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肢領航鯨

鎖定
短肢領航鯨(學名: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其主要特徵是前額圓,上頜額部膨隆,向前突出,吻部特別短,沒有明顯的吻突。從側面看,頭與軀幹部界限極不明顯,頭顯得很大。體黑色或黑褐色,背鰭後有灰白色斑,腹側喉部至胸部間有似十字形灰白斑。上下頜每側有齒7~9枚。 嘴巴極大,口裂由頭部前下方斜往後下方切入。短肢領航鯨在中國的黃海中南部、東海、南海均有分佈,但數量很少。
中文名
短肢領航鯨
外文名
short-finned pilot whale
別    名
大吻領航鯨
大吻巨頭鯨
拉丁學名
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獸亞綱
鯨目
亞    目
齒鯨亞目
海豚科
領航鯨屬或圓頭鯨屬
命名人及年代
Gray,1846年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1] 

短肢領航鯨形態特徵

短肢領航鯨
短肢領航鯨(43張)
短肢領航鯨是温水外洋型物種,其身體頓實,前額圓,額隆起並向前凸出,沒有明顯的吻突。口大,口裂向後上斜。兩頜近等長,上下頜每側有齒7-8枚。眼小,近圓形,位於口角後上方。尾柄上下方有稜脊。胸鰭(鰭肢)長而尖,位於身體的較前位置,背鰭高而寬大,位於體前部約體長1/3處脊背上,高小於幅寬,基底長近與其幅寬相等,前緣上部平緩向後斜伸,頂角鈍,後緣急深彎曲凹入,是與他種區別的主要特徵。
鰭肢狹窄而長,約為體長的1/6,基部最寬,前緣深弧形,近中部凸出,外角尖並向後彎,後緣深凹入。尾鰭寬大,平展成左右翼,後緣中央有1缺刻。全身呈黑色和深灰色,體背部黑色或黑褐色,腹部色稍淡,眼睛後有灰色或白色的斜斑紋。背鰭基底後背上有十字形灰白斑。鰭肢間和喉部有似錨形灰白斑。背鰭、鰭肢及尾鰭均與體同色。有些個體全身呈黑色,背鰭後十字形斑不明顯。成體體長一般為3.5-6.5米,重1-4噸,雄大於雌;初生仔鯨長約1.4-1.9米,重60公斤。 [1] 
短肢領航鯨與其近親長肢領航鯨很相似,但也有許多不同之處。短肢領航鯨如其名,其鰭肢較短,邊也較圓。它們牙齒的數量也較小,每個顎部只有14-18枚。
最易與其它小型黑魚(black fish),如偽虎鯨,其次是瓜頭鯨小虎鯨等混淆,背鰭是最好的區分特徵。 [2] 
成年雄鯨的身上可能有一些傷痕。雄鯨及雌鯨的背鰭形狀有所不同,而隨着年紀增長,背鰭的形狀亦有所改變。幼鯨的身體較細長,年長時身體會變得頓實。 [3] 
注:短肢領航鯨圖片來源。

短肢領航鯨近種區別

短肢領航鯨
弓頭鯨
小抹香鯨
柏氏中喙鯨
成體體長一般為3.5-6.5米,重1-4噸,雄大於雌
體長21米,75~100噸的體重
體全長約達3.4米
雄性和雌性的平均體長4.5~4.6米,平均重820~1030千克
其鰭肢較短,邊也較圓
顱骨大而厚實,用以自水下撞擊冰面呼吸
小抹香鯨頭骨顯著地不對稱,吻突是現生鯨類中最短的
兩下頜間有1對“V”形的喉溝
全身呈黑色和深灰色,體背部黑色或黑褐色,腹部色稍淡,眼睛後有灰色或白色的斜斑紋。背鰭基底後背上有十字形灰白斑。鰭肢間和喉部有似錨形灰白斑。背鰭、鰭肢及尾鰭均與體同色。有些個體全身呈黑色
皮膚光滑沒有長皮繭或肉瘤,體色呈黑,藍黑,暗灰或深褐色,有的會摻雜大片灰色斑塊;尾鰭背面的後緣可能呈白色
體背面藍鐵灰色,側面轉為較淺的灰色,腹面暗白色或帶一些粉紅色調。通常在眼後,鰭肢前方的頭部每側有一個新月形的淺色斑
雄成體的背面和腹面均暗灰色,體表有圓形或橢圓形的白色的疤和齒痕。幼體和雌成體背面中灰色,腹面白色
短肢領航鯨 短肢領航鯨
弓頭鯨 弓頭鯨
小抹香鯨 小抹香鯨
柏氏中喙鯨 柏氏中喙鯨

短肢領航鯨生活習性

短肢領航鯨集羣生活,通常結成數十頭的羣或數百頭的大羣體。游泳中多排列成數頭至10餘頭的小羣活動,鯨羣主要由少數成年雄鯨和多數成年雌鯨及仔鯨組成。潛水時一般不露出尾鰭,當快速遊動要出水時,頭前方和沿着體側的水面形成泡沫激浪。集羣能力強,驅趕也不散羣,若1頭引遊,羣體緊跟。對聲音反應敏感,聞聲則向其反方向遊離。主要食物為頭足類魚類。喜活動於沿岸暖温水域,常遊入港灣內,讓船隻接近。它們很少躍身擊浪,但很多時會鯨尾擊浪及浮窺。在潛水前,它們彎曲及舉起尾巴;當回到水面呼吸時,只將頭頂露出水面,但幼鯨則將整個頭露出水面。成年鯨有時會以鼠豚式游泳,即大部份身體離開水面。 [1]  [3] 

短肢領航鯨分佈範圍

短肢領航鯨分佈區域 短肢領航鯨分佈區域 [4]
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全球熱帶温帶海域,寒冷區域不常見。 [1] 
主要分佈國家和地區(海域):美屬薩摩亞、安哥拉、安圭拉島、安提瓜和巴布達、阿魯巴島、澳大利亞、巴哈馬羣島、孟加拉、 巴巴多斯、柬埔寨、喀麥隆、佛得角、加拿大、開曼羣島、智利、中國、哥倫比亞、科摩羅、剛果、庫克羣島、哥斯達黎加、吉布提、赤道幾內亞、斐濟、法屬玻里尼西亞、加蓬、岡比亞、瓜德羅普島、危地馬拉、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日本、肯尼亞、韓國、馬達加斯加、馬約特島、墨西哥、納米比亞、荷屬安的列斯羣島、阿曼、俄羅斯、 巴拿馬、新加坡、南非、所羅門羣島、特立尼達拉島、圖瓦盧、美國、委內瑞拉、維爾京羣島、英國、西撒哈拉、也門等。 [5] 

短肢領航鯨繁育方式

高低緯度水域均可交配,繁殖期覆蓋全年。雄性15-22歲,體長3.9-4.5米,雌性7-12歲,體長3.1-3.2米時,即進入性成熟期。生殖盛期在每年的6-8月。雌鯨妊娠期11-13個月,每胎產1仔,稚鯨初生時體長約140釐米,哺乳期平均兩年,也有6年甚至10年的情況。繁殖間隔平均4-5年,雌鯨一生繁育4-5胎,約28歲後生育放緩,40歲後停止生育。 [3]  [6]  雄性短肢領航鯨壽命大約45歲,雌性壽命可達60歲。 [7] 

短肢領航鯨種羣動態

全球短肢領航鯨數量不明,各地情況如下:
1990到2005年的調查估算,在日本北部的西太平洋海域,大約有5,300頭短肢領航鯨,日本南部則達到53,608頭。1999年對東蘇祿海短肢領航鯨的估算有7,700頭。2006年夏威夷海域的調查數字為8,806頭。東太平洋熱帶海域2002年的再次評估,其數量由2,000頭上升至589,000頭,而1986-1990與1998-2000兩個區間是其顯著增長的年份。2002年美國墨西哥灣,華林取樣預計有2,388頭,最好的情況在北大西洋,有31,139頭。2003年,特內里費(西班牙)常駐領航鯨數為350頭。 [8] 
2015年,一位水下攝影師拍攝到一條雄性短鰭領航鯨嘴裏叼着小鯨魚屍體,身旁有兩條雌鯨一同隨行,看上去它們正在悼念死去的小鯨魚。 [9] 

短肢領航鯨保護級別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 [8]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1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數據缺乏(DD)。 [5]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