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葉角鱗苔

鎖定
短葉角鱗苔(Drepanolejeunea vesiculosa (Mitt.) Steph.),是地錢門葉苔綱的一種植物。它的植物體小,長僅9毫米,帶葉寬0.3—0.4毫米,黃綠色。
中文名
短葉角鱗苔
拉丁學名
Drepanolejeunea vesiculosa (Mitt.) Steph. [2] 
植物界
地錢門
葉苔綱
光萼苔目
細鱗苔科
角鱗苔屬
短葉角鱗苔
分佈區域
印度尼西亞(爪哇、加里曼丹)、印度、日本、菲律賓、新加坡等

短葉角鱗苔形態特徵

植物體小,長僅9毫米,帶葉寬0.3—0.4毫米,黃綠色。莖粗33—55微米,分枝少。側葉常覆瓦狀排列,與莖呈45°角伸展,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0.22—0.32毫米,寬0.14—0.19毫米,頂端鋭尖或具長尖,常向內彎曲,邊緣全緣或具微圓齒。葉邊緣細胞11—22×10—14微米,中部細胞13—19×10—15微米,細胞壁薄到中等加厚,三角體小到大,中部球狀加厚不明顯,葉細胞背面具單疣,油胞0—2個,位於背瓣基部。假肋缺。
腹瓣卵狀三角形,長為背瓣1/3—1/2,近軸的邊緣常內卷,頂端斜截形,中齒單細胞,加長,略呈鈎狀,常向遠軸方向彎曲,角齒退化,透明疣位於中齒基部的近軸側。腹葉深二裂,遠生,裂瓣2—3個細胞長,2個細胞寬。雌雄異株。雄穗常有頂端的無性枝,苞葉2—3對,苞腹葉限生於雄穗基部。雌器苞生於長的枝上,具1個密鱗苔型的新生枝,苞葉與苞腹葉基部相連,苞葉比葉大,邊緣全緣或具不規則鈍齒,苞腹葉2裂達1/5—1/4深處,邊緣近全緣。 [1] 

短葉角鱗苔生長環境

生長於林下及葉面上。[1]

短葉角鱗苔分佈範圍

產於河口、西雙版納。分佈於福建、廣西、海南及台灣。廣佈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加里曼丹)、印度、日本、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巴布亞新幾內亞、薩摩亞羣島、烏波盧島、越南及非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