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龍骨黃耆

鎖定
短龍骨黃耆(學名:Astragalus parvicarinatus S. B. Ho)是豆科黃芪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多年生叢生草本。根木質化,褐色。莖極短縮。小葉長圓形,花簇生於葉腋,無梗;莢果未見。花期5-6月。分佈於中國大陸的內蒙古、寧夏等地。
中文名
短龍骨黃耆
拉丁學名
stragalus parvicarinatus S. B. Ho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豆目
豆科
黃芪屬
短龍骨黃耆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目
薔薇亞目
亞    科
蝶形花亞科
亞    屬
裂萼亞屬
保護級別
易危(IUCN標準)

短龍骨黃耆形態特徵

多年生叢生草本,高5-10釐米。根木質化,褐色。莖極短縮。
羽狀複葉有3-7片小葉,長3-8釐米;葉柄較葉軸長;托葉中部以下合生,上部三角形,長1-3毫米,被白色長毛;小葉長圓形,先端鈍圓,近無柄,長4-7毫米,寬2-3毫米,兩面被白色伏貼毛。
短龍骨黃耆線稿圖 短龍骨黃耆線稿圖
花簇生於葉腋,無梗;苞片線狀披針形,較花萼稍短,被白色長柔毛;花萼管狀,長8-10毫米,被白色開展的毛,萼齒絲狀,長為筒部的1/2;花冠白色,旗瓣倒披針形,長16-23毫米,寬5-10毫米,先端微缺,下部漸狹成瓣柄,翼瓣較旗瓣稍短,瓣片線狀長圓形,先端微缺,長為絲狀瓣柄的2倍,龍骨瓣短小,長約為翼瓣的一半或稍長,瓣片半圓形,與瓣柄等長;子房有柄,被短毛。莢果未見。花期5-6月 [1]  [3] 

短龍骨黃耆生長環境

生長於1500米左右的沙灘上。

短龍骨黃耆分佈範圍

產於內蒙古,寧夏。模式標本採自內蒙古巴彥浩特附近。 [1] 

短龍骨黃耆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