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真骨魚類

鎖定
真骨魚類:硬骨魚綱輻鰭亞綱中除了軟骨硬鱗下綱和全骨魚下綱以外的的其他魚類,它包括絕大多數現生魚類。這是現生的普通習見、真正的魚類,為現代最繁盛的魚類,中國的一千零五十種淡水魚類中,除少數種(13種)外,幾乎都屬真骨魚類。
中文學名
真骨魚類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真骨魚類物種起源

真骨魚類出現於侏羅紀,在白堊紀時,古代真骨魚類進化為現代真骨魚類其形態結構起了較大變化。頭骨的上下頜普遍縮短,高級類型的上頜骨特化為沒有牙齒的骨棒,牙齒集中到前頜骨上,尾鰭變成了完全對稱尾或稱正形尾,內骨骼高度骨化,奇鰭和偶鰭均表現出各式各樣的形狀,腹鰭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緊挨頭部,鱗片變得很薄,呈圓形。真骨魚類的內外結構均具備了完善的水生適應構造,從白堊紀開始,沿着許多的輻射適應的路線發展,使它們成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

真骨魚類亞種類型

中國的淡水魚類以鯉形目為主,尤其是鯉科魚類約佔總數的一半。其中鯡形目1科3屬5種,鮭形目6科17屬32種,鰻鱺目1科1屬2種,鯉形目6科170屬740種,鮎形目10種27屬110種,鱂形目2科3屬4種,頜針魚目1科1屬4種,鱈形目1科1屬1種,刺形目1科2屬2種,鯔形目1科3屬7種,合鰓魚目1科1屬1種,鱸形目12科51屬110種,鮋形目1科4屬8種,鰈形目3科3屬5種,魨形目1科2屬6種,總數為15目49科1037種。

真骨魚類考古發掘

最終,真骨魚類從白堊紀開始到現在,家族不斷髮展壯大,成為江河湖海里真正的主人即我們現在經常接觸到的青魚、草魚、鰱魚、鯉魚、黃花魚、海馬、沙丁魚等等,幾乎所有的硬骨魚類都屬於古真骨魚類。
真骨魚類--鯽魚
真骨魚類--鯽魚(6張)
“現在,北渡魚只是一種江湖菜。”昨日,陪同重慶晚報記者採訪的綦江縣外宣辦人員介紹,北渡魚因出自綦江城邊一個叫北渡的渡口,遂得名。
據介紹,北渡魚這道菜,大約始於十五六年前。傳統做法是:用野生青魚作原料,快刀去鱗後放入沸水鍋內,鍋中撒大把辣椒、花椒、大蒜和一些特有調料,淋上沸油後裝上大盆上桌。吃完魚後,加素菜既營養又爽口。
現在,北渡魚美味不再侷限於麻辣味,多了番茄、酸菜等清淡口味。用料首選野生青魚,由於季節、價格和食客要求等因素,青魚、草魚、白鰱和花鰱也可用來做北渡魚。
據瞭解,在綦江縣城或北渡,北渡魚仍不乏食客。他們中,大多數是衝着綦江特色餐飲這塊招牌去了。
2007年,這塊鯉魚化石出土於綦江縣城邊的北渡。經考古鑑別,它生活在侏羅紀,迄今已有2.03至1.45億年。
那時,水下霸主正逐漸被長脖子凌源潛龍取代。許多狼鰭魚難以逃脱被潛龍捕食的命運,但它們的真骨魚後代,如鯉魚、沙丁魚等,即將統治水下世界。
需要補充的是,遠古的鯉魚仍未完全進化成現在的樣子。北渡魚化石表明,它的頭跟碩大的魚腹完全不成比例,但魚鱗已進化得跟現在的淡水魚差不多了大小似成人的小指甲蓋;另外,魚鰭已成形,已具備現代淡水魚的某些特徵,卻略偏小或窄。
“這些狀況表明它仍處在進化中。”考古專家蘇令年説,支撐進化最有力的證據是魚腹。據介紹,當時的鯉魚魚腹,比現在鯉魚至少寬一倍。蘇令年認為,從躲避獵殺的角度,碩大魚腹是逃生的累贅,因此必須進化。據推測,碩大魚腹跟形成化石初期,它被沙礫等物疊壓有關。
不論遠古還是現代,鯉魚都有喜草習性,多生存在各種水草和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從而獲取更多各種浮游生物和底棲生物後,得以繁衍生息。白堊紀時期,在江河分佈廣的區域,水草在瘋長,特別適合鯉魚生存和完成進化營養豐富的可口食物多。 [1] 
參考資料
  • 1.    李明德.魚類生態學 第3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