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柱梅花草

(中藥名)

鎖定
短柱梅花草,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植物短柱梅花草Parnassia brevistyla (Brieg.)Hand.-Mazz.的全草。分佈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西藏等地。具有清熱,止血之功效。常用於發熱,內傷出血。
中文學名
短柱梅花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虎耳草科
梅花草屬
短柱梅花草
分佈區域
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採收時間
夏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毒    性
無毒

短柱梅花草入藥部位

全草。

短柱梅花草性味

味苦,性涼。

短柱梅花草歸經

歸肺、胃經。

短柱梅花草功效

清熱,止血。

短柱梅花草主治

發熱,內傷出血。

短柱梅花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短柱梅花草採集加工

夏季採集全草,洗淨,曬乾。

短柱梅花草形態特徵

短柱梅花草線稿圖 短柱梅花草線稿圖
多年生草本,高11-23釐米。根狀莖圓柱形,塊狀等形狀多樣,其上有褐色膜質鱗片,其下長出多數較發達纖維狀根。基生葉2-4,具長柄;葉片卵狀心形或卵形,長1.8-2.5釐米,寬1.5-3.5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彎缺甚深呈深心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有5-7 (-9) 條脈;葉柄長3-9釐米,扁平,向基部逐漸加寬;托葉膜質,大部貼生於葉柄,邊有流蘇狀毛,早落。莖2-4,近中部或偏上有1莖生葉,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通常較小,其基部常有鐵鏽色的附屬物,有時結合成小片狀,無柄半抱莖。花單生於莖頂,直徑1.8-3 (-5) 釐米;萼筒淺,萼片長圓形、卵形或倒卵形,長4-6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全緣,中脈明顯,在基部和內面常有紫褐色小點;花瓣白色,寬倒卵形或長圓倒卵形,長1-1.5 (2.5) 釐米,寬5-10毫米,先端圓,基部漸窄成楔形,具長約1.8-4毫米之爪,上部2/3的邊緣呈淺而不規則齧蝕狀,1/3之下部具短而流蘇狀毛,有5-7條紫紅色脈,並佈滿紫紅色小斑點;雄蕊5,花絲長約5毫米,向基部逐漸加寬達1.2毫米(常有一種短花絲,長僅1.2毫米),花葯橢圓形,長約2毫米,頂生,藥隔連合並伸長呈匕首狀,長度不等,先端漸尖;退化雄蕊5,長2.5-4毫米,具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之柄,頭部寬約4.5毫米,先端淺3裂,裂片深度為頭部長度1/4-1/3,為全長1/6或更短,披針形或長圓形,先端漸尖或截形,偶有呈盤狀或頭狀,中間裂片短而窄,為兩側裂片寬度1/3,兩側裂片先端常出現2裂,全長為花絲長度1/2;子房卵球形,花柱短,不伸出退化雄蕊之外,偶有伸出者,柱頭3裂,裂片短。蒴果倒卵球形,各角略加厚;種子多數,長圓形,褐色,有光澤。花期7-8月,果期9月開始。 [4] 

短柱梅花草生長環境

生於3000m以上的高山草甸。分佈於陝西、甘肅、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短柱梅花草性狀鑑別

根莖塊狀,長約1.6cm,直徑約6mm,表面褐色,有多數不定根。莖圓柱形,長3.5-32cm,直徑1-2mm,深黃色或淺灰色。葉皺縮,深黃色或淡灰色,薄紙質。基生葉完整者展平後呈卵狀心形,長1-2.5cm,寬0.8-2cm,葉柄長可達4cm;莖生葉1片,形似基生葉,較小,基部心形,半抱莖。花黃棕色,單生莖頂。氣微,味甘。

短柱梅花草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用於內傷出血,清熱。”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4.    短柱梅花草|Parnassia brevistyl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