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

鎖定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這句名言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從人物畫的角度來説的。而我們看到,早於他一千多年,中國的孟子就已經從識人的角度把這個啓發説得非常清楚了。
作品名稱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
作    者
孟子及其學生
創作年代
戰國
作品出處
《孟子》
文學體裁
語錄體散文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作品原文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②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③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④哉?” [1]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作品註釋

①存:察。
②瞭:明。
③眊(mao):不明,蒙眊。
④廋 (sou):藏匿。 [1]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原文翻譯

孟子説:“觀察一個人,再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的醜惡。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閃閃。所以,聽一個人説話的時候,注意觀察他的眼睛,他的善惡真偽能往哪裏隱藏呢?” [1]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作品賞析

日蓮宗的《妙法尼》也説過:“巨人也好,誅儒也罷,其志氣乃表現在一尺的臉上;一尺臉上的志氣,則盡收在一寸的眼睛中。”
所以,與其察言觀色,不如觀察他的眼睛。
現代美容術已經使人的眼眶、眼角、眼梢、眼皮甚至眼睫毛都成了它的試驗場地,但是,仍有一點是它無能為力的,那就是眼神。
眼神是無法加以化妝或掩飾的,任你是如何高明的一位超級美容大師。
觀察眼神,洞若觀火。
別聽他説得口若懸河,天花亂墜,你要看着他的眼睛。 [1]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作品出處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 [1]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説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説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説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鋭機智,代表着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峯。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