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瞄準線半自動指令

鎖定
瞄準線半自動指令(英語:Semi-Automatic Command to Line Of Sight,縮寫SACLOS)是導彈的一種制導方法。操縱手在導彈飛行中必須把瞄準器(sighting device)對準目標;瞄準器的電子設備自動把導彈制導向目標。 瞄準具到飛行中的導彈通常採用線導、無線電制導、駕束制導。
中文名
瞄準線半自動指令
外文名
Semi-AutomaticCommand toLineOfSight

瞄準線半自動指令線導、無線電制導

使用線導或無線電制導,瞄準器自動計算出導彈軌跡與目標位置的角度差;然後自動給出電子指令校正導彈的飛行路徑。
大部分瞄準線半自動指令制導反坦克導彈米蘭與陶氏,在導彈尾部使用閃光或發焰(可見光,紅外或超紫外光),在發射器陣地配有適當的傳感器跟蹤導彈的飛行路徑。發射站裝備的跟蹤相機有兩組鏡頭,其中寬視場的鏡頭用於定位與收集操縱手視線附近飛行的導彈,窄視場鏡頭帶有自動放大功能完成細微跟蹤調整。電子線路把窄視場鏡頭捕捉的亮點(導彈尾部的發焰)自動轉譯為電脈衝。當導彈離開視場中心,這些電脈衝發生改變。控制箱自動發出修正指令使導彈重新回到視場中心。
這些指令如果通過無線電發出,缺點是會受到阻塞干擾;通過導線發出指令,缺點是導線長度有限且飛過樹林時比較脆弱,在水面上使用會有短路問題,且會暴露發射陣地。
例子:
  • 線導:
    • “旋火”反坦克導彈
    • AT-4“水龍頭”反坦克導彈
    • AT-5“拱肩”反坦克導彈
    • AT-7“薩克斯”反坦克導彈
    • Bumbar反坦克導彈
    • ENTAC反坦克導彈
    • SS.11反坦克導彈
    • Vickers VIGILANT
  • 無線電制導:

瞄準線半自動指令駕束

瞄準線半自動指令駕束制導體系的瞄準設備發出指向目標的定向信號。導彈尾部的檢測器尋找該信號,彈上電子設備保持導彈在信號波束中飛行 [1] 
這不同於半主動雷達尋的與半主動激光尋的。後兩者是功率大的發射器照射目標,導彈頭部的傳感器接收目標反射的信號,據此引導飛向目標。
SACLOS早期系統最常用的波束是雷達信號。在防空任務下,目標已經被雷達照射。但導彈直接駕束飛向告訴目標往往是低效的。因此,大部分防空導彈按自己的路線導向目標,並不“駕”束。 而使用激光駕束,整個系統不受阻塞干擾的影響,而且對於反坦克任務還不影響彈頭聚能破甲射流的形成。
但這類系統不允許攻頂模式,也不能從發射點之外的位置照射目標。而瞄準線指令制導體制允許發射手與制導操作員位於不同的陣位,所以改型版的此類武器一直在役,如AT-3“薩格”反坦克導彈。

瞄準線半自動指令例子

例子:
  • AT-14“守寶妖精”導彈
  • AT-11“斯維裏”導彈
  • ZT3“豹”反坦克導彈
  • 馬蜂反坦克導彈
  • MSS-1.2單兵導彈
  • RBS 70便攜式防空導彈

瞄準線半自動指令參見

參考資料
  • 1.    曹翟, 趙忠仁. 瞄準線指令制導反坦克導彈的抗干擾技術綜述[J]. 彈箭技術, 199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