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督郵

(古代官職)

鎖定
督郵,古代官職名,是督郵書掾、督郵曹掾的簡稱。漢代各郡的重要屬吏。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干部,每部設一督郵。
中文名
督郵
又    稱
督郵書掾、督郵曹掾
定    義
漢代各郡的重要屬吏
類    型
官名
起    源
西漢中期
廢    止
隋初

督郵官名

督郵簡介

督郵,官名。始置於西漢中期,郡守屬吏,掌監屬官。

督郵職能

漢時位輕權重,凡傳達教令,督察屬吏,案驗刑獄,檢核非法等,無所不管。郡分部者,部皆置,如西部督郵、東部督郵等。魏、晉起地位似不如前代。後設置漸少。北齊只設於清都郡。隋初廢郡,督郵亦廢。

督郵由來

漢書·文帝紀》中説:“二千石(指郡太守)遣都吏循行,不稱者督之。”顏師古注引如淳曰:“律説,都吏今督郵是也。”《後漢書·卓茂傳》:“平帝時,天下大蝗……獨不入密縣界,督郵言之。太守不信,出自案行,見乃服焉。”李賢注:“《漢書》《志》曰:郡監縣有五部,部有督郵掾,以察諸縣也。”《晉書·隱逸傳·陶潛》:“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督郵藝術形象

督郵《三國演義》中

綜述
張飛的故事以兩個字為中心:一個是“酒”,另一個字是“鞭”。在電視劇中,最先受“鞭”打的就是這個“督郵”了。
典故
央視《三國演義》督郵
央視《三國演義》督郵(2張)
在著名的歷史小説《三國演義》中,曾經登場過一位督郵大人(大概算是歷史上最有名的督郵了),前往劉備擔任縣尉的安喜縣巡察。不過此公由於貪圖賄賂,而劉備又不打算向他行賄,於是懷恨在心,想要陷害劉備,剛好被張飛張三爺發現,於是此公便被性如烈火的張飛狠狠抽了一頓,也算為劉備出了一口惡氣。(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老藝術家狄鳳程(已過世)飾演督郵。

督郵《批三國》中

在相聲泰斗侯寶林先生的相聲《批三國》當中,提到了三國中的“三不明”:有姓無名、有名無姓、無名無姓。其中的這個“無名無姓”而又榮登演義回目中的人,就是這位督郵大人了。

督郵歷史人物

三國演義》中的原型
需要注意的是,這位督郵大人在史書上似乎也留下了蹤跡,不僅僅是一個虛構人物。《三國志·蜀書·先主傳》:“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着馬枊,棄官亡命。”
裴注引《典略》:“其後州郡被詔書,其有軍功為長吏者,當沙汰之,備疑在遣中。督郵至縣,當遣備,備素知之。聞督郵在傳舍,備欲求見督郵,督郵稱疾不肯見備,備恨之,因還治,將吏卒更詣傳舍,突入門,言‘我被府君密教收督郵’。遂就牀縛之,將出到界,自解其綬以系督郵頸,縛之著樹,鞭杖百餘下,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
根據以上史料的記載,我們發現歷史上的劉皇叔也是個狠角兒,下手一點不比演義裏張三爺輕。而在演義中,羅貫中特意把“劉備杖督郵”改成了“張飛鞭督郵”。

督郵相關文章

陶淵明與督郵
陶淵明41歲時(405年),最後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澤令。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裏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説:“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並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在該篇的序中敍述他辭官的原因,是“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已交病”。但他仍然“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想任滿一年,待公田收穫後再辭官。促使他居官八十餘日就自辭的原因是“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
而蕭統的《陶淵明傳》及《宋書·隱逸傳》、《晉書·隱逸傳》、《南史·隱逸傳》都説促使辭官的直接原因為督郵。年底,郡督郵來縣巡察,縣吏告訴他,應該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去恭迎郡督郵。陶淵明嘆息説:“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經去職。後來,他寫了《歸去來辭》這篇傳世之作。詩人在序文裏交代了寫作原因。他十分坦城地講,就任縣令,是為生計所迫;之所以辭職、是因為“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已交病”。這就是説,寧可餓肚子,也不願違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跡官場了。辭中敍述了他辭官的決心和心情:“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辭官歸隱,是對黑暗現實的有力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