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矢狀縫

鎖定
矢狀縫是左右頂骨之間的縫隙。為顱外縫和顱內縫,位於顱骨左右頂骨相連處。
中文名
矢狀縫
外文名
The sagittal suture
位    置
位於顱骨
特    點
呈矢狀位走行,前後向的

矢狀縫形態觀測

對於顱外縫出現的骨縫形狀,產生的過程和力量本文認為是否與顳肌活動有關。有文獻報道,3歲時鋸齒才開始顯著的發育,4歲後顱頂骨出現兩層骨板及板障,同時由於咀嚼運動增加,骨面出現肌線,我們認為咀嚼運動也能促使骨緣的鋸齒形狀增大明顯。許多實驗的結果都表明肌肉機能的影響主要限於外板,且兩側是非對稱的。
本文所見的矢狀縫的構型,兩側也是非對稱的。對於顱骨內面的描述,中央有自額嵴至枕內隆凸的縱溝,即矢狀溝,溝的兩側有頂骨孔,此面可見大腦軛、腦壓跡、動脈溝及顆粒小凹。而未提及縫的構型。本文所見在顱內縫未有鋸齒型和複雜型骨縫,也可説內面無肌肉而使骨縫構型簡單。
骨癒合情況,4級癒合在顱外縫表現為28段,而在顱內縫為94段。顱縫癒合先從內板開始,然後向外板延續,直至外板顱縫完全癒合為止。但有的內板骨縫癒合後,骨縫癒合進程不向外板延續,或雖向外板延續但速度甚緩,出現顱外縫不癒合或不完全癒合的現象。顱外縫延遲癒合或不完全癒合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估計年齡時,應主要依據顱內縫。所以本文觀測顱內縫的各段形狀是有用的,今後應在這個方面作些統計,本文50例顱內縫完全癒合的例數較多,合乎其發展過程。
本文考慮,今後在描述矢狀縫時,應該分別用顱外縫和顱內縫兩個部位記錄。更應該將鋸齒縫和矢狀縫合並記入成為一個獨立名詞,鋸齒是形狀,矢狀為方位,可否考慮矢狀縫稱之為鋸齒矢狀縫。

矢狀縫顱骨矢狀縫弧長

採用遊標卡尺測量頂骨矢狀縫弦長,測量點為前囟點和人字點,矢狀縫弧長範圍101mm~170mm(χ=127.30±13.20)mm,顱骨的顱內矢狀縫形態、癒合程度。根據測量方法對顱內矢狀縫進行形態學觀察,結果,顱內矢狀縫形態:鋸齒形佔8.33%,直線形佔60%,微波形佔10%,深波形佔1.67%,複雜形佔20%;顱內矢狀縫癒合程度:完全癒合佔60%,癒合超過一半佔29.17%,癒合一半佔5%,癒合未及一半佔3.33%,完全沒有癒合佔2.5%。顱骨的顱外矢狀縫形態、癒合程度根據測量方法對顱外矢狀縫進行形態學觀察,結果,顱外矢狀縫形態:直線形佔11.67%,微波形佔21.67%,深波形佔25.83%,鋸齒形佔27.5%,複雜形佔13.33%;顱外矢狀縫癒合程度:完全癒合佔26.67%,癒合超過一半33.33%,癒合一半佔20.83%,癒合未及一半佔17.5%,完全沒有癒合佔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