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室巖

鎖定
石室巖,又名“伏虎巖” [7]  ,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下磨村大象山,“石室藏煙”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1] 
中文名
石室巖
地理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下磨村大象山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海印洞
著名景點
空觀石
卓錫泉
虎源
所屬城市
福建省莆田市
景點類型
山峯 [8] 

石室巖景點簡介

石室巖 石室巖
石室巖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下磨村大象山,“石室藏煙”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石室巖
石室巖(5張)
石室巖寺依託山勢,佈局自由,建築靈巧,古樸大方。其“所處多樣化的地貌特徵,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以及天然優良的氣候、水文和生態條件,造就了豐富多彩的自然風景資源”。她既有獨立的山體和山頂平台,又有濕地、碧水深塘和溪澗松林。除了前面所説的寺院、宮觀、磚塔外,巖上還有仙蹟、虎源、卓錫泉、曲水池、海印石等景。幾年前又發現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怪石羣,這些怪石嵯岈千姿百態,有的模仿物象惟妙惟肖;有的類似飛禽走獸栩栩如生,經本土十多位專家斟酌,它們依其形態初步立名的怪石有:禪牀石、仰天龜、海獅望月、伏虎石、倒掛金鐘,木魚石、拓荒牛、獨眼雙珠、毗盧帽、合掌帽、試劍石、海豚擱淺12處,另外還有石松洞穴、曲徑通幽,畸形怪樹等計有數十處之多,這些怪石、景象的發現,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內涵。加上石室巖傍依莆田市區,風光宜人,空氣新鮮,也是吸引人們上山來的因素之一,故早晚來此晨練、散步、攀爬、漫跑、提山泉水者星羅棋佈,遊客絡繹不絕,因此有理由相信,隨着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上山人氣的不斷提升,石室巖的發展前景一定會大有可為。 [3] 

石室巖主要景點

石室巖石室巖寺

石室巖寺
石室巖寺(11張)
石室巖寺“石室藏煙”,自古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是一處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蜚聲海內外的莆田著名遊覽勝地和重要的風景區之一。由其特有的摩崖石室而得名。
石室巖寺坐落在莆田市城廂區西郊大象山中部。始建於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據載,從此神僧南禪宗西嶽下四世妙應禪師在此開山以石室習禪,時遭兩隻猛虎入室侵擾。後這兩隻老虎均被妙應禪師用禪杖度化,從此緊隨禪師為其護法。因而後人尊稱妙應禪師為”開山祖師”、“伏虎祖師”,石室巖稱為“伏虎巖”。至今寺前路旁尚存一塊宋代書法家方左鉞寫的‘伏虎巖”3字篆書崖刻。 [4] 

石室巖靈霄寶殿

靈霄寶殿位於石室巖寺右側,主祀玉皇大帝。相傳每年的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日,點上頭炷香,便能保佑來年平安發達。明代開始,每年的正月初八晚,信眾提前聚集在大殿前,只為等次日零時到來的那一刻進殿上香朝拜。 [7] 

石室巖金鞭磚塔

石室寺塔
石室寺塔(6張)
石室寺塔,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下磨村大象山。始建於宋代,初為五層石塔,後圯,明代重建。方形磚構樓閣式,七層,邊長3.86米,通高約20米,基座石構,塔身磚構。用紅磚砌疊,中留通心孔,天井狀。樓板、迴廊、護欄、出檐均為木構,現因年久風化脱落無存。底層東、西向開門洞,其他各層均兩面開門洞,兩面設佛龕。石室寺塔已成為象徵石室巖寺的標誌建築,也是國內現存較為少見的磚塔。 [5] 
史載北宋時便有“石浮屠五級,今圮”,明萬曆時在石塔舊址上重建磚塔,因受佛經中“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影響,磚塔改為七級。磚塔是石室巖的標誌,從市區遠望該寺,磚塔在滿山蒼翠中鶴立雞羣、一柱挺立,形似一枝金鞭直插雲天。據説建塔的初衷是為了鎮邪扶正而建,那這枝“金鞭”的含義則是名副實歸、不同凡響。人們把磚塔當作石室巖香火鼎盛的標誌物,更突顯了磚塔在該寺的位置和作用。幾百年來,磚塔歷經風颳、日曬、雨刷,霜凍,依舊巍然屹立,尤其是明朝末期(1604),莆田境內發生八級大地震,眾多古建築物盡成廢墟,而磚塔受妙應祖師庇護卻能安然無恙,甚為奇觀。 [4] 

石室巖龍舌石

龍舌石位於石室巖寺後蹬道拾級而上約百米處,有一塊巨石懸在空中,長約二丈,形如舌頭,人稱“龍舌石”。相傳,古時巖前平原都被海平面所淹沒,海水一直延伸到仙遊榜頭林碑,當地溪裏有一塊巨石,漲潮時,水也漫不過此石,於是有了“林碑大石未過水”的説法。而鳳凰山亦發現了多處海蝕洞,證明海水離石室巖近在咫尺,龍舌近水樓台伸向海里汲水,久而久之,近前的海水逐漸乾涸了,海底裏就凸現了南北洋直至仙遊東西鄉。山上的土地神着了慌;怕這樣汲下去,早晚整個東海也會被汲幹了。於是上奏玉帝。帝即派天神來鎮住龍舌汲水,在“龍舌石”前蓋了一座北極殿(現殿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建)。殿裏供奉着玄天上帝及四大天神,天神面色威嚴、形態逼真,若膽小之人觀之,會膽顫心驚。如今,“龍舌石”上有古榕盤石而生,枝繁葉茂,清進士陳池養有詩讚曰﹕“石室空山獸伏虎,根盤古木欲乘龍”,形象地描繪出古榕盤根錯節之奇景。樹下有座乘風亭,是遊人避暑、避雨的好去處,旁側有海印洞等諸洞穴,在此小憩,遠近風光,涉目成賞,亦成了石室巖的一大景觀。 [6] 

石室巖歷史沿革

相傳公元9世紀50年代,神僧南禪宗南嶽下四世文矩慧日(即黃妙應)禪師,在此開山肇築二石室習禪,馴服二虎,故此又名伏虎巖,而今寺前路旁尚存一塊宋代書法家方左鉞篆書“伏虎巖”崖刻。
北宋紹聖年間(1094-1097年),住持道靜募化在巖前建寺,初名“石室巖精舍”;
崇寧五年(1106年),為了紀念妙應祖師開山功德,朝廷賜額更名“妙應寺”。
元至正九年(1349年),遭受火災,翌年住持道泰重建。
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又遭火患,寺宇夷為平地,厥後遺址盡被灌木林莽所覆蓋。
隆慶三年(1569年)冬,裏中進士陳經邦為母卜葬於巖下,夜宿臨時搭蓋的茅舍,忽聞虎嘯於舍外,翌日命人尋至虎穴,以火焚之,草木樹林隨之焚盡,古剎基址顯露無遺。陳經邦登巖觀眺,發現此處風光秀麗,感慨不已,迨其官至禮部尚書之時,有感於妙應祖師庇佑,於明萬曆五年(1577年)倡議大興土木,重建佛殿,並在寺後建造北極玄天上帝殿,以取水制火(北方屬水),從而開了此山佛、仙同居之先河。後又陸續增建大士殿、祖師殿、八仙閣、山門和香積寮等,恢復古剎舊觀。陳經邦退休之後還在山上建造別墅,課子讀書。他為石室巖撰寫的碑記至今尚存。明清奕代,幾經重修,並增建“凌雲別殿”。
最後一次修葺則在晚清光緒丁酉年(1897年),邑人進士劉尚文為記。爾後乃為城中梅峯寺下院,幾十年間,盛衰更迭。
20世紀80年代由達山法師主持石室巖各項工作。90年代妙敬法師率眾全面重建。 [2] 

石室巖開山祖師

石室巖風景
石室巖風景(13張)
相傳唐朝前,這裏還是一片草長鶯飛、野獸出沒的不毛之地,經考古發現,山上有“二石室及巨人跡石”和新石器時代的遺物(石斧等),為古人穴居之所,故稱石室巖。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3年),妙應禪師雲遊鳳凰山,在這裏找到一處石洞(室),遂在洞內習禪清修、潛心佛學,並開始在此建寺。他一生造寺多座,如囊山寺、國歡寺、梵林庵等。年輕時棲隱於此。一日外出,在坡上突遇二虎,他道高膽大,不慌不忙,伺機一躍,跨虎背、捋虎鬚,用竹杖、禪理制(馴)服二虎。至今寺前仍存有一塊刻着宋方左鉞“伏虎巖”的篆書石刻,風骨遒勁,石室巖也被稱為伏虎巖。後來妙應禪師出入石室巖、紫霄巖、襄山等地,“坐則多日不食,行則二虎相隨”,他“性通九流之門”,“善相地脈”,精通醫術,有極高的道行,被世人尊為得道高僧。相傳在他圓寂後的數百年間,他的許多讖語、預測得到應驗。後被朝廷溢為“妙應禪師”,賜封“圓智大師”,莆人對他更加謨拜,石室巖也因他而聲名鵲起,被視為古剎寶地。 [3] 

石室巖慶典活動

石室巖誕辰節日

石室巖寺內的靈霄寶殿,又稱凌雲別殿,通稱天帝殿,主祀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所信奉的統萬靈、主宰人間生死禍福的最高之神。農曆正月初九日為玉皇大帝的誕辰日,舉凡各地玉皇殿都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

石室巖燒香習俗

石室巖燒頭柱香
石室巖燒頭柱香(5張)
該寺的靈霄寶殿也同各地玉皇殿一樣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除演戲兩天外,還有點頭柱香的習俗。相傳,每逢玉皇大帝的誕辰日,若能點上第一炷香,定能獲得聖恩,閤家全年最為平安幸福,因而自明、清以來,每年正月初八晚,不少信眾聚集在靈霄寶殿前,徹夜不眠,等待翌日零時的到來。零時一到,信眾便即爭先恐後進殿焚香朝拜,祈福求安。為使文明進香,安全進香,該殿實行改革,採取報名認捐的辦法。今設十八炷頭香,又設108炷頭香和幾十把手爐,擴大信眾的虔誠需求。其點頭炷香的程序為:正月初七日上午九時在廣場戲台上舉行《祈福納祥大法會》,各手爐認捐依次虔誠進香;初八晚八時,在廣場舉行《頭炷香納福促和諧社會》,各十八名頭炷香認捐者,依次焚香朝聖,準備初九日零時進殿插頭炷香;初八日晚九時在廣場舉行《頭炷香法會》,各108名頭炷香和幾十把手爐認捐者依次焚香朝聖,準備初九日零時同時進香;初九日零時,晨鐘敲響,十八名頭炷香認捐者,在法師陪同下,依次進殿插上頭炷香;其次,各108名頭炷香和幾十把手爐認捐者也在法師陪同下依次進殿焚香朝拜;再之,所有的殿門大開,殿外、廣場上等待零時點頭炷香的信眾也依次進殿點香。

石室巖地理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街道下磨村大象山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