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松目

鎖定
石松目植物是草本植物。石松目的化石如Lycopoditesoosensis,可追溯到中、晚泥盆世。石松目起源於刺葉目類,現代石松泥盆紀的似石松相比是十分相似的,這反映石松目植物進化上的保守性。
葉螺旋狀排列,無葉舌,多數種類孢子葉集生於枝的頂端,形成孢子葉球,也有不分孢子葉和營養葉的,孢子囊生於葉腋基部,孢子同型。孢子萌發成配子體需要菌根共生,配子體為不規則的塊狀體,全部或部分埋在地下。
石松目植物和卷柏目鱗木目(同在石松亞門)的最關鍵的區別在於石松目的孢子為同孢型,而且不具葉舌。
中文名
石松目
植物界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石松綱
石松目
亞    界
綠色植物亞界
總    門
輪藻總門
亞    門
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亞    綱
石松亞綱
分佈區域
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
拼    音
shí sōng mù
中文學名
Lycopodiales DC. ex Bercht. & J. Presl (1820)

石松目形態特徵

多年生土生植物。匍匐莖地上生,細長橫走,2-3回分叉,綠色,被稀疏的葉;側枝直立,高達40釐米,多回二叉分枝,稀疏,壓扁狀 (幼枝圓柱狀) ,枝連葉直徑5-10毫米。葉螺旋狀排列,密集,上斜,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8毫米,寬0.3-0.6毫米,基部楔形,下延,無柄,先端漸尖,具透明發絲,邊緣全緣,草質,中脈不明顯。孢子囊穗 (3) 4-8個集生於長達30釐米的總柄,總柄上苞片螺旋狀稀疏着生,薄草質,形狀如葉片;孢子囊穗不等位着生 (即小柄不等長) ,直立,圓柱形,長2-8釐米,直徑5-6毫米,具1-5釐米長的長小柄;孢子葉闊卵形,長2.5-3.0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急尖,具芒狀長尖頭,邊緣膜質,齧蝕狀,紙質;孢子囊生於孢子葉腋,略外露,圓腎形,黃色。 [1] 

石松目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3300米的林下、灌叢下、草坡、路邊或岩石上。 [1] 

石松目分佈範圍

產全國除東北、華北以外的其他各省區。日本、印度、緬甸、錫金、不丹、尼泊爾、越南、老撾、柬埔寨及南亞諸國有分佈。 [1] 

石松目石松目下屬科

石松科和石杉科,區別在於前者莖匍匐,孢子囊集成孢子葉球、孢子葉與營養葉異形,孢子壁具網狀、擬網狀或顆粒狀紋飾;後者莖直立,孢子囊不形成孢子葉球,孢子葉與營養葉同形或較小,孢子壁具有蜂窩狀紋飾。
代表:石松屬,約400多種,分佈於全世界。喜酸性土壤,多產於熱帶、亞熱帶,温帶、寒帶亦有。
典型植物(我國):石松地刷子石松燈籠草千層塔
石松目 石松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