業生產都要靠人力來完成,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能,常常是藉助唱歌來調動人的勞動熱情;再者,山大人稀的自然環境,讓上山勞作的人們藉助喊山歌來驅逐寂寞和恐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眾人吼着山歌齊勞作的場面隨處可見,山坡上放牛、砍柴的少年唱的山歌也是此起彼伏,“這邊唱罷那邊登場”。處處可聽見唱山歌,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田地裏,唱山歌無須專人教唱和傳承,在那樣的環境薰陶下,會唱山歌的人自然也很多。“囉兒調”的傳承人,要麼是在和自己的長輩一起勞作的過程中,要麼是跟着長輩在家中的無意識哼唱中而學會的,從沒有去專門地拜師學藝。後來憑着自己的濃厚興趣,經常哼唱,有時怕忘記甚至把歌詞記在紙上,因而至今還會唱不少那個時候流傳的民歌。 [3] 

石柱土家囉兒調基本特徵

石柱土家囉兒調分類

以歌唱的形式、場合以及內容的不同對石柱土家囉兒調進行分類,歌曲涉及這些類型:
1:田歌,多為種田勞作時吟唱,如《礴秧歌》。
2:牧歌,多為放牧時吟唱,如《小放牛》。
3:採茶歌,多為採茶時吟唱,如《倒採茶》。
4:抬工號子,多為肩抬重物時吟唱,如《小牛郎》。
5:打夯號子,多為夯土時吟唱,如《打夯號子》。
6:情歌,內容多為表現男女之情,如《巖上砍柴巖腳梭》。
7:節令歌,為土家人根據二十四節氣變化規律而作,如《長年歌》。
8:苦歌,為土家人訴説自身境遇悲苦而作,如《磨坊李三娘》。
9:盤歌,為一問一答而形成的“對歌”,如《盤歌》。
10:扯謊歌,為土家人用幽默反諷的話語表達對人生、自然的看法,如《太陽落土要落坡》。
11:風流歌,多表現男女之間打情罵俏的場景,如《對《大嫂肥又肥》。
此外,還有一部分無法精確分類的歌曲,它們大致歸於其他抒情性民歌。 [4] 

石柱土家囉兒調歌詞

獨特的襯詞是石柱土家囉兒調最顯著的音樂特徵之一。襯字、襯詞,其特殊性在於:“它們大都與正詞沒有直接關聯,也不屬正詞基本句式之內,甚至很多還是無意可解的詞句,但一經和正詞一起配曲詠唱,成為一首完整的歌曲時,它們就表現出了鮮明的情感,成為整個歌曲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絕大多數的囉兒調歌詞中帶有“囉兒”“嘟囉喂”等由“囉”字組成的襯詞,這些襯詞最開始是以模擬鑼鼓敲打等樂器的擬聲詞出現的,如《清早起來去放牛》中的襯詞“囉兒”“哦兒嘟囉“嘟嘟扯”“磯扯”。此外,一般民歌中也會使用的虛詞性襯詞也常常出現在囉兒調中,例如:“舍”“喲喂”“那個”等,這類襯詞並無特定的含義,基本為虛詞性的語氣助詞。而隨着石柱土家人創作熱情的高漲,一些當地俗語如“冤家舍”“二嫂喂”“海棠花”“羅麼姐”等實詞也被加人囉兒調中作為襯詞,這些頗具調侃意味的玩笑或俗語豐富了歌曲的情感層次,也令囉兒調增添了一抹生動的色彩。
襯詞在歌曲中的位置分為三類:一類為襯詞前置,如《磨坊李三娘》《小牛郎》;另外兩類為襯詞中置和襯詞後置,這兩類往往在囉兒調中聯合使用,也是囉兒調最常使用的形式,《桅子花兒開》和《燈兒呀燈》就屬於這一類。
除了襯詞的種類豐富多樣,幾乎一半的歌詞是襯詞,這一特色在其他類型的民間歌曲中也是相當少見的。 [4] 

石柱土家囉兒調代表作品

石柱土家囉兒調代表作品有《太陽出來喜洋洋》《長年歌》《懷胎歌》《小情郎》等曲目。 [1] 

石柱土家囉兒調傳承保護

石柱土家囉兒調傳承價值

囉兒調逼真地反映了當地土家人的生活、勞動、民風、民俗、情感和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內容,比較全面地記錄了土家族的禮俗活動、生存狀況及民族文化演變過程。 [1] 

石柱土家囉兒調傳承現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境內尚有三百多人能唱“囉兒調”,隨着社會文化的變遷,演唱者越來越少。據初步調查,現在只有大約七十人能唱了,這些歌手年事已高,囉兒調的傳承面臨困境,已瀕於滅絕。 [1] 

石柱土家囉兒調傳承人物

劉永斌,男,土家族,1941年生,重慶石柱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農民歌手。 [5] 
黃代書,男,1944年4月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石柱土家囉兒調。 [6] 

石柱土家囉兒調保護措施

2014年,重慶市革命老區石柱縣積極採納縣人大代表建議,加強非遺保護,編輯了非遺鄉土教材《土家“囉兒調”》,在全縣推廣傳唱。《土家“囉兒調”》全書共40萬字,分上、下兩冊,主要包括“囉兒調”的歷史文化的淵源、民間音樂的流變、音樂品類的梳理等章節,圖文並茂,同時還收錄了300多首石柱土家囉兒調民歌。 [7]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文化生態保護管理中心。 [9] 

石柱土家囉兒調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16年10月7日,重慶石柱縣國家級非遺項目石柱土家囉兒調代表作《太陽出來喜洋洋》,在中央一套和中央三套晚黃金時段《中國民歌大會》欄目中播出。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