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矮莖硃砂根

鎖定
矮莖硃砂根,中藥名。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矮莖硃砂根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的根。分佈於我國西南至台灣,湖北至廣東等地。性寒味苦、澀,具有清熱利咽,活血消腫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癰瘡腫毒,蛇咬傷,風濕關節疼痛,跌打損傷。
別    名
九管血
血黨
矮八爪金龍
開喉箭
猴爪 展開
別名
九管血
血黨
矮八爪金龍
開喉箭
猴爪
矮陀陀 收起
中文學名
矮莖硃砂根
拉丁學名
Ardisia brevicaulisDiel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報春花目
紫金牛科
紫金牛屬
矮莖硃砂根
分佈區域
我國西南至台灣,湖北至廣東
採收時間
秋、冬採挖
用 量
9~15g;外用適量

矮莖硃砂根入藥部位

根。

矮莖硃砂根性 味

苦、澀,寒。

矮莖硃砂根功 能

清熱利咽,活血消腫。

矮莖硃砂根主 治

咽喉腫痛,癰瘡腫毒,蛇咬傷,風濕關節疼痛,跌打損傷。

矮莖硃砂根相關配伍

1、白喉:鮮矮莖硃砂根100g。加水1kg,小火煎二小時,濾去渣。分八份,每隔二小時服一次。(《中草藥土方土法》)。
2、治腰痛:矮莖硃砂根,泡酒服,一天服二次。(《中草藥土方土法》)

矮莖硃砂根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研面調敷。
[1] 

矮莖硃砂根生理特性

矮小灌木,具匍匐生根的根莖;直立莖高10-15釐米,幼嫩時被微柔毛,除側生特殊花枝外,無分枝。葉片堅紙質,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至近長圓形,頂端急尖且鈍,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長7-14 (18) 釐米,寬2.5-4.8 (6) 釐米,近全緣,具不明顯的邊緣腺點,葉面無毛,背面被細微柔毛,尤以中脈為多,具疏腺點,側脈 (7) 10-13對,與中脈幾成直角,至近邊緣上彎,連成遠離邊緣的不規則的邊緣脈;葉柄長1-1.5 (2) 釐米,被細微柔毛。傘形花序,着生於側生特殊花枝頂端,花枝長2-5釐米,除近頂端(即花序基部)有1-2片葉外,其餘無葉或全部無葉;花梗長1-1.5釐米,花長4-5毫米,花萼基部連合達1/3,萼片披針形或卵形,長約2毫米,外面有或無毛,裏面無毛,具腺點;花瓣粉紅色,卵形,頂端急尖,長約5毫米,有時達7毫米,外面無毛,裏面被疏細微柔毛,具腺點;雄蕊較花瓣短,花葯披針形,背部具腺點;雌蕊與花瓣等長,無毛,具腺點;胚珠6枚,1輪。果球形,直徑約6毫米,鮮紅色,具腺點,宿存萼與果梗通常為紫紅色。花期6-7月,果期10-12月。

矮莖硃砂根產 地

我國西南至台灣,湖北至廣東(海南島未發現),海拔400-1260米的密林下,蔭濕的地方。
[2] 

矮莖硃砂根採集加工

秋、冬採挖,洗淨,曬乾備用。
[1]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2月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