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室蓬萊宮

鎖定
石室蓬萊宮,又名玉皇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路村鄉石室村東,佔地面積約1210平方米,是明朝至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 [1] 
石室蓬萊宮創建年代不詳,明、清皆有修葺。石室蓬萊宮是一座道教宮闕,坐北向南,一進院布,中軸線上及兩側依次建有戲樓及兩側耳樓、東西廊房、獻廳及左右聖母殿、祖師殿,正殿玉皇殿。東有聖母娘娘蹲像,為聖母殿。西有真武大帝尊像,為祖師殿。東西廊房各七間,各有四根圓形石柱支撐前檐,便為走廊。石室蓬萊宮內存明、清碑4通;東西山牆殘存明代壁畫約4平方米。石室蓬萊宮是長治地區較少見的一座比較完整的四合院,建築保存較好,是研究明清時期建築的較好實物例證。 [1]  [3-4] 
2013年5月,石室蓬萊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石室蓬萊宮
地理位置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路村鄉石室村東
所處時代
明朝至清朝
佔地面積
約 121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852-3-15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石室蓬萊宮歷史沿革

石室蓬萊宮創建年代不詳,明、清皆有修葺。 [1] 
據《中國文物地圖集•山西分冊》載,蓬萊宮正殿樑架有北魏登國元年(386年)創建題記,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重修題記。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四十年(1775年),重建。 [4] 
戲樓樑架有清咸豐九年(1859年)重修題記。正殿、聖母殿與祖師殿為明代建築,其餘為清代建築。 [1]  [4] 
2002年,正殿頂部揭瓦維修,並對殿內後牆進行了加固。 [5] 

石室蓬萊宮建築格局

東西廊房
東西廊房(2張)
石室蓬萊宮又稱玉皇廟,因戲樓屏風額部書“蓬萊仙宮”,故名蓬萊宮。石室蓬萊宮是一座道教宮闕,坐北向南,一進院佈局,佔地面積約1210平方米。中軸線上及兩側依次建有戲樓及兩側耳樓、東西廊房、獻廳及左右聖母殿、祖師殿,正殿玉皇殿。東有聖母娘娘蹲像,為聖母殿。西有真武大帝尊像,為祖師殿。東西廊房各七間,各有四根圓形石柱支撐前檐,便為走廊。 [1]  [3-4] 

石室蓬萊宮主要建築

山門
戲台
戲台(2張)
山門由上下二部分組成,下為山門過道,明間設板門為入廟通道;上為倒座戲台。坐南向北,正對玉皇大帝正殿,台前由四根五米高的圓形粗壯石柱直豎在青石雕刻的石墩座上,東西木製方梁相互鏈接緊拉,支撐前檐。台內有東西隔扇和出入門庭,“蓬萊宮闕”和“陽春白雪”是戲樓的特殊風韻。戲台上還有木刻屏風“醉八仙”(原來8扇,現存7扇)。兩側依次有耳房各兩間,雙側有廊房各七間; [3-4] 
正殿(玉皇殿)
正殿局部 正殿局部
石室蓬萊宮正殿砂石台明,高1.70米,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灰脊灰瓦。殿內六椽栿通前後檐,通檐用三柱。明次間設板門、直欞窗,門額有方形門簪。柱頭斗栱偷心造四鋪作雙下昂。栱眼壁描金雙龍戲珠。正殿前連着獻殿,其東西有聖母娘娘、真武大帝殿各三間。 [1]  [4] 
獻殿(廳)
獻殿 獻殿
正殿下五級台階是獻廳。獻廳兩側殿內,捲棚頂,面闊三間,平面呈矩形,舉折平緩,施以布文瓦脊,四根六稜形肥壯石柱支撐着整個屋棚全部,像一塊棚布籠罩着廳頂。 [4] 

石室蓬萊宮文物遺存

石室蓬萊宮內存明、清碑4通;東西山牆殘存明代壁畫約4平方米。 [1] 

石室蓬萊宮文物價值

石室蓬萊宮是長治地區較少見的一座比較完整的四合院,建築保存較好,是研究明清時期建築的較好實物例證。 [3] 

石室蓬萊宮保護措施

遺址碑 遺址碑
2013年5月,石室蓬萊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石室蓬萊宮旅遊信息

石室蓬萊宮地理位置

石室蓬萊宮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路村鄉石室村東。 [1] 

石室蓬萊宮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石室蓬萊宮,路程約15.1千米,用時約2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