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矢人惟恐不傷人

鎖定
【成語】矢人惟恐不傷人
【拼音】shǐ rén wéi kǒng bù shāng rén
【解釋】矢人:造箭的人。造箭的人就怕他造的箭不能傷人。比喻人的立場決定他對待事物的態度。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
成    語
矢人惟恐不傷人
出    處
《孟子·公孫丑上》
解    釋
造箭的人就怕他造的箭不能傷人
引申義
比喻人的立場決定對待事物的態度

矢人惟恐不傷人釋義

【成語】矢人惟恐不傷人
【拼音】shǐ rén wéi kǒng bù shāng rén
【解釋】矢人:造箭的人。造箭的人就怕他造的箭不能傷人。比喻人的立場決定他對待事物的態度。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

矢人惟恐不傷人原文

孟子曰:“矢人(1)豈不仁於函人(2)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巫匠亦然(3)。故術(4)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 仁(5),是不智也。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人役而恥為 役,由(6)弓人而恥為弓,矢人而恥為矢也。如恥之,莫如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1] 

矢人惟恐不傷人註釋

(1)矢人:造箭的人。(2)函人,造鎧甲的人。(3)巫:巫醫,醫生。匠:匠人,這裏特指做棺材的木匠。(4)術:這裏指選擇謀生之術,也 就是選擇職業。(5)御:阻擋。(6)由:同“猶”,好像。

矢人惟恐不傷人原文翻譯

孟子説:“造箭的人難道不如造鎧甲的人仁慈嗎?造箭的人唯恐自己造的箭不能夠傷害人,造鎧甲的人卻唯恐箭傷害了人。醫生和棺材匠之間也是這樣。所以,一個人選擇謀生職業不可以不 謹慎。孔子説:‘居住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才好。選擇住處而不迷 在有仁厚風氣的地方,怎麼能説是明智呢?’仁,是上天尊貴的爵位,人間最安逸的住宅。沒有人阻擋卻不選擇仁,是不明智。不 仁不智,無禮無義的人,只配被別人驅使。被別人驅使而引以為恥,就像做了造弓的人卻又以造弓為恥,做了造箭的人卻又以造 箭為恥一樣。如果真正引以為恥,那就不如好好行仁。有仁德的人就像射手:射手先端正自己的姿勢然後才放箭;如果沒有射中, 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過來找自己的原因。”

矢人惟恐不傷人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説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説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 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矢人惟恐不傷人作品出處

《矢人惟恐不傷人》選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遊説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説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户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