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星菊

鎖定
短星菊(Symphyotrichum ciliatum (Ledeb.) G. L. Nesom)是菊科短星菊屬植物。產於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及新疆等省區。蒙古、朝鮮、日本及蘇聯中亞至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常生長於海拔500-1500米的山坡荒野,山谷河灘或鹽鹼濕地上。部分低濕地農作物和水稻受害嚴重。主要通過種子繁殖。
中文名
短星菊
拉丁學名
Symphyotrichum ciliatum (Ledeb.) G. L. Neso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4] 
菊目
菊科
聯毛紫菀屬
短星菊
命名者及年代
(Ledeb.) G. L. Nesom,1995 [4] 

短星菊形態特徵

紫紅色的短星菊
紫紅色的短星菊(13張)
一年生草本,高20-60釐米。 [1]  [5] 
莖直立,自基部分枝,少有不分枝,下部常紫紅色,無毛或近無毛,上部及分枝被疏短糙毛。 [1] 
葉較密集,基部葉花期常凋落。葉無柄,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6釐米,寬3-6毫米,頂端尖或稍尖,基部半抱莖,全緣,上面被疏短毛或幾無毛,邊緣有糙緣毛,上部葉漸小而逐漸變成總苞片。 [1] 
頭狀花序多數或較多數,在莖或枝端排成總狀圓錐花序,少有單生於枝頂端,徑1-2釐米,具短花序梗。總苞半球狀鐘形,總苞片2-3層,線形,不等長,短於花盤,頂端尖,外層綠色,草質,長7-8毫米,寬約1毫米,有時反折,頂端及邊緣有緣毛,內層下部邊緣膜質,上部草質。雌花多數,花冠細管狀,無色,連同花柱長約4毫米,上端斜切,或有長達1.2毫米的短舌片,上部及斜切口被微毛;兩性花花冠管狀,長4-4.5毫米,管部上端被微毛,無色或裂片淡粉色,花柱分枝披針形,花全部結實。 [1]  瘦果長圓形,長2-2.2毫米,基部縮小,紅褐色,被密短軟毛;冠毛白色2層,外層剛毛狀,極短,內層糙毛狀,長6-7毫米。 [1]  花果期8-10月。 [1] 

短星菊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山坡荒野,山谷河灘或鹽鹼濕地上,海拔500-1500米。部分低濕地農作物和水稻受害嚴重 [1] 

短星菊分佈範圍

短星菊
短星菊(5張)
中國:產於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內蒙古及新疆等省區。 [1] 
國外:蒙古、朝鮮、日本及蘇聯中亞至西伯利亞地區也有。 [1] 

短星菊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2] 

短星菊有益方面

保持水土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