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矢狀竇旁腦膜瘤

鎖定
矢狀竇旁腦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佔腦膜瘤的23%~28%,多發生於蛛網膜粒,一般不侵入腦組織,但常與大腦鐮有粘連,約1/4為雙側性。多數腫瘤位於矢狀竇中1/3段,其次為前1/3和後1/3。
中醫病名
矢狀竇旁腦膜瘤
就診科室
神經外科
常見發病部位
蛛網膜
常見病因
不明
常見症狀
矢狀竇前1/3者頭痛、人格改變、痴呆、木僵和感情淡漠,矢狀竇中1/3者侷限性癲癇發作,對側肢體力弱

矢狀竇旁腦膜瘤病因

發病原因不清楚。

矢狀竇旁腦膜瘤分類

1.習慣上將矢狀竇旁腦膜瘤按其所在部位分為矢狀竇前部(前1/3,即雞冠到冠狀縫)、中部(中1/3,即冠狀縫到人字縫)和後部(後1/3,即人字縫到竇匯)。
2.根據腦膜瘤對靜脈竇的累及情況可分為VI型:Ⅰ型附着於靜脈竇壁外表面;Ⅱ型累及側隱窩;Ⅲ型累及外側壁;Ⅳ型累及整個外側壁及靜脈竇頂部;Ⅴ型靜脈竇完全受累,僅有一側竇壁未受累;Ⅵ型靜脈竇完全受累,靜脈竇壁亦全部受累。

矢狀竇旁腦膜瘤臨牀表現

1.矢狀竇前1/3者以多年頭痛為主要症狀,有慢性進行性加重的人格改變、痴呆、木僵和感情淡漠等,可有癲癇大發作及繼發性視乳頭水腫或錐體束徵。
2.矢狀竇中1/3者約佔竇旁腦膜瘤的50%,多表現為侷限性癲癇發作,對側肢體力弱、下肢遠端重、上肢輕;雙側矢狀竇旁腦膜瘤可有雙下肢痙攣性癱瘓、肢體內收呈剪刀狀(與脊髓疾病相鑑別)。

矢狀竇旁腦膜瘤檢查

1.顱骨X線平片
可見顱骨骨增生、破壞、血管壓跡和腫瘤鈣化。
2.腦CT
表現為均一的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腫塊,有點狀、星形或不規則鈣化或腫瘤全部鈣化;呈圓形、卵圓形或分葉狀,邊界清楚、以廣基與硬腦膜和/或顱骨內板相連,可有局部的顱骨增生和破壞;大者可有瘤周水腫;增強後多均一強化,15%因瘤內出血、囊變或壞死而出現瘤內高密度或低密度,或非均一強化等非典型表現。
3.腦MRI(核磁共振
T1WI為等信號或稍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或等信號;可據流空現象評價腫瘤與血管的關係及血供情況;增強掃描多呈均一強化,可見特徵性的鼠尾徵或硬膜尾徵;術後MRI示硬膜增厚多説明腫瘤殘存或復發。
4.腦血管造影
特徵性表現為毛細血管期或靜脈早期出現腫瘤染色,還可有循環加快、早期出現引流靜脈但缺乏持續性引流靜脈,供養動脈早期充盈、擴大迂曲呈供養血管抱球狀,供血動脈鄰近腫瘤段變粗等4種表現。

矢狀竇旁腦膜瘤診斷

對有上述典型表現或有長期頭痛、成人癲癇、精神改變、顱骨侷限性腫塊等表現者均應想到本病的可能性。

矢狀竇旁腦膜瘤鑑別診斷

1.硬腦膜轉移癌
多有原發腫瘤及肺部、肝臟等部位轉移病史,常合併顱骨破壞和腦實質多發轉移灶,在MRI上可有硬膜外脂質信號。
2.腦膠質瘤
多發生於灰白質交接部,MRI檢查可明確。

矢狀竇旁腦膜瘤治療

1.以手術治療為主,術中需注意:①防止鋸開骨瓣或掀起骨瓣時矢狀竇或周圍病理性血管的撕裂引起大出血。②矢狀竇表面出血可用止血海綿、或止血紗布、或可吸收的止血劑止血。③開顱後先電灼或結紮腦膜中動脈向腫瘤供血的分支。④硬膜翻向中線側,沿蛛網膜間隙分離並切除腫瘤,必要時先行囊內切除。⑤切除中央區矢狀竇旁腦膜瘤時應特別注意保護中央溝靜脈(Rolondo靜脈),以免引起對側偏癱和同側下肢癱的三肢體癱瘓;如術中中央溝靜脈斷裂,可考慮行靜脈吻合術。④腫瘤位於冠狀縫前者(前1/3)結紮與切除上矢狀竇多不致引起嚴重後果;冠狀縫後者應根據情況行矢狀竇修補或重建術。
2.術後殘留、復發或經病理證實為惡性者可行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