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和鎮

鎖定
石和鎮,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福綿區,地處玉林市境中西部,東、東南與陸川縣沙湖鄉相鄰,南接博白縣三育鎮,南、西南連沙田鎮,西、西北鄰樟木鎮,北、東北靠新橋鎮。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北距玉林城區17千米。 [1]  總面積83.3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石和鎮户籍人口35226人。 [2]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鬱林縣新橋鄉。2001年4月,石和鄉改為石和鎮。 [1]  截至2020年6月,石和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石和社區。 [1] 
2011年,財政總收入668.1萬元(不含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收入),比上年增長59%。 [1]  截至2019年末,石和鎮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1] 
中文名
石和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福綿區
地理位置
玉林市境中西部
面    積
83.31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石和社區
電話區號
0775
郵政區碼
53703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桂K
人    口
35226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石和鎮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鬱林縣新橋鄉。
1950年,屬第四區。
1952年9月,改屬第三區。
1955年,改屬新橋鄉。
1958年,屬玉林縣紅旗公社。
1959年,改屬新橋公社。
1984年,改屬玉林縣新橋鄉。
1987年7月,從新橋鄉析置石和鄉。
1997年,石和鄉改屬玉林市玉州區。
2001年4月,石和鄉改為石和鎮。 [1] 
2013年6月,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玉林市福綿區,石和鎮屬福綿區。 [4] 

石和鎮行政區劃

1989年,石和鄉設10個村公所。
2011年末,轄平坡、愛國、沙坑、石和、長髮,雲茂、塘茂、旺久,麥圳、大義10個村。 [1] 
截至2020年6月,石和鎮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石和社區。 [1] 
石和鎮區劃詳情
石和社區
沙坑村
愛國村
平坡村
大義村
旺久村
長髮村
塘茂村
雲茂村
麥垌村

石和鎮地理環境

石和鎮位置境域

石和鎮地處玉林市境中西部,東、東南與陸川縣沙湖鄉相鄰,南接博白縣三育鎮,南、西南連沙田鎮,西、西北鄰樟木鎮,北、東北靠新橋鎮。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北距玉林城區17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5千米, [1]  總面積83.31平方千米。 [2] 
石和鎮

石和鎮地形地貌

石和鎮東南部(靠近陸川縣的沙湖嶂海拔535來),為丘陵地帶,山衝狹小,中部為低矮崗地,海拔高度一般在100~200米之間。西北部處南流江東岸,接近玉林盆地,地勢較平緩。最高點旺久村通天蠟燭嶺,海拔240米,最低點南流江出境口,海拔68米。 [1] 

石和鎮氣候

石和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太陽輻射量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光熱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氣温22℃,無霜期346天,雙季稻安全生長期為220天。年降雨量1500~17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每年的5~9月。 [1] 

石和鎮水文

石和鎮南流江流經西北部邊陲,河道長約2.8千米,境內無大河流,但溪流遍佈全鎮。 [1] 

石和鎮自然災害

石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温、霜凍、雷擊等。其中1971年的洪澇災害,崩塌房屋無數。2008年連續月餘的低温陰雨,林農、水產損失慘重。 [1] 

石和鎮自然資源

2011年,石和鎮有耕地面積3萬畝,人均0.97畝,全部為水澆地。 [1] 

石和鎮人口

2011年末,石和鎮轄區總人口3067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283人,城鎮化率27%。總人口中,男性16780人,佔54.7%;女性13898人,佔45.3%;18歲以下8277人,佔27%;18~60歲18722人,佔61%;60歲以上3679人,佔1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30228人,佔98.53%,有壯、瑤、回、水等9個少數民族,人口450人,佔總人口的1.47%。其中壯族33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5.1%,瑤族81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8%,水族4人,仫佬族3人,土家族3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4.09‰,人口死亡率4.92‰,人口自然增長率9.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0人。 [1] 
截至2019年末,石和鎮户籍人口35226人。 [2] 

石和鎮經濟

石和鎮綜述

2011年,石和鎮財政總收入668.1萬元(不含上級財政轉移支付收入),比上年增長59%。 [1] 
截至2019年末,石和鎮有工業企業28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1] 

石和鎮第一產業

石和鎮以種植水稻、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2.31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1萬噸。人均356.6幹克,其中水稻1.0萬噸,玉米0.0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菠蘿、荔枝、龍眼,香蕉、甘蔗、蔬菜等,為全市果、茶的主要產區之一。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0.93萬面,產量2萬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冬瓜等。 [1] 
石和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3.35萬頭,年末存欄5.7萬頭;家禽年飼養量128.01萬羽。有林地3600公頃,其中經濟林2100公頃。 [1] 

石和鎮第二產業

石和鎮以鑄造、機械加工、木製品、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7541萬元,比上年增長28.61%。擁有工業企業15家,職工385人。 [1] 

石和鎮第三產業

2011年,石和鎮電信業務收入136萬元。 [1] 

石和鎮社會事業

石和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石和鎮有幼兒園7所,在因幼兒630人,專任教師34人;小學10所,在校生2300人,專任教師11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60人,專任教師7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034.2萬元。 [1] 

石和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石和鎮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覆蓋率已達到100%。 [1] 
2011年末,石和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0處;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12萬餘冊。 [1] 

石和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石和鎮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22個,門診部(所)23個;有牀位20張,每萬人擁有病牀6.8張;固定資產總值25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4名,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人次。10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3.9%。 [1] 

石和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石和鎮平坡村、愛國村、長髮村、塘茂村已建有籃球場。 [1] 

石和鎮社會保障

2011年,石和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1户,人數34人,支出74280元,月人均182元,比上年增長28%;醫療救助246人次,共支出53.11萬元,比上年增長88.4%;民政部門資助參加新農合3371人次,共支出10.1萬元,比上年增長126%;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852户,人數2690人,支出219.79萬元,比上年增長1.9%,月人均62元,比上年增長21%;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0.92萬元,比上年增長13%;敬老院1家,牀位20張,五保家園7家,收養農村五保人員75人。 [1] 
石和鎮

石和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石和鎮有電信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户1383户,固定電話用户普及率17.4%;移動電話用户1647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53.7%。 [1] 
  • 給排水
1992年,石和鎮建成石和鎮自來水廠,有深水井1眼,年供水5萬立方米。 [1] 
  • 供電
2011年末,石和鎮有變電站1座。 [1]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石和鎮鎮區街道兩側建有綠化帶0.2萬平方米。 [1] 

石和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石和鎮境內有玉林至博白公路(省道),玉林至公館二級路。 [1] 

石和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石和鎮因鎮政府駐石和村而得名。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韓元利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廣西壯族自治區卷 上,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1075-1076.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421.
  • 3.    石和鎮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7-17]
  • 4.    歷史沿革  .玉林市福綿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