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瞿世英

鎖定
瞿世英(1901~1976),字菊農,江蘇省常州人。曾任湖南地方行政幹部學校教授部主任,貴州惠永鄉村學院院長,四川北涪鄉村建設研究所所長、鄉村建設育才院教授、鄉村建設學院院長,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研究部主任等職。1976年8月12日在北京去世。 [1] 
中文名
瞿世英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76年8月12日

瞿世英人物生平

瞿世英(1901~1976),字菊農,江蘇省常州人。幼年就讀於冠英小學。14歲隨父遷居北京,入清華學堂中學部讀書。次年進北京匯文學校學習,1918年轉入燕京大學哲學系。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被推為北京學生聯合會代表,赴上海蔘加全國學生聯合會罷課活動。經過“五四”運動的鍛鍊,他決心投身到改造舊社會的政治鬥爭和文化鬥爭中去。是年8月,他和瞿秋白、鄭振鐸、耿濟之、許地山等人,以“北京社會實進社”的名義,創辦《新社會》旬刊。該刊內容主要討論社會改造、勞工問題、婦女解放和知識分子等問題。問世後影響較大,讀者遍及四川、兩廣和東北地區,引起了政府和頑固守舊勢力的畏懼和仇視。《新社會》出至第十九期,被北京政府警察廳封閉。隨後,他和鄭振鐸、茅盾、葉聖陶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沉重抨擊舊文學,促進新文學運動的發展。 [1] 
1920年,他從燕大畢業後繼續留校讀研究生。是年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趙元任任翻譯,他配合趙元任任助教,並編輯出版《羅素月刊》4冊,1922年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任北京大學助教。同年,法國杜裏舒教授來華講學,任翻譯,編選出版《杜裏舒演講錄》10卷,同時發表《杜裏舒哲學之研究》論文。1923年南返,任上海國立自治學院教授兼教務長。翌年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留學(官費生)。1926年獲哲學與教育學博士學位回國,在北京平民教育促進會工作,瞿世英任哲學評論編輯,並先後兼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等校哲學教授。1930年,任農民教育部主任和平民教育研究委員會主任,負責編輯《掃盲教材》及《民間文藝研究》等書刊。1936年赴湘,任湖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38年起,和晏陽初、梁漱溟等從事鄉村建設、鄉村教育和平民教育的研究工作,歷任湖南地方行政幹部學校教授部主任,貴州惠永鄉村學院院長,四川北涪鄉村建設研究所所長、鄉村建設育才院教授、鄉村建設學院院長,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研究部主任等職,多次出席聯合國有關會議,到倫敦、巴黎、墨西哥等地考察。1949年前後,一度在太平洋地區鄉村教育討論會工作。1956年調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教授,擔任外國教育史等課程。“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衝擊,1976年8月12日在北京去世。 [1] 

瞿世英主要作品

生前翻譯、著述頗豐。主要譯著有泰戈爾的《春之循環》,顧西曼的《西洋哲學史》,鮑格度的《社會學概論》《僑伊堅哲學》,霍金的《哲學大綱》,愛爾吾德的《社會哲學史》《康德教育學》《墨西哥史》《1381年的英國人民起義》《人民英國史》等;著有《現代哲學》《教育哲學》《西洋哲學之發展》《西洋教育思想史》《進化教學》《現代哲學思潮綱要》《進化哲學》《近代哲學》《哲學大綱》《現代哲學思想》《教育學原理》、《鄉村教育文錄》《當代資產階級教育哲學》等書。 [1] 
參考資料
  • 1.    常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常州市志 第三冊/第五十一卷人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10月:103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