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肢剪力牆

鎖定
短肢剪力牆指的是截面厚度不大於300mm,且各肢橫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於4但≤8的剪力牆。抗震設計時,短肢牆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大於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 50%。
中文名
短肢剪力牆
依    據
《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方    法
佈置筒體
類    別
建築科學

短肢剪力牆定義

(1)《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以下稱《高規》)規定短肢剪力牆是指截面厚度不大於300mm、各肢橫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的最大值大於4但不大於8的剪力牆。(2)高層建築結構不應採用全部短肢剪力牆的剪力牆結構
(3)短肢剪力牆較多時,應佈置筒體(或一般剪力牆),形成短肢剪力牆與筒體(或一般剪力牆)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牆結構。

短肢剪力牆界定方法

規程相關規定:《高規》第7.1.8條規定了高層建築結構不應採用全部短肢剪力牆的剪力牆結構。短肢剪力牆較多時,應佈置筒體(或一般剪力牆),形成短肢剪力牆與筒體(或一般剪力牆)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牆結構,並且應符合一系列規定。第7.1.8條規定了B級高度高層建築和9度抗震設計的A級高度高層建築,不應採用具有較多短肢剪力牆的剪力牆結構。
短肢剪力牆結構的必要條件:抗震設計時,短肢牆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大於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 50%。
短肢剪力牆結構的下限:當短肢牆較少時,如短肢牆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小於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 15%~ 40%,則可以按普通剪力牆結構設計。下限規範沒有規定,用户可以靈活掌握。
B級高度高層建築和 9度抗震設計的 A級高度高層建築,即使置筒體,也不能採用。
小高層框剪結構 小高層框剪結構
其最大適用高度比高規表4.2.2-1中剪力牆結構的規定值適當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設計時分別不應大於100m和60m。如果在剪力牆結構中,只有個別小牆肢,不應看成短肢剪力牆結構而應作為一般剪力牆結構處理。
短肢剪力牆結構,其首先應是全剪力牆結構。
短肢剪力牆結構中,應有足夠的長肢剪力牆。
如果把短肢牆看成異形柱,則短肢剪力牆結構可以認為呈框剪結構的變形特徵。
異形柱別墅結構圖 異形柱別墅結構圖
當結構形式符合短肢剪力牆結構形式後,才能在軟件“總信息”參數的結構體系中,定義結構為“短肢剪力牆結構”。當採用殼元模型時,應加細單元的劃分。(宜把默認的2改為1)
短肢剪力牆結構有時用薄壁杆元(TAT)可能更合適。因短肢牆的模型更符合薄壁杆元模型,採用殼元則有單元劃分不細的問題。

短肢剪力牆區別內容

短肢剪力牆 短肢剪力牆
對於12~16層的小高層建築結構,採用既可以保證結構的剛度、位移,又可以使室內空間方正合理。所以短肢剪力牆結構得以普遍應用。短肢剪力牆的受力、變形特徵,類似於框剪結構。但比框架結構的剛度分配、內力分配更合理,結構的變形協調導致的豎向位移差別,也比框剪結構小,則傳基礎荷載更均勻、合理。
1、短肢牆與異形柱的區別
截面尺寸:
柱:H/B < 4;(單肢)
異形柱:H/B < 4;(一般柱肢數≤兩肢)
短肢剪力牆:4 ≤ H/B ≤ 8; (牆肢數≤兩肢)
剪力牆:H/B > 8。(不限)
當有大於兩肢的短肢牆或異形柱時,儘管各肢的長寬比符合要求,也宜按牆輸入、設計。
2、短肢牆與異形柱的設計區別:
異形柱:軸壓比(按框架柱)、剛度(梁考慮剛域)、配筋(雙偏壓)、構造(按異形柱規程)。
短肢剪力牆 短肢剪力牆
短肢牆:軸壓比(按剪力牆)、剛度(牆輸入、採用殼元或薄壁杆元)、配筋(按剪力牆)、構造(按高規的短肢牆構造)。弱短肢剪力牆(截面高厚之比小於4的牆肢):高規7.2.5條文規定了不宜採用牆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小於為4的剪力牆;當其小於4時,其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產生的軸力設計值的軸壓比,抗震等級為一級(9度)、一級(7、8度)、二級、三級時分別不宜大於0.3、0.4、0.5和0.6。
短牆(截面高度之比不大於3的牆肢) :高規7.2.5條文和抗震規範6.4.9條文規定剪力牆的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不大於3時,應按柱的要求進行設計,底部加強部位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小於1.2%,其它部位不應小於1.0%,箍筋應沿全高加密。
3、短肢剪力牆結構的抗震加強
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牆的抗震等級應比高規4.8.2規定的剪力牆的抗震等級提高一級採用。(新規範已經取消)
抗震設計時,各層短肢剪力牆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產生的軸力設計值的軸壓比,抗震等級為一、二、三時分別不宜大於0.45、0.50和0.55;對於無翼緣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牆,其軸壓比限值相應降低0.1。
抗震設計時,除底部加強部位應按高規7.2.10條調整剪力設計值外,其它各層短肢剪力牆的剪力設計值,一、二級抗震等級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1.4和1.2。
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牆截面的全部縱向鋼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強部位一、二級不宜小於1.2%,三、四級不宜小於1.0%;其它部位一、二級不宜小於1.0%,三、四級不宜小於0.8%。(見《高規》JGJ3-2010 7.2.2)
短肢剪力牆截面厚度,底部加強部位不應小於200mm,其他部分不應小於180mm。(見《高規》JGJ3-2010 7.2.2)
7度和8度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牆宜設置翼緣。一字形短肢剪力牆平面外不宜佈置與之單側相交的樓面梁。
高規7.2.1條文規定了帶有筒體和短肢剪力牆的剪力牆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於C25。
4 短肢剪力牆結構與轉換層結構的混合設計討論
混合的結構類型,給設計來混淆,雖然不提倡,但是實際工程確實不時遇到。典型案例:下部是轉換層結構,上部是短肢剪力牆結構。
該結構類型的判斷基於以下方面:
>;短肢牆被下部託梁抬起,上下不連續,結構整體變形特徵不符合短肢剪力牆(框剪)結構的形式。
>;控制短肢剪力牆結構的傾覆彎矩失去依據,因為要求短肢牆上下連續,且下部短肢牆所佔傾覆彎矩小於50%,此時所要求的“下部”已經失去。
>;在加強區,“複雜高層結構”的設計要比“短肢剪力牆”結構嚴得多。結構的薄弱部位也是在底部轉換層區,所以這類結構應該按“複雜高層結構”來設計。
>;轉換層上部剪力牆應按框支剪力牆結構的要求,設置加強鋼筋。
>;對於非加強區部位的短肢牆設計,可以參考“短肢剪力牆結構”的要求,適當加強構造。當然,也可以按短肢剪力牆結構設計的要求設計。

短肢剪力牆抗震設計

一.工程概況
北京某工程,主體結構地上15層地下2層,建築總面積14400㎡,開發商為了降低成本,要求設計對結構方案進行優化設計,並要求在滿足安全和使用的前提下,主體結構用鋼量控制在60kg/㎡以內,為了滿足開發商的要求,設計作了以下兩個方案的比較,並從中優選出最優方案
二.方案一:採用普通現澆鋼筋混凝土抗震牆結構
本方案的特點是依據建築平面佈局設置鋼筋混凝土抗震牆,對較長的牆開結構洞將其分為聯肢牆,使各牆段的剛度均勻,由於抗震牆較多,可以構成整體抗側力很強的體系,對較高建築抗震特別有利。但若房屋高度不大,反而會造成因剛度過大而招致較大的地震作用,而且造價也會增大,並非是理想的方案。
本方案內力計算採用SATWE高層程序,計算結果列於附表1中。
三.方案二:短肢剪力牆—筒體(或一般剪力牆)結構
近年來隨着人們對住宅,特別是小高層及多層住宅平面佈置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原來普通框架結構的露柱露梁、普通剪力牆結構對建築空間的嚴格限定與分隔已不能滿足人們對住宅空間的要求。於是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改進,以剪力牆為基礎,並吸取框架的優點,逐步發展而形成一種能較好適應小高層住宅建築的結構體系,即所謂“短肢剪力牆—筒體(或一般剪力牆)”結構體系。
“短肢”剪力牆仍屬於剪力牆結構體系,只不過是採用較短的剪力牆肢(短肢剪力牆是指牆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剪力牆),而且通常採用T形、L形 、]形、 +形等。當這些牆肢截面高度與牆厚之比小於等於3時,它已接近於柱的形式,但並非是方柱,因此稱之為“異形柱”。故從廣義角度講,宜將這種結構體系稱之為“短肢剪力牆—筒體(或一般剪力牆結構體系)”。另外所謂”筒體”就是以樓電梯間所組成的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所謂“一般剪力牆”就是指牆肢截面高度與牆厚之比大於8的剪力牆。
這種結構體系當時(2001年)無國家規範,但在我國南方應用較多,設計主要參考天津市標準“大開間住宅鋼筋混凝土異形柱框架結構技術規範”(DB29-16-98)及廣東省標準《鋼筋混凝土異形柱設計規範》(DBJ/T15-15-95)。
當然《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中已對短肢剪力牆—筒體(或一般剪力牆)結構體系有了設計要求。
本方案的特點:結合建築平面、利用間隔牆位置來佈置豎向構件,剪力牆的數量可多可少,剪力牆肢可長可短,主要視抗側力的需要而定,還可通過不同尺寸和佈置以調整剛度和剛度中心的位置;由於減少了剪力牆數量,而代之以輕質填充牆,不僅房屋總重量可以減輕,同時也可適當降低結構剛度,使地震作用減小,這不僅對基礎設計有利,而且對結構抗震較為有利,同時也可降低工程造價,還可加快施工進度.這種結構體系通常視建築平面及抗側力的需要,將中心豎向交通區處理成為筒體,以承受主要水平力。
對短肢剪力牆結構的設計計算,因其是剪力牆大開口而成,所以基本與普通剪力牆結構分析相同,可採用三維杆-系薄壁柱空間分析方法或空間杆-牆組元分析方法,我認為採用三維空間杆-牆組元分析方法計算模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計算精度較高。本方案內力分析採用三維空間有限元分析軟件SATWE程序計算。
從以上兩種方案計算結果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結構受力還是經濟指標,第二方案均優於第一方案
另外對有底部大空間要求的轉換層剪力牆結構,規範要求轉換層上.下層的剛度比儘量接近1,抗震設計時小於2。通常設計時,為滿足此要求,增加轉換層以下層的剪力牆數量(面積)是最有效和最合理的,但這往往受到限制,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所產生的效果比較有限,因此設計中只能通過減小轉換層以上的剪力牆數量(面積)來達到減小上部抗側剛度的目的,而減少上部剪力牆面積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將上部剪力牆設計成短牆肢。這樣既能有效的減小上部結構的抗側剛度,又能減輕結構自重及地震力作用,達到安全經濟的目的。
四,在設計有關短肢剪力牆—筒體(或一般剪力牆)結構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由於短肢剪力牆抗震性能差,在地震區應用經驗不多,因此在設計時,首先要選則適合的計算軟件,合理地選則計算分析方法,確定計算模型和相關參數,並加強對計算結果合理性判斷,特別要加強概念設計。對一些不利部為加強構造措施,在符合規範要求的情況下,短肢牆是沒問題的。這就好比純框架結構,對地震來説也是不利的結構形式,但大家不也一直在用。所以任何一種結構體系都有它的適用範圍,只要我們能合理設計,安全應該沒問題。
1.高層點(板)式住宅採用短肢抗震牆結構體系,只要抗側力構件佈局合理仍然是比較理想的一種結構體系,但在地震區,高層建築中,剪力牆不宜過少,牆肢不宜過短,因此不應設計僅有短肢剪力牆的高層建築,要求設置剪力牆筒體(或一般剪力牆),形成短肢剪力牆與筒體(一般剪力牆)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結構。
2.短肢牆的佈置合理、對稱、均勻、力求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重合,短肢牆佈置應以T形、L形 、]形、 +形為主,這樣可增加短肢牆抗扭和出平面外穩定。
3.短肢剪力牆結構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築平面外邊緣的角部處的牆肢,當有扭轉效應時,會加劇已有的翹曲變形,使其牆肢首先開裂,因此應加牆其抗震構造措施,如減小軸壓比、增加縱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4.主要抗側力結構筒體(或長牆)一般利用樓、電梯間,但要注意剛度的均衡性,不要集中在一處佈置使建築產生過大的扭轉效應,同時筒體要有足夠的剛度,其平面尺寸不宜過小,要使筒體和一般剪力牆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矩不宜小於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矩的50%,形成多道抗震防線,為了確保水平力可靠傳遞,核心區樓板適當加厚,與核心筒相連的連梁按強剪弱彎設計,短肢牆之間的梁淨跨不宜過小(一般取4~6M),使其具有一定的耗能作用。
5.短肢牆受力以承擔豎向荷載為主,承擔水平荷載為輔,其截面尺寸要適當,牆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宜在5~8左右為好,且牆厚不小於200MM,當牆肢截面高度與厚度比小於等於3時,應按柱的要求進行設計,短肢牆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產生的軸力設計值的軸壓比,抗震等級為一、二、三時分別不宜大於0.5、0.6、0.7。對於無翼緣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牆,因其延性更為不利,因此軸壓比限值要相應降低0.1。
6.短肢剪力牆的抗震等級應比一般剪力牆的抗震等級提高一級採用,主要目的是從構造上改善短肢剪力牆的延性。
7.對於短肢剪力牆的剪力設計值,不僅底部加強部位應按規範調整,其他各層也要調整,一、二級抗震等級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1.4和1.2,主要目的是避免短肢剪力牆過早剪壞。
8.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牆截面的縱向鋼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強部位不宜小於1.2%,其它部位不宜小於1.0%。
9.各短肢牆應儘量對齊、拉直,使之與連梁一起構成較規則且連續均勻的抗側力片。並且每道短肢牆宜有兩個方向的梁與之連接。
10.短肢牆的數量可多可少,肢長可長可短,主要視抗側力的需要而定,還可以通過不同尺寸和佈置調整剛度和剛度中心位置。
11.短肢剪力牆—筒體(或一般剪力牆)結構體系,電算分析力學模型建議採用高層建築結構空間有限元分析軟件SATWE,短肢剪力牆結構體系考慮,各部位宜取兩種力學模型分析結果的不利工況,短肢牆之間的梁應根據跨高比的不同分別按連梁、框架樑計算內力和配筋,(既一般情況下當短剪力牆洞口形成的跨高比小於5的連梁,應按連梁進行設計;當跨高比不小於5時,宜按框架樑進行設計),短肢牆仍屬於剪力牆的範疇,配筋可採用一般剪力牆的計算方法,但是對於長寬比小於3的短肢牆則必須按柱的方法進行設計。注意整體計算需考慮填充牆對建築基本自振週期影響,折減係數可取0.8~0.9
12. 由於外牆面鋼筋混凝土短牆肢之間填充牆與鋼筋混凝土牆的變形模量不同,在二者交界處易產生裂縫,通常採取的措施是在做粉刷時,在二者交界面處附粘一層玻璃絲布,使應力平緩過渡。

短肢剪力牆受力分析

短肢剪力牆與異形柱結構受力分析與設計
異形柱隨着人們對住宅,特別是高層住宅平面與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原來普通框架結構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牆結構對建築空間的嚴格限定與分隔已不能滿足人們對住宅空間的要求。於是在原有剪力牆的基礎上,吸收了框架結構的優點,逐步發展形成了能適應人們新的住宅觀念的高層住宅結構型式,即“短肢剪力牆結構”和“異形柱框架結構”型式。
1 短肢剪力牆結構
短肢剪力牆結構是指牆肢的長度為厚度的5-8倍剪力牆結構,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線型、“一”字型。
這種結構型式的特點是:
①結合建築平面,利用間隔牆位置來佈置豎向構件,基本上不與建築使用功能發生矛盾;
②牆的數量可多可少,肢長可長可短,主要視抗側力的需要而定,還可通過不同的尺寸和佈置來調整剛度中心的位置;
③能靈活佈置,可選擇的方案較多,樓蓋方案簡單;
④連接各牆的梁,隨牆肢位置而設於間隔牆豎平面內,可隱蔽;
⑤根據建築平面的抗側剛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牆,形成主要的抗側力構件,較易滿足剛度和強度要求。
對短肢剪力牆結構的設計計算,因其是剪力牆大開口而成,所以基本上與普通剪力牆結構分析相同,可採用三維杆-系簿壁柱空間分析方法或空間杆-牆組元分析方法,前者如建研院的TBSA、TAT,廣東省建築設計院的廣廈CAD的SS模塊,後者如建研院的TBSSAP、SATWE,清華大學的TUS,廣東省建院的SSW等。其中空間杆牆組元分析方法計算模型更符合實際情況,精度較高。雖然三維杆系-簿壁柱空間分析程序使用較早、應用較廣,但對牆肢較長的短肢剪力牆,應該用空間杆-牆組元程序進行校核。
在進行以上分析後,按《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範》進行截面與構造設計,相對於異形柱結構,短肢剪力牆結構的理論與實踐較為成熟,但這種結構在結構設計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視的方面。
(1)由於短肢剪力牆結構相對於普通剪力牆結構其抗側剛度相對較小,設計時宜佈置適當數量的長牆,或利用電梯,樓梯間形成剛度較大的內筒,以避免設防烈度下結構產生大的變形,同時也形成兩道抗震設防;
(2)短肢剪力牆結構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築平面外邊緣的角部處的牆肢,當有扭轉效應時,會加劇已有的翹曲變形,使其牆肢首先開裂,應加強其抗震構造措施,如減小軸壓比,增大縱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3)高層短肢剪力牆結構在水平力作用下,顯現整體彎曲變形為主,底部外圍小牆肢承受較大的豎向荷載和扭轉剪力,由一些模型試驗反映出外周邊牆肢開裂,因而對外周邊牆肢應加大厚度和配筋量,加強小牆肢的延性抗震性能。短肢牆應在兩個方向上均有連接,避免形成孤立的“一”字形牆肢;
(4)各牆肢分佈要儘量均勻,使其剛度中心與建築物的形心儘量接近,必要時用長肢牆來調整剛度中心;
(5)高層結構中的連梁是一個耗能構件,在短肢剪力牆結構中,牆肢剛度相對減小,連接各牆肢間的梁已類似普通框架樑,而不同於一般剪力牆間的連梁,不應在計算的總體信息中將連梁的剛度大幅下調,使其設計內力降低,應按普通框架樑要求,控制砼壓區高度,其梁端負彎矩鋼筋可由塑性調幅70%-80%來解決,按強剪弱彎,強柱弱梁的延性要求進行計算。
2 異形柱結構
異形柱結構是指柱肢的截面高度與柱肢寬度的比值在2-4,相對於正方形與矩形柱而言是異形的柱子。它包括異形柱框架和異形柱框架剪力牆,常用的有“L”型、“T”型、“十”字型。
這種結構的特點是:
①由於截面的這種特殊性,使得牆肢平面內外兩個方向剛度對比相差較大,導致各向剛度不一致,其各向承載能力也有較大差異;
②對於長柱(H/h>4)可以不考慮剪切變形的影響,控制軸壓比較小時,受力明確,變形能力較好。而對短柱(H/h<4),剪切變形佔有相當比例,構件變形能力下降。異形柱通常在短柱範圍,且屬薄壁構件,即使發生延性的彎曲形破壞,也因截面曲率M/EI或εcu/χ(εcu為砼的極限壓應變,χ為截面受壓區高度)較小,使彎曲變形性能有限,延性較差;
③異形柱由於是多肢的,其剪切中心往往在平面範圍之外,受力時要靠各柱肢交點處核心砼協調變形和內力,這種變形協調使各柱肢內存在相當大的翹曲應力和剪應力,而該剪應力的存在,使柱肢易先出現裂縫,也使得各肢的核心砼處於三向剪力狀態,它使得異形柱較普通截面柱變形能力低,脆性破壞明顯;
④特別是異形柱不同於矩形柱,它存在着單純翼緣柱肢受壓的情況,其延性更差。由國內外大量的試驗資料和理論分析[2],異形柱的破壞形態為:彎曲破壞、小偏壓破壞、壓剪破壞等,影響其破壞形態的因素有:荷載角、軸壓比、柱淨高與截面肢長比(剪跨比),配箍率以及箍筋間距S與縱筋直徑D的比值等。由於其受力性能的複雜,設計中必須通過可靠的計算和必要的構造措施來保證其強度和延性。
異形柱結構設計還沒有統一的國家規範,僅有兩部地方性法規,即廣東省標準DBJ/T15-15-95和天津市標準DB29-16-98可供參考。
在進行異形柱結構設計時,除滿足高規中對結構佈置要求外,還應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1)異形框架的計算
由於其截面的特殊性,在柱截面對稱軸內受水平力作用時,彈性分析計算其翹曲應力很小,此時如同承受水平力的偏壓構件,仍可按平截面假定分析,按砼設計規範計算,特別是在框——剪,框——筒結構中,對6度及其以下烈度區的Ⅰ、Ⅱ類場地,框架柱只承擔水平風載的一小部分,如按一般偏壓柱計算,誤差較小。此時異形柱可用等剛度等面積代換成矩形柱後由程序進行整體分析。而在水平力較大,且水平力作用在非主軸方向,則翹曲應力不容忽視,按平截面假定誤差較大,則應對異形柱框架結構進行有限元分析,決定內力和配筋位置及大小。在進行內力計算和配筋計算時,宜選用帶有異形柱計算功能的計算軟件。有一些軟件沒有異形柱截面形式,如要用它進行計算,要先進行等剛度等面積換算成矩形柱,進行整體分析,得到雙向內力後再進行異形柱的截面設計,其工作量相當大,且截面設計的可靠性不高。國內可直接進行異形柱截面內力計算和截面設計的軟件有建研院的TAT、SATWE程序,廣東省建院的SS、SSW程序以及天津大學的鋼筋砼異形柱結構配筋計算程序CRSC.這些程序均用數值積分法進行正截面配筋設計,準確性較高,經過大量工程校算,能有效地滿足結構安全性要求。
(2)軸壓比控制
對框架結構,框-剪結構,柱的延性對於耗散地震能量,防止框架的倒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軸壓比又是影響砼柱延性的一個關鍵指標。由試驗結構分析[3],柱的側移延性比隨着軸壓比的增大而急劇下降。
在高軸壓比情況下,增加箍筋用量對提高柱的延性作用已很小,因而軸壓比大小的控制對柱的延性影響至關重要,特別是異形柱結構剪力中心與截面形心不重合,剪應力使砼柱肢先於普通矩形壓剪構件出現裂縫,產生腹剪破壞,加上異形柱多屬短柱,這些導致異形柱脆性明顯,使異形柱的延性普遍低於矩形柱,因而對異形柱的軸壓比要嚴格控制。
在廣東規程中,其軸壓比按砼設計規範中的要求減少0.05,但其適用高度較低,一般為35 m.當高層建築的高度進一步加大時,其水平力的影響會愈來愈顯著,對結構的延性要求也愈高。由天津大學土木系對異形柱延性資料可知,影響異形柱延性的因素比普通柱要複雜,且不同的柱截面形式,如L型、T型、十字型,在相同水平側移下,其延性性能也有較大差異,因而,軸壓比控制應參考天津規程。但天津規程的控制過於繁鎖,在結構計算中,柱的縱筋與箍面的直徑還沒有設定,因而箍筋間距與縱筋直徑的比值還無法確定。為在實際工作中便於使用,可按不同的截面形式(L、T、十字型)與不同的抗震等級兩項指標從嚴控制,對低烈度地區的這類結構是能夠滿足其延性要求的。
(3)配筋構造
在正確的結構選型及計算後,截面內鋼筋的構造也是保證異形柱受力性能的重要因素。由於異形柱截面的特點,柱肢端部會出現較大應力,加上樑作用於柱肢上應力的不均勻,一般越靠肢端應力越大,對柱肢形成偏心壓力,進一步加大肢端壓應力。因而在異形柱配筋時,應在肢端設暗柱,暗柱的外排鋼筋由計算而定。離端部厚度範圍內設2Ф14的構造縱筋,箍筋同柱,這樣可限制柱肢的砼裂縫的開展,提高異形柱局部抗壓抗剪強度及變形能力。柱上的箍筋不僅能抗剪,也可約束砼變形,增大其延性。異形柱由於不易形成多肢複合箍,因而其配筋率只能由加大箍筋直徑和加密間距來實現。相同配箍率下,箍筋直徑大,其延性指標好,因而箍筋且用Ф8、Ф10,其間距可比普通柱箍筋間距小。
總之,短肢剪力牆結構與異形柱框架結構有着較大的市場需求,在設計中根據其受力的特點,充分了解其破壞的各種機理,選用合理的結構形式,正確掌握計算機分析方法和截面配筋,其結構才能有可靠的安全保證。

短肢剪力牆結構效能

1.建築物中的豎向承重構件主要由牆體承擔時,這種牆體既承擔水平構件傳來的豎向荷載,同時承擔風力或地震作用傳來的水平地震作用。剪力牆即由此而得名(抗震規範定名為抗震牆)。
2.剪力牆是建築物的分隔牆和圍護牆,因此牆體的佈置必須同時滿足建築平面佈置和結構佈置的要求。
3.剪力牆結構體系,有很好的承載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整體性和空間作用,比框架結構有更好的抗側力能力,因此,可建造較高的建築物。
4.剪力牆的間距有一定限制,故不可能開間太大。對需要大空間時就不太適用。靈活性就差。一般適用住宅、公寓和旅館。
5.剪力牆結構的樓蓋結構一般採用平板,可以不設梁,所以空間利用比較好,可節約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