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眼科學

(2021年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眼科學》是2021年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寧利。 [1] 
中文名
眼科學
作    者
王寧利
出版時間
2021年
出版社
人民衞生出版社
ISBN
9787117315630

眼科學內容簡介

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述評結合,而不是述而不評
啓示創新,而不是展示創新
回顧歷史,揭示其啓示意義
剖析現狀,展現當前的困惑
展望未來,探索其發展方向
從“知識傳遞”到“啓示創新”。
多年來,一提到醫學研究生教材,很多專家就會説,研究生培養是“非應試性”的“個性化”教育,不需要教材。即便是今天,相信很多人還會這樣想……
為了編寫這套教材,人民衞生出版社在全國範圍內組織了多次、大規模的調研和論證,並進行了大量的編寫實踐與探索。基於這些調研、論證和實踐,專家們一致認為,研究生教材是否需要寫的關鍵取決於怎麼寫。研究生需要的是“漁”,而不是更多的“魚”。研究生教材應突破傳統教材的編寫思路,應以解決目標讀者科研和臨牀中實際遇到的問題為立足點,以“回顧、現狀、展望”(回顧學科發展的轉折點事件,剖析學科當前的困惑、侷限與不足,展望未來)為線索,以引導、啓發讀者的創新思維為目的……
有了上述共識後,一大批原本不贊同、不支持編寫研究生教材的院士、知名專家積極地擔任起了這套教材的踐行者和倡導者,寄希望於通過這套教材的出版,凝聚各領域專家的集體智慧,形成啓示創新、帶領創新的“洪荒偉力”,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科研工作者及專科醫師創新性工作的開展起到“探照燈”和“導航儀”的作用……
截至今天,第三輪教材已凝聚了以40多位院士為代表的3000餘位專家,他們共同致力於通過教材出版為行業的發展播下“啓示創新”的種子…… [2] 

眼科學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部分 名家述評·導師寄語
第一章 科研工作中的“胡思亂想”,冥思苦想,邊做邊想,奇思妙想——試以弱視為例與研究生朋友談新思維
一、所謂的“胡思亂想
二、冥思苦想
三、邊做邊想
四、既非”奇思“亦非”妙想
第二章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試論醫學假設在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
一、醫學假設在醫學研究生的培養中有什麼作用呢?
二、假設有什麼特點?
三、在醫學假設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四、注重積累
第三章 眼科的轉化醫學
第四章 願每個眼科研究生都有光明的未來
第五章 關注生物材料在眼科的成果轉化——與研究生談眼科生物醫用材料的轉化醫學發展現狀與實施策略
一、人工晶狀體
二、青光眼植入物
三、人工玻璃體
四、角膜接觸鏡和人造角膜
五、眶內植入材料
六、醫用膠
第六章 醫學職業規劃——寄語年輕醫師的成長
一、新形勢下的有利條件
二、年輕醫師怎麼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
三、團隊與個人的關係
第七章 淺談眼腫瘤眼眶病研究生的培養
一、綜合臨牀能力的培養
二、科研能力的培養
第二部分 眼科學術現狀·存在的問題·研究思路
第一章 眼瞼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眼瞼炎症
一、瞼腺炎
二、瞼板腺囊腫
三、瞼緣炎
四、病毒性瞼皮炎
五、接觸性瞼皮炎
第三節 眼瞼位置與功能異常
一、倒睫和亂睫
二、瞼內翻
三、瞼外翻
四、眼瞼閉合不全
五、上瞼下垂
六、眼瞼痙攣
七、眼瞼皮膚鬆弛症
第四節 眼瞼腫瘤
一、良性腫瘤
二、惡性腫瘤
第五節 眼瞼先天異常
一、先天性瞼裂狹小症
二、雙行睫
三、內眥贅皮和下瞼贅皮
四、先天性眼瞼缺損
第二章 結膜炎
第一節 乾眼症及病理心理因素與研究方向
第二節 人工淚液的現狀、侷限性與改進前景
第三節 濫用抗生素眼藥的現狀及對策
第四節 非感染性結膜炎的困惑
第五節 角膜緣幹細胞的諸多問題
第六節 過敏性結膜炎的防治難題與科研思路
第七節 結膜用藥新途徑與新藥物開發途徑
第八節 乾眼二十年
一、乾眼新定義
二、乾眼診斷現存的多個標準與問題
三、乾眼的發病機制逐步得到深入認識
四、乾眼治療不應僅侷限於人工淚液
五、重視醫源性乾眼有助於獲得更好的疾病預後
……
第三章 角膜病 [2] 

眼科學作者簡介

王寧利,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國家眼科診斷與治療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亞太眼科學會主席。2014年當選國際眼科科學院院士。
主要致力於青光眼、白內障、屈光及遺傳眼病等方面的臨牀和基礎研究,從事眼科臨牀與科研工作36年,完成各類眼科手術2萬餘台。主持***項目16項(首席3項,包括863計劃1項和重大專項2項)。以首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513篇,其中SCI文章210篇,總他引7343次,連續5年入選Elsevier高被引學者榜。主編眼科學教材及專著40部,制定指南、共識及標準規範36項,獲發明專利25件。以首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獲國家衞生健康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入選北京學者、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國家“萬人計劃”)。
楊培增,教授,主任醫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重慶市“兩江學者”特聘教授,國際眼炎症學會執行理事,亞太眼內炎症學會執行理事,國際葡萄膜炎研究組成員,國際Behcet病學會理事,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市首席醫學專家。
以項目負責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羣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973計劃項目、“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以首作者和/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Genetics等SCI雜誌發表論文215篇,以首完成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6項,獲亞太眼內炎症學會傑出成就獎、重慶市科技突出貢獻獎、全國衞生系統先進工作者、中華眼科傑出成就獎、中美眼科學會金鑰匙獎和金蘋果獎、第六屆中國醫師獎、衞生部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模範教師、全國醫德楷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紀念章、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等榮譽及稱號。
徐國興,眼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1醫院眼科中心主任,福建省眼科研究所所長,福建醫科大學眼視光系主任,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副組長。
1982年畢業於福建醫科大學醫學系,1995年受國家公派赴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眼科系留學,在晶狀體和視網膜病基礎與臨牀有較深造詣。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衞生眼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國際眼科縱覽》《國際眼科雜誌》副主編,《中華眼科雜誌》等期刊編委。擔任教材《激光眼科學》《眼科學》《眼科學基礎》主編,主譯英國皇家醫學院《臨牀眼科學》。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18篇,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4項,已為國家培養眼科博士、碩士116人。被評為第三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孫興懷,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眼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近視眼重點實驗室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眼科學與視覺科學系主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眼科學與視覺科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眼科專科分會主任委員,亞太眼科學院院士,世界青光眼協會理事等。
發表專業論文300餘篇,包括Nature Genetics,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Curr Biology,Ophthalmology等雜誌,入選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領軍人才、衞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獲“上海市優秀科研院所長獎”“上海市職工科技創新標兵”稱號,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上海醫學發展傑出貢獻獎,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全國優秀眼科醫師,中國醫院協會優秀醫院院長,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中華眼科傑出成就獎,中美眼科學會金蘋果獎,亞太眼科學會傑出貢獻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
王雨生,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眼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全軍眼科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常務委員、眼底病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眼底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副組長。任《中華眼底病雜誌》《國際眼科雜誌》《眼科新進展》《國際眼科縱覽》等雜誌副主編,《中華眼科雜誌》《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誌》《中華實驗眼科雜誌》《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誌》《眼科》《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誌》等10餘種專業雜誌編委。
以首完成人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二等獎共4項,主持973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20餘項,發表論文480餘篇,主編專著8部,參與多部眼科學教材的編寫工作。2010年被評為首屆“中國眼科醫師獎”,2013年起享受陝西省政府“三秦人才津貼”。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