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排簫

鎖定
石排簫是春秋,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石排簫“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以排簫演奏的遠古韶樂。
中文名
石排簫
類    別
古樂器
出    處
春秋淅川下寺楚墓出土
又    稱
參差、風簫

石排簫發展歷史

使用石排簫吹奏圖 使用石排簫吹奏圖
春秋 淅川下寺楚墓出土
“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以排簫演奏的遠古韶樂,不僅可以招來鳳鳥。也使聖人孔子聞後,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嘆為盡善盡美。古人對排簫有許多溢美之辭。它的外形猶如鳳鳥的羽翼,聲音猶如鳳鳥的吟鳴。排簫呈三角形翼狀,石質,灰白色,吹口平齊,鑽有十個圓孔,下部長短依次遞減,中間刻一凸起的鈄橫帶縛管,為我國最早的排簫。
河南出土的上古排簫,有骨質、石質、竹質三種。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石排簫,以整塊的石料製成十三個長短不等的編管,管壁的厚度只有一毫米。這種精確的音律排列與令人歎為觀止的作工,證明了二千多年前中國古樂高超的藝術水平。

石排簫古文描述

《北堂書鈔》對排簫有這樣的描述:“像風翼,如風鳴,其形參差,長聲肅簫”,陶注云:“其形象風之翼,十管長二尺”。故排簫又稱參差、風簫。
河南博物院所陳列的這件石排簫管孔深度與管外長度不盡相同,管孔內徑自最長管至最短管依次遞減。除少數管口部殘損過甚外,餘管均能吹出高低不同的音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