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峽遺址

鎖定
石峽遺址,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獅子巖,面積約3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2-3] 
石峽遺址共有四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分別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新石器晚期文化層,為“石峽文化”層、早期青銅文化層、晚期青銅文化層(該層相當於中原地區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 [3]  石峽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是廣東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填補了嶺南秦漢以前古文化的空白,為探討與鄰近省區及東南沿海地區同時期文化之間的關係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對考古學和歷史學都有重要意義。 [4] 
2001年6月25日,石峽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石峽遺址
地理位置
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獅子巖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3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0095-1-95

石峽遺址歷史沿革

1972年,石峽遺址被發現。 [3] 
1975年底至1978年底,經過三次發掘,揭露面積3666平方米,清理墓葬132座。 [3] 

石峽遺址遺址特點

石峽遺址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已揭露面積達4000平方米。 [9]  上層為青銅時代遺存。在下層文化中發掘墓葬64座,均為長方土坑墓,多數坑經過燒烤,大型墓坑中的填上還經過夯打。葬式以單人二次葬為主,還有少量一次,未見集體遷葬和合葬墓。二次葬者均兩套隨葬品,一套是遷葬人骨時從原墓中帶來的,一套是二次葬入時新放置的,這種葬俗在中國新石器時代墓中尚屬首見。隨葬器物主要是陶器。以生產工具隨葬比較普遍,到晚期更為實出,大量的石和石城的出現,表明這些工具不僅用於獵,亦是重要的戰鬥武器。私有制的發展和貧富分化已十分明顯。在中層發現墓葬40多座,分為小型長方土坑淺穴墓,隨葬品以飾曲尺紋、長方格紋等幾何印紋陶為特徵,時代約相當於夏商時期。 [8] 

石峽遺址文物遺存

石峽遺址共有四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分別為新石器時代文化層、新石器晚期文化層,為“石峽文化”層、早期青銅文化層、晚期青銅文化層(該層相當於中原地區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 [3]  遺址內發現有房址、灰坑、陶窯、墓葬等遺存。出土有各種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遺物3000餘件。 [10] 
第一層陶器以白陶圈足盤為特徵,素面為主,紋飾多見刻劃紋。 [7] 
第二層陶器主要為炊煮器和飲食器,紋飾以素面為主,少數飾繩紋、籃紋等。石器為有肩有段石器。有柱洞、灰坑、灶坑等建築遺址。出土有碳化稻穀。 [7] 
第三層有大量紅燒土居住面、柱洞,少量灰坑、陶器。出土夾砂陶罐、金、器座等,紋飾有曲折紋、方格紋、重圈紋等,出現兩三種紋樣飾於一器的組合紋。石器有梯形、有段、三族、戈、刀等。隨葬品有鼎、釜、罐等。 [7] 
第四層以火候很高的幾何印紋陶、磨光石器、青銅器共存為特徵。陶器有瓷、罐等,出現原始瓷器缽、豆。紋飾有蔓紋、雲雷紋、方格紋等,多屬組合紋樣。石器有錛、鏃、鐲等。青銅器有匕首、鉞、錐等。 [7] 
文物遺存

石峽遺址文物價值

石峽遺址的發現和發掘,是廣東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填補了嶺南秦漢以前古文化的空白,為探討與鄰近省區及東南沿海地區同時期文化之間的關係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對考古學和歷史學都有重要意義。 [4] 

石峽遺址文物保護

2001年,石峽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 [6] 
2001年6月25日,石峽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2006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將馬壩人遺址合併保護。 [5] 
2021年10月12日,石峽遺址入選國家“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名單。 [1] 

石峽遺址旅遊信息

石峽遺址地理位置

石峽遺址,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獅子巖。

石峽遺址交通信息

曲江區人民政府距離石峽遺址3千米,可駕車或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