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城縣博物館

鎖定
石城縣博物館,位於江西省石城縣琴江鎮琴江東路153號,地處縣城中心,琴江河東岸,寶福院塔北側,建築面積1535.39平方米,是社會科學類歷史專題博物館。 [1] 
2005年1月,石城縣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石城縣博物館的主要陳列是清雙人畫鏤花玉佩、明八開光青瓷花盤、清白底雙龍戲珠香爐、晚唐匣缽。 [1]  截至2019年底,石城縣博物館的藏品數共計614件/套。 [2] 
中文名
石城縣博物館
地理位置
江西省石城縣琴江鎮琴江東路153號
佔地面積
1535.39 m²
類    別
社會科學類歷史專題博物館
開放時間
每天8:30-下午17:30
竣工時間
宋微宗崇寧元年壬午(1102)
館藏精品
明八開光青瓷花盤、清白底雙龍戲珠香爐、晚唐匣缽
開館時間
2005年1月
展館隸屬
石城縣文化局
票    價
免費
藏品數量
614件/套(2019年底)

石城縣博物館歷史沿革

1958年9月成立“石城縣地誌博物館”,與縣文化館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1959年冬,地誌博物館撤銷,文物管理工作由縣文化館兼管。
1960年,縣革命烈士紀念館成立(由民政部門管理),大部分革命文物移送革命烈士紀念館收藏、陳列。文化館文物管理人員的任務是對古籍、文獻、文物的調查、徵集管理工作。
1988年5月,成立“石城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1993年7月1日,撤銷文物保護管理所,成立“石城縣博物館”。 [1] 

石城縣博物館建築佈局

石城縣博物館綜述

石城縣博物館建築面積1535.39平方米。框架結構建築。一層為業務用房,二層為庫房和辦公用房,三層為展廳,四層為修復室及監控室和屋頂花園。 [1] 

石城縣博物館展廳

基本陳列
石城縣博物館的《石城歷史與民俗風情綜合展》2005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展廳面積280平方米,呈“E"字型布展。展廳內陳列200多種歷史、客家文物,按陳列內容分為“贛江源頭”、“客家搖籃”、“紅土風雲”、“人物精英”、“今日石城”五個部分。展示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幾乎涵蓋了石城自南唐以來社會的方方面面,其中客家文物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展廳佈局疏朗、構圖簡潔、主題突出、線條流暢、極富韻感。展廳內容為我們研究石城歷史,尤其是石城地方的文化藝術、民風民俗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價值。 [1] 

石城縣博物館館藏文物

綜述
石城縣博物館的藏品主要來源於徵集和移交,藏品的主要類別是陶、 瓷、古錢幣、石雕、古籍、鐵器、木雕等。 [1]  截至2019年底,石城縣博物館的藏品數共計614件/套。 [2] 
重要藏品
清雙人畫鏤花:玉佩圓型, 寬5釐米,厚0.4釐米。
明八開光青瓷花盤:通高5釐米,口徑29釐米,底徑15. 5釐米。
清白底雙龍戲珠香爐:圓型高12. 3釐米,口徑25. 7釐米,底徑12. 8釐米。
晚唐匣缽豐山古窯址遺物: 器高10釐米,口徑16.4釐米,內徑13釐米。 [1] 
展廳一角 展廳一角
展廳一角 展廳一角

石城縣博物館文化活動

合作交流
1992年9月,美國考古專家理查德馬尼士博士一行七人在分宜縣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考察分宜洪陽洞,幫助他完成課題《水稻起源》資料蒐集。1996年8月,他們又來到洪陽洞進行考察工作,並對縣博物館保留洪陽洞出土的陶片和一些動物化石的完整,給予極高的讚譽。1997年12月省文化廳葉春廳長帶隊對分宜縣評選先進文化縣進行檢查驗收工作,來到縣博物館參觀展覽,題下6花香分宜”四個字。 [1] 

石城縣博物館機構設置

歷任館長
陳必琳(1993~2001.3) ;羅德勝(2001.4)。 [1] 
單位性質
石城縣博物館是國營事業單位。 [1] 
經費來源
石城縣博物館由石城縣財政局撥給。 [1] 
機構設置
石城縣博物館設有辦公室、保衞科、陳列部。 [1] 
人員編制
石城縣博物館編制有人員6人,編制4名。其中中級職稱1名,初級職稱1名,工人等級2名。大專2名,中專1名,高中1名。 [1] 
觀眾接待
截至2019年底,石城縣博物館參觀人數12.95萬人次。 [2] 

石城縣博物館參觀信息

地址
石城縣博物館位於江西省石城縣琴江鎮琴江東路153號。 [1] 
開放時間
每天8:30-17:30。 [1] 
票價
免費。 [2] 
交通
公交:在石城汽車客運站坐601路公交車,到交通局站下車。
參考資料
  • 1.    中國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博物館志(第3冊).江西卷·內蒙古卷·廣西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7:51-52.
  • 2.    石城縣博物館  .國家文物局 可移動文物信息[引用日期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