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趾百靈

鎖定
短趾百靈(學名:Calandrella cheleensis)等百靈科、短趾百靈屬類。上體羽淺沙棕色,略沾粉紅,尾上覆羽淺紅棕色,各羽均具黑褐色縱紋,多而密,甚顯著。中央尾羽棕褐,羽緣淺棕;最外側一對尾羽白色,羽基和內翱近端羽緣黑褐;外側第二對尾羽外悃白色,內蠅黑褐色。飛羽淡黑褐色,羽緣棕白。翅上覆羽與背同色。眉紋、眼周棕白。頰部棕栗色。下體羽在頦喉部污灰白色;前胸灰白色,綴慄褐色縱紋;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腹側和兩脅具慄褐色縱紋和淺棕色羽緣。虹膜褐色。嘴黃褐。跗跟和趾肉色。
喜歡棲息於沙質環境的草原和半荒漠,常成十幾只小羣活動於芨芨草沙地和白刺沙地。喜嗚叫,鳴聲婉轉動聽。常垂直起飛,邊飛邊鳴,有時也呈波浪形往前飛;主要以雜草種子為食,有時也吃少量昆蟲。分佈於從大西洋加那利羣島至地中海、伊朗地區、俄羅斯南部、高加索、哈薩克斯坦到蒙古國。遷徙到埃及、蘇丹、伊拉克南部、伊朗地區、阿富汗東南部及印度越冬。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短趾百靈
拉丁學名
Calandrella cheleensis
別    名
小云雀
沙鷚
亞洲短趾百靈
外文名
Asian Short-toed Lark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百靈科
短趾百靈屬
短趾百靈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8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Swinhoe,1871

短趾百靈形態特徵

成鳥:上體羽淺沙棕色,略沾粉紅,尾上覆羽淺紅棕色,各羽均具黑褐色縱紋,多而密,甚顯著。中央尾羽棕褐,羽緣淺棕;最外側一對尾羽白色,羽基和內翱近端羽緣黑褐;外側第二對尾羽外悃白色,內蠅黑褐色;其他尾羽黑褐色,羽緣棕白(外側第三對外嘲具白色羽緣)。飛羽淡黑褐色,羽緣棕白。翅上覆羽與背同色。眉紋、眼周棕白。頰部棕栗色。下體羽在頦喉部污灰白色;前胸灰白色,綴慄褐色縱紋;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腹側和兩脅具慄褐色縱紋和淺棕色羽緣。
虹膜褐色。嘴黃褐。跗跟和趾肉色。 [3] 
性別
體重
全長
嘴峯
跗踱
雄性
22-24克
141-160毫米
8-10毫米
92-96毫米
62-73毫米
18-20毫米
雌性
20-23克
142-155毫米
9毫米
84-91毫米
62-72毫米
18-20毫米

短趾百靈生活習性

留鳥。喜歡棲息於沙質環境的草原和半荒漠,常成十幾只小羣活動於芨芨草沙地和白刺沙地。喜嗚叫,鳴聲婉轉動聽。常垂直起飛,邊飛邊鳴,有時也呈波浪形往前飛;主要以雜草種子為食,有時也吃少量昆蟲。1987年剖檢3胃觀察,均為雜草籽。 [3] 

短趾百靈分佈範圍

世界:分佈於從大西洋加那利羣島至地中海、伊朗地區、俄羅斯南部、高加索、哈薩克斯坦到蒙古國。遷徙到埃及、蘇丹、伊拉克南部、伊朗地區、阿富汗東南部及印度越冬。
中國:分佈於新疆、西藏東北部、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東北、山東、江蘇、四川和台灣。 [3] 
短趾百靈分佈圖 短趾百靈分佈圖 [4]

短趾百靈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草叢中地面上或莊稼地。巢呈碗狀,內墊以雜草。每窩產卵3-4枚。卵呈橢圓形。卵色灰白,具有黑褐色斑點;在長白山,卵的大小為(14.0-14.5)毫米×(19.0-20.0)毫米,卵重2克。 [3] 

短趾百靈亞種分化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短趾百靈中國內蒙亞種
Calandrella cheleensis beicki
Meise,1933
Calandrella cheleensis cheleensis
Swinhoe,1871
短趾百靈中國青海亞種
Calandrella cheleensis kukunoorensis
Prjevalsky,1876
短趾百靈中亞亞種
Calandrella cheleensis leucophaea
Severtzov,1873
短趾百靈土耳其中部亞種
Calandrella cheleensis niethammeri
Kumerloeve,1963
短趾百靈中東亞種
Calandrella cheleensis persica
Sharpe,1890
短趾百靈中國新疆亞種
Calandrella cheleensis seebohmi
Sharpe,1890
短趾百靈俄羅斯亞種
Calandrella cheleensis tuvinica
Stepanyan,1975 [2-3] 

短趾百靈保護現狀

  • 種羣現狀
非全球受脅種。分佈廣泛,種羣數量為很常見。廣泛分佈於許多國家的草原和半荒漠。適宜的棲息地密度高,例如,西班牙1-3對/公頃;加那利羣島東部約1.7-1.9萬對;在西班牙約23-26萬對,烏克蘭約1-1.7萬對,俄羅斯可能多於30萬對;在土耳其局部常見到非常常見(1-10萬對),阿塞拜疆常見到非常常見,在亞洲,常見到部分地區豐富,前蘇聯許多地區常見;伊比利亞種羣數量減少,在加那利羣島和在大加那利島(polatzeki)被認為是瀕臨滅絕的物種,在特納利夫島是易危種羣(指名亞種)。
在中國為常見種。2013年5-7月,對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格根塔拉和蘇尼特右旗賽罕塔拉(屬荒漠草原)、錫林浩特市毛登牧場和白銀庫倫牧場(屬典型草原),採用樣帶法進行了統計,記錄到短趾百靈324只,荒漠草原的密度為6.88只/20公頃;典型草原的密度26.25只/20公頃。 [3]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5] 

短趾百靈主要價值

短趾百靈鳴聲動聽,在美化環境方面有一定意義。可在野外觀賞。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