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睡眠狀態

鎖定
睡眠狀態指人在睡覺時,表現出來的形態。與清醒狀態相對,人睡覺有四個階段的。分別是:入睡、淺睡、深睡、延續深睡,每一週期的睡眠過程也可由淺至深分為四個睡眠階段。
2021年4月2日,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了學生睡眠時間要求,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 [4] 
中文名
睡眠狀態
階    段
四個
釋    義
人在睡眠時表現出來的形態
拼    音
shuìmiánzhuàngtài

睡眠狀態階段分類

各階段的特點如下:

睡眠狀態入睡階段

第一階段(或稱第一期):入睡階段。從昏昏欲睡開始,逐漸入睡,不再保持覺醒狀態。這時候,呼吸變慢,肌肉張力下降,身體輕度放鬆,此時屬於初睡狀態,睡眠者較易被外界聲音或觸動所喚醒。 [1] 

睡眠狀態淺睡階段

第二階段(或稱第二期):淺睡階段,或稱輕度睡眠階段。本階段睡眠屬淺睡或輕度至中度睡眠狀態,睡眠者已不易被喚醒,此時肌肉進一步放鬆,腦電圖顯示梭狀睡眠波。

睡眠狀態深睡階段

第三階段(或稱第三期):深睡階段,這時候睡眠者進入深度睡眠狀態,肌張力消失,肌肉充分鬆弛,感覺功能進一步降低,更不易被喚醒。

睡眠狀態延續深睡階段

第四階段(或稱第四期):延續深睡階段,本階段是第三階段的延伸,但不是每個睡眠者都能達到本階段,也不是每個睡眠週期都可達到這一階段。有的人睡眠不夠深,就不能達到這一階段,或只有很短時間的第三、第四階段的睡眠。 [2] 

睡眠狀態典型行為

清醒夢
清醒夢(Lucid Dream)又稱清明夢,是在夢中意識到自己在做夢,進而能控制夢境的一種狀態。一般認為,清醒夢的發生是因為快速眼動期(REM,也就是做夢時的狀態)當中,本來應該是關閉着的短期記憶部分,因為某種刺激(即“我在做夢”的認知)恢復活動,但掌管夢境的部分又還沒有關閉,因此就成了一種可以控制夢境的狀態。依目前的研究,清醒夢對人並沒有生理或心理上的影響。
夜驚
夜驚(Night Terror)發生在睡眠最深的非REM睡眠,是腦部的恐懼中心突然莫名其妙被啓動時,被“嚇醒”的反應。其實講“嚇醒”不太正確,因為這時雖然動作很像被嚇醒的樣子,但其實人還是在熟睡中的,醒來後也不會記得自己曾經經歷過這一段。相較之下,比較倒黴的是睡旁邊的枕邊人。夜驚在兒童發生的比率遠高於成人,如果成人時還有夜驚的話,要注意自己是否飲食、睡眠有失調,同時也要注意這可能是嗜睡症的前兆。
夢遊
夢遊(Sleepwalking)和夜驚有點相像,都是發生在睡眠最深的非REM睡眠,只是在夢遊裏不是恐懼中心短暫的啓動,而是整個腦部都開始活動了起來。大部分的人“夢遊”實際上並不會真的起來走路,只是坐起來,左看看右看看,喃喃自語些什麼,然後又倒下去睡。只有少數例子會起來走路、吃東西,但嚴重一點,也有起來打掃、洗澡、穿衣(還會換回睡衣再睡)、開車、跳舞、嘿咻,甚至殺人的例子。夢遊的人眼睛是睜着的,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那樣閉着眼睛摸索前進,只是兩眼無神,而且叫半天也不見得會有響應。問題是,究竟夢遊者是完全沒有意識,還是實際上意識是清醒的,只是事後完全不記得?這點科學家也沒有答案,只是從腦波分析來看,似乎傾向於前者。所以説,你的身體是可以在你完全不介入的情況下自主運作的 。
在夢遊中吃東西(夢食)、講話(夢囈)和嘿咻常被看成三種獨立的病症來研究。
睡眠麻痹
睡眠麻痹(Sleep Paralysis)也就是俗稱的“鬼壓牀”。睡覺時,人類的運動中樞會被關閉,以避免夢中的動作反應到現實中,造成傷害。睡眠麻痹就是意識清醒了,但是運動中樞仍然關閉着的狀態,所以雖然醒了,但是全身都不能動,只有眼睛和眼皮能動而已。最可怕的是,在睡眠麻痹的同時,常常伴隨着聽覺和視覺上的幻覺,會聽到細細碎碎的人聲和鬼影。
快速眼動期行為失調
快速眼動期行為失調(REM Behavior Disorder)在某些程度上,剛好和睡眠麻痹相反。快速眼動期行為失調是意識還在睡覺狀態,但運動中樞卻“醒”了。在這時候,人會開始反應夢中的行為,像是拍蒼蠅、打人、跑步之類的。快速眼動期行為失調和夢遊是不一樣的,一個是在快速眼動期前(沒在做夢的狀態),一個是在快速眼動期之中(做夢的狀態)。有科學家認為這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之一。 [3] 

睡眠狀態相關特點

在睡眠狀態時,人會喪失一種精神活動,即喪失人的觀念流動的主動指導能力。

睡眠狀態管理辦法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
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基廳函〔2021〕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保證中小學生享有充足睡眠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現就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強科學睡眠宣傳教育。睡眠是機體復原整合和鞏固記憶的重要環節,對促進中小學生大腦發育、骨骼生長、視力保護、身心健康和提高學習能力與效率至關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學睡眠宣傳教育納入課程教學體系、教師培訓內容和家校協同育人機制,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團隊活動、科普講座以及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大力普及科學睡眠知識,廣泛宣傳充足睡眠對於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極端重要性,提高教師思想認識,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睡眠衞生習慣,引導家長重視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二、明確學生睡眠時間要求。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學校、家庭及有關方面應共同努力,確保中小學生充足睡眠時間。
三、統籌安排學校作息時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從保證學生充足睡眠需要出發,結合實際情況合理確定中小學作息時間。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一般不早於8:20,中學一般不早於8:00;學校不得要求學生提前到校參加統一的教育教學活動,對於個別因家庭特殊情況提前到校學生,學校應提前開門、妥善安置;合理安排課間休息和下午上課時間,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應保障學生必要的午休時間;寄宿制學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確保學生達到規定睡眠時間要求。
四、防止學業過重擠佔睡眠時間。中小學校要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加強作業統籌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合理調控學生書面作業總量,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自習課或課後服務時間,使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避免學生回家後作業時間過長,擠佔正常睡眠時間。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30,不得以課前預習、課後鞏固、作業練習、微信羣打卡等任何形式佈置作業。
五、合理安排學生就寢時間。中小學校要指導家長和學生,制訂學生作息時間表,在保證學生睡眠時間要求前提下,結合學生個體睡眠狀況、午休時間等實際,合理確定學生晚上就寢時間,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規律作息、按時就寢。小學生就寢時間一般不晚於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於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於23:00。個別學生經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未完成作業的,家長應督促按時就寢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教師應有針對性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加強學業輔導,提出改進策略,如有必要可調整作業內容和作業量。各地教育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切實加強對轄區內註冊登記或備案的線上培訓網課平台、網絡遊戲的規範管理,採取技術手段進行監管,確保線上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1:00,每日22:00到次日8:00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遊戲服務。
六、指導提高學生睡眠質量。教師要關注學生上課精神狀態,對睡眠不足的,要及時提醒學生並與家長溝通。指導學生統籌用好回家後時間,堅持勞逸結合、適度鍛鍊。指導家長營造温馨舒適的生活就寢環境,確保學生身心放鬆、按時安靜就寢。
七、加強學生睡眠監測督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做好中小學生睡眠管理與指導工作,將學生睡眠狀況納入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睡眠管理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各地教育督導部門要把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納入日常監督範圍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各地要設立監督舉報電話或網絡平台,暢通家長反映問題和意見渠道,及時改進相關工作,確保要求落實到位,切實保障學生良好睡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