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鎖定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動員、組織城市知識青年到農村參加生產勞動,接受再教育的運動。20世紀50年代後期出現於中國,“文革”中達到高潮。1957 年 4 月 8 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關於中小學畢業生參加農業生產問題》,號召青年學生畢業後投入農業生產。其後,每年除大批農村學校畢業生回鄉外,一些城市中學畢業生也開始到農村勞動。1963 年,中央安置城市下放職工和青年學生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提出要動員城市青年學生下鄉參加農業生產,主要安置方向是插入人民公社生產隊和國營農牧林漁場,要求各地制訂 15 年安置規劃。此後,每年有數以十萬計的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文革”開始後, 由於大學不招生,工廠不招工,商業和服務行業處於停滯狀態,城市初、高中畢業生既不能升學,也無法分配工作。 [1] 
中文名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出現時間
20世紀50年代後期
1968年 12月 22日,《人民日報》在一篇報道的編者按語中引述毛澤東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説服城裏幹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指示發表後,全國立即出現上山下鄉高潮,絕大多數 1966 屆、1967 屆、1968屆初高中畢業生湧向農村、邊疆。其後數年,上山下鄉成為城鎮中學畢業生的主要去向,前後共達 1600多萬人。為此,各地曾成立專門機構, 預算開列專款,並召開全國專業會議,統籌解決有關問題。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