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子鎮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石子鎮)

鎖定
石子鎮隸屬四川省內江東興區,地處東興區東部,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05°0′7";北緯29°5′9",距內江城區37公里,東與重慶市榮昌區吳家鎮交界,北與資陽市安嶽縣元壩鎮接壤,處於三縣交界的結合部,有東興區的東大門之稱。 [1] 
石子鎮轄14個行政村,1個社區,幅員面積41.24平方千米,總人口14889人(2017),2013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592萬元。
石子鎮是“市級文明鎮”、“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特色鄉鎮”。 [2] 
中文名
石子鎮
外文名
Shizi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
地理位置
東興區東部
面    積
41.24 km² [3]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桂溪社區
電話區號
0832
郵政編碼
641107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氣候區
人口數量
14889人(2017) [3] 
車牌代碼
川K

石子鎮歷史沿革

東漢隸漢安縣。
隋隸內江縣。
為石子裏。
清為石子鎮,隸內江縣東鄉石子裏。
民國二年(1913年),改鎮為鄉。
1951年,北出另置共和、全盛、永興鄉。
1953年,並永興鄉、全盛鄉為互助鄉,並共和鄉、石子鄉為合作鄉。
1955年,互助鄉、合作鄉合併復石子鄉。
1958年,撤鄉建人民公社。
1962年,析出另置互助公社。
1984年,撤公社復鄉。
1992年,撤原互助鄉、石子鄉合併組建為石子鎮。 [2] 
石子鎮-水上高爾夫 石子鎮-水上高爾夫

石子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石子鎮轄旱地村、七角村、上板村、核桃村、石子村、太和村、龍安村、谷嘴村、新屋村、七星村、三縣村、車星村、石家村、天星村14個村和桂溪社區(1個社區),下設133個村民小組;政府駐石子鎮桂溪社區。 [2]  [4] 

石子鎮地理環境

石子鎮地理位置

石子鎮地處內江城區東北面,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05°0′7";北緯29°5′9",東接安嶽縣努力鄉榮昌區吳家鎮;南接榮昌區吳家鎮東興區平坦鎮;西與蘇家鄉、白合鎮毗鄰;北與安嶽縣元壩鎮接壤。西南距東興城區37千米。轄區南北相距13千米,東西相距5千米,總面積41.24平方千米。 [1-2]  [5] 

石子鎮地形地貌

石子鎮境內屬四川盆地淺丘地區,大清流河縱貫全境,河谷多平壩,地勢平坦,有13個平壩,佔總面積的35%,地面高程320米左右,最高點石家寺,海拔360米,最低點徐家橋,海拔298米。 [2] 

石子鎮氣候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石子鎮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季形成乾冷的偏北風,乾冷少雪;夏季形成悶熱乾旱,帶來夏伏旱和水氣,春因大陸季風和海洋季風進退輾轉,大雨遲早不一,無霜期長,多年來平均氣温18℃,極端最高氣温41℃(2009年9月9日),極端最低氣温零下2℃(2001年1月3日),夏季高温天氣,平均氣温6月為24.4℃,7月—8月26.6℃,冬季為低温天氣,最低温為12月2.4℃,1月2.8℃,2月0.9℃。無霜期年平均328天,最長的是363天(1991年),最少1996年為30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300小時,年太陽輻射總熱量87.96千卡每平方米,0℃以上持續為363天,年平均降水量934.8毫米,極端年最大降水量1265.5毫米(1964年)極端年最少降水量247.6毫米(1989年)。 [2] 

石子鎮水文

石子鎮境內屬沱江水系,小清流河自天星村7社入境,在松林壩與大清流河匯合,河道長11.3千米,大清流河東西橫穿,大清流河自太和村七社入境,由西向東,境內長6.8千米,與榮昌區吳家鎮交界,境內有小溪9條,全長25千米。 [2]  [4] 

石子鎮自然災害

石子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風雹、旱災、洪澇、雷擊和地震。1993年4月25日夜間降冰雹,有八級大風過境,使1680畝農作物受損。1995年6月13日夜有八級大風過境,天星村、石家村、車星村2114畝農作物受損。2000年6月—7月伏旱,26天未下雨。1997年7月11日,洪水超過1974年水位,石子場鎮老水井進水,淹沒互助場鎮抽水站變壓器底座基石,沖毀4座河堰,沖垮三座人行橋。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級特大地震造成通訊中斷48分鐘,破壞房屋775間,1.55萬平方米,水利設施14處,直接經濟損失28.8萬元。1973年4月2日,車星村四社婦女王蓉被雷擊致死。 [2] 

石子鎮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2011年,石子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頁岩,儲量2億立方米,可採儲量0.2億立方米。 [2] 
水資源
2011年,石子鎮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780萬立方米。 [2] 
土地資源
2011年,石子鎮耕地面積21889畝,人均耕地0.85畝,其中水田16731畝,旱地5158畝。 [2]  [5] 

石子鎮人口民族

2011年末,石子鎮轄區總人口2777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21人,城鎮化率9.8%,另有流動人口267人,總人口中男性15276人,佔55%;女性12498人,佔45%,14歲以下4447人,佔16.01%,15歲~64歲19383人,佔69.79%,65歲以上3944人,佔14.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7742人,佔99.88%,少數民族布依族8人,佔總人口0.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4%,死亡率5.57‰,人口自然增長率4.57‰,人口密度為673.47人。 [2] 
東興區石子鎮太和村 村民“育秧” 東興區石子鎮太和村 村民“育秧”
2013年,石子鎮總人口27816人(其中農業人口26106人)。 [6] 
2017年,總人口14889人。

石子鎮經濟發展

石子鎮綜述

2011年,石子鎮財政總收入1069.2萬元,比2010年增長-8.5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069.2萬元,比2010年增長-8.52%,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4.5萬元,增值税17.82萬元,企業所得税6.6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85元,比2010年增長-8.52%。 [2] 
2012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956萬元;農業總產值25620萬元,農業增加值16123億元;工業總產值9450萬元,工業增加值2622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82.6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682.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826元。 [7] 
2013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592萬元;農業總產值26683萬元,農業增加值16877萬元;非規模工業總產值12444萬元,非規模工業增加值3198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752.8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69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389元。 [1]  [6] 

石子鎮第一產業

石子鎮以種植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26159萬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3.1%,糧食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0624萬噸,人均555千克,其中水稻8022噸,玉米2602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花生及蔬菜。2011年油菜種植面積9820畝,產量1376噸,花生種植面積2100畝,產量305噸,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7615畝,主要有蓮花白、榨菜等,其中蓮花白2253噸,榨菜1503噸。水果主要產柑橘50噸,李子2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小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0906頭,年末存欄19989頭,家禽飼養量30.16萬羽,漁業主要以塘堰和稻田飼養為主,2009年4月大口鰱養殖基地在石子村成立,年產大口鰱550噸,2008年6月盛豐水產落户龍安村,年泥鰍產量220噸,漁業總產值5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9%。 [2] 
2012年,石子鎮依託內江市紅梁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優質高粱4000畝,產量150萬公斤,產值750萬元,比種常規農作物約增收30%。種植優質水稻12000畝,制種500畝,養蠶1630張,產繭1142擔。依託石豐水產、龍濤水產兩個專業合作社,發展特種水產1000畝,年生產量達400噸,石豐水產成為川南片區聚養繁育一體的泥鰍養殖基地。兩個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户發展水產200畝,該鎮被內江市水務局評為漁業發展先進鄉鎮。 [7] 

石子鎮第二產業

石子鎮以鑄造、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7692萬元。佔國內生產總值8.7%,擁有工業、企業5家,職工1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148萬元,比上年增長20%。 [2] 
2012年,石子鎮內江市某建材廠投資135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某閥門廠、某建材廠等規模擴大。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000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13億元,其中工業到位資金3400萬元,引進發展項目2個,先後發展規模以下工業企業2户,輻射帶動全鎮發展個體工商户8户,招商引資獲區考評一等獎。 [7] 

石子鎮第三產業

2011年末,石子鎮共有商業網點127個,職工260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351萬元,比2010年增長20%,場鎮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5264萬元。
2011年末,石子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5.7%,各類貸款餘額3103萬元,比2010年增長40.2%。 [2] 

石子鎮區位交通

2011年,石子鎮境內有縣道內吳路、內赤路,過境19.5千米,鄉道有石平路,境內4.2千米,村道20條,全長82千米。2011年末城鎮道路總長1.44千米,人均道路長度0.52米。境內有公交線路2條,運營總里程18千米,2009年建成石子鎮客運站和2個招呼站,日途經車輛7班次,日均容量400餘人次。 [2] 

石子鎮社會事業

石子鎮文化藝術

2011年末,石子鎮有鎮文化站,閉路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中心12處,各類文化專業户7户,各類圖書室17個,藏書3.2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業隊伍120人,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 [2] 

石子鎮教育

2011年末,石子鎮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553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2所,在校學生1143人,專任教師6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學生498人,專任教師3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6%,小升初升學率99%,九年義務制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97萬元,比上年增長0.6%,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46.48%,比上年增長-1.68%。 [2] 

石子鎮醫療衞生

2011年,石子鎮有各級各類衞生機構22個,其中衞生院1所,門診部(所)22個,有牀位40張,每萬人擁有病牀14.4張,固定資產總值65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1名,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4人。14個村村民95%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 

石子鎮體育

2011年末,石子鎮有學校體育場3個。3個村安裝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500人,佔常住人口1.8%。 [2] 

石子鎮廣播電視

2006年,石子鎮區廣電網絡傳輸中心將光纖輸送到石子場鎮,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783户,入户率達96.8%,2011年末有3個村安裝了有線廣播,有喇叭15個,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21.4%。 [2] 

石子鎮社會保障

2011年,石子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93户,人數279人,支出523140元,比上年增長2%,月人均163元,比上年增長2.3%,醫療救助1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11人次,共支出30330元,比上年增長33.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88户,月人均55元,比上年增長0%,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9人,撫卹失業費支出43.5744萬元,比上年增長2.5%,社會福利費102萬元,比上年增長2%,敬老院1家,牀位63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8人,有慈善分會的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萬元,使28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7822人,參保率36.6%。 [2] 
2012年,全鎮財政用於就業、保險、五保、低保、救災救濟、農村醫療的資金達230萬元。新農合參合農户4890户,參合人數23750人,參合率達95%,切實解決羣眾看病難問題。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人數2459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302人,D級危房改造23户。解決就業67人,下崗和失地無業農民再就業60人;在崗培訓新型農民325人,實用技術培訓9776人,農村青年技能培訓3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10700人,勞務收入達2.5億元。 [7] 

石子鎮基礎設施

2011年末,石子鎮有郵政代辦所2處,投遞路線單程總長10.8千米,鄉村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0.54萬件,國內匯票業務0.14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0.027萬件,徵訂報紙、雜誌累計期1.2萬份,其中純收入1.4萬元。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200門,固定電話用户520户,電話普及率6.6%,移動電話用户3700户,互聯網用户130户,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5.7萬元。 [2] 
2004年,石子鎮建成石子自來水廠,鋪設幹線水管2.4千米,生產能力30.96噸。2011年建成污水處理廠一座,鎮區主要道路兩側均鋪設D600排水管道3400米,日處理能力150噸,工業廢水處理率100%。
1998年4月20日,石子鎮供電營業所掛牌營業,2001年1035平方米的營業辦公樓落成。2011年城區有變壓器3台總容量300千伏安,年售電累計完成0.022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3%,供電可靠率100%。
2011年末,石子鎮鎮駐地道路兩側種植桂花樹339棵。有園林綠化面積0.3公頃,其中公共綠化面積0.3公頃,綠化覆蓋率85%。 [2] 
2012年,石子鎮充分利用“一事一議”政策,全年村民投勞折資30萬元,申請上級財政獎補30萬元,維修電灌14座,建設便民路3400米,囤水田16根,山坪塘4口,沼氣池208口。通過向上爭資、向外引資、村民集資等多種方式,投入資金1190餘萬元,建成通村水泥路26.5千米,公路村村通全部實現,部分村實現了社社通。新建垃圾庫2處,垃圾箱76個,場鎮河堰加固整治1處,清理垃圾2380餘噸。 [7]  石子鎮完成場鎮1平方千米的總規及0.5平方千米祥規,新增場鎮住房面積1.2萬平方米。

石子鎮風景名勝

城山寺,在內江市東興區石子鎮附近,清流河左岸的山上。始建於宋朝。明末盡毀。清康熙18年,成都昭覺寺住持丈雪回鄉,住般若寺,曾來城山寺巡視重建工程,並留題“獨露堂”。嘉慶五年,安嶽名儒周介卿來“獨露堂”講學,不到兩月,川東北流寇再次竄擾石子鎮,燒燬廟堂,周介卿倉惶離去。24年後,即道光2年,周介卿又來城山寺招生講學,收李惇菴、熊王坡等,門徒甚眾。周頗感慨,作詩3首。
清道光26年,石子裏紳民新建文廟於城山寺側,當地進士出身的李挺芳撰文並書寫《改建文昌祠序》,文廟總理董事李象乾遵父親李惇菴之命刻周介卿詩碑立於文廟,又從清流河右岸的金龍寺將趙貞吉《春日登金龍山》詩碑移置到文廟。咸豐元年,鑑於地價逐年走低,廟產收入與文廟開支缺口越來越大,李象乾暨董事會毅然把給中舉生員的獎金減半,刻碑公示,永立文昌宮。同治4年6月,建山門,張德元題刻《高山仰止》及對聯。同治13年春,李象乾提煉趙貞吉詩意,刻《吹笛峯》於寺前。光緒年間,寺住持僧雪蓮續建下廳。城山寺現為石子鎮中心小學,遺碑12塊,分別鑲嵌于山頂教室、廚房牆壁上。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