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矮腳雞

(雉科動物)

鎖定
矮腳雞是蛋肉兼用型雞種。體型外貌勻稱,體質結實;骨骼粗壯,羽毛鬆軟緊貼;腳矮,整個體軀似匍匐地面;公雞為紅黃色羽毛,背翅胸為桔黃色;主副翼羽、腹尾羽為墨綠色單冠,耳、紅色;眼大有神,喙短;背平寬,尾翹;母雞以黃麻色為主,白色、黑麻色次之;喙、脛、爪為黑色;少數雜有黃色;成年公雞體重、脛長都多於成年母雞。 [4] 
矮腳雞主產於貴州興義捧乍、七舍、侖更、泥函等區,其餘各地有分佈。就巢性強,平均持續期為25天,最長達94天。在農村散養條件下,矮腳雞5-6月齡性成熟,年產蛋120-150枚,高的可達180枚;平均蛋重48克,蛋殼厚度0.2毫米;蛋呈圓形,蛋殼白色。種公雞利用年限2-3年,母雞利用3年。 [5] 
矮腳雞脛特別短,為中國國內少有,是貴州富有特點的一個優良地方雞種,已被納入《貴州畜禽品種志》 [4] 矮腳雞由於品質優良、口味佳等多個優點開始廣受人們喜愛,一方面受時代市場經濟需求,大量外來品種進入,對中國興義地區養雞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取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在外來品種引進的情況下對興義矮腳雞缺乏應有的保護措施,導致矮腳雞品質退化,數量鋭減。為此必須加快矮腳雞原種繁育進度,開發地方特色品種資源,以增加農民收入。 [6]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雞形目
雉科
亞    綱
今鳥亞綱
雉族
分佈區域
貴州省興義市
中文學名
矮腳雞
存欄數量
2002年存欄560只

矮腳雞簡介

圖2 矮腳雞(母) 圖2 矮腳雞(母)
興義矮腳雞由於品質優良、口味佳等多個優點開始廣受人們喜愛,近十多年來,一方面受時代市場經濟需求,大量外來品種進入,對興義市養雞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取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在外來品種引進的情況下,對興義矮腳雞缺乏應有的保護措施,導致矮腳雞品質退化,數量鋭減。為此必須加快矮腳雞原種繁育進度,開發地方特色品種資源,以增加農民收入。 [1] 
保種方式:保種區保護,存欄數量:2002年存欄560只。

矮腳雞外貌特性

圖1 矮腳雞(公) 圖1 矮腳雞(公)
體軀勻稱,羽毛鬆軟緊貼矮。公雞為紅黃色羽毛,主副翼羽和腹、尾羽為黑翠綠色。單冠,虹彩橘黃色,喙短,背寬平,尾翹。母雞以黃麻色為主,白色、黑麻色次之。喙、脛、爪為黑色,少數雜有黃色。脛短,整個體軀似匍匐地面。公雞脛長6.5cm,母雞5.9cm。“招財雞”原產於泰國和東南亞一帶,是最可愛、體型最小的一種觀賞雞、寵物雞。公雞體重約在400至600克,母雞體重約在300至500克,甚至更小。招財雞體態優美,挺胸翹尾。後來被帶人帶進雲南與雲南本土的茶花雜交,經過多年的發展型成了中國版的茶花觀賞雞,由於本地人不知“招財雞”的叫法,只知雜交出來的雞,相比雲南茶花雞,腳矮了很多就把它稱之為“矮腳雞”。有人又説是泰語的(譯音)。21世紀以來“招財雞”分為國內“招財雞”和純進口品種的“招財雞”。

矮腳雞生長環境

矮腳雞
矮腳雞(7張)
滇西瀾滄江縱谷區,屬於大陸性副熱帶氣候,最高海拔處與最低海拔處的年平均氣温相差達 17℃,年平均氣温在 16℃左右,年降水量達到 700mm,日照時長超過 2000 個小時,這種特殊的殊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地貌影響,為雲龍矮腳雞的生長髮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帶來了豐富的禽類資源和飼料資源。 [2] 

矮腳雞飼養要點

矮腳雞與其他品種之間有很大的區別,具體來説,在地方雞種的提純選育中,選育進展大多從外貌表型上進行分析。選育的差異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在其 DNA 序列上,因此,運用分子標記分析技術是度量選育遺傳進展的有效方法。 [3] 
參考資料
  • 1.    韋世文.興義矮腳雞保種選育與產業發展[J].大科技,2014,(第21期).
  • 2.    段曉芹.雲龍矮腳雞飼養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6,(第6期).
  • 3.    曾紅夏.矮腳雞初步飼養觀察[J].貴州畜牧獸醫,1994,(第4期).
  • 4.    《普安縣畜牧志》編委會編,普安縣畜牧志 1949-2009年,武漢出版社,2010,第172頁
  • 5.    《普安縣畜牧志》編委會編,普安縣畜牧志 1949-2009年,武漢出版社,2010,第173頁
  • 6.    矮腳雞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