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真蕨亞門

鎖定
真蕨亞門(Filicophytin)是現代最繁茂的一羣蕨類植物,約1萬。種以上,廣佈世界,我國有56科,2500種,廣佈於全國 [1]  。有明顯的根、莖、葉的分化。根為不定根。除樹蕨外,都是根狀莖,有各式中柱,少數種的木質部具導管,其餘均為管胞 [2] 
中文學名
真蕨亞門
拉丁學名
Filicophytina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亞    門
真蕨亞門
分佈區域
全世界均有分佈

真蕨亞門形態特徵

孢子體發達,有根莖葉分化。根為不定根。莖除了樹蕨外,均為根狀莖,有各式中柱。木質部主要成分為管胞,少數具導管。葉為大型葉,幼葉拳卷狀,長大後平展,分化為葉柄和葉片二部分。葉片為單葉或一至多回羽狀分裂或複葉。孢子囊常聚集成孢子囊羣生於葉邊緣或背面,也有的生於特化了的孢子葉上,有或無囊羣蓋,孢子同型,一些水生真蕨的孢子囊則生於特化的孢子果內,孢子異型。配子體為心臟形的葉狀體,長寬一般不超過1釐米,綠色,有假根。精子器和頸卵器均生於腹面。

真蕨亞門繁殖方式

真蕨亞門
真蕨亞門(5張)
孢子囊聚集為各式孢子囊羣。真蕨作為蕨類的代表植物,世代交替非常明顯。從合子起,染色體是2N,便是孢子體世代開始。受精卵在頸卵器中發育成胚,胚發育成幼小的孢子體。孢子體具明顯的根。莖、葉能進行獨立生活。葉背生孢子束,孢子束內的孢子母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單倍體N的孢子,便是配子體世代或有性世代的開始。這種孢子萌發長成心臟形的原葉體(配子體)。原葉體上產生精子器和頸卵器。內有精子、卵,精卵結合產生合子,合子萌發形成孢子體。這樣從無性世代的孢子體產生有性世代的配子體,又從有性世代的配子體產生無 性世代的孢子體,無性世代與有性世代相互更替,稱為世代交替。

真蕨亞門物種分類

一、根據孢子囊的發育方式、結構及着生位置等,可分為:
(一)厚囊蕨綱(Eusporangiopsida)
孢子囊由多數表皮細胞共同發育而成,囊壁厚,由數層細胞組成,如瓶爾小草目(Ophioglossales)的瓶爾小草屬(Ophioglossum)和觀音座蓮目(Angiopteriales)
(二)原始薄囊蕨綱(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孢子囊由一個細胞發育而來,但其孢子囊柄是有多數細胞發育而成,囊壁由單層細胞組成,如紫萁屬(Osmunda)。
(三)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薄囊蕨綱的孢子囊起源於1個原始細胞,孢子囊壁薄,由1層細胞構成,具有各式的環帶,孢子囊通常聚集成孢子囊羣,着生在孢子葉的背面、邊緣或特化的孢子葉邊緣,囊羣蓋有或無孢子少,有定數,大多數種類為同型孢子;僅少數水生蕨類形成孢子果,具異型孢子。
二、薄囊蕨綱通常分為3個目,即水龍骨目(Polypodiales)或稱真蕨目(Filicales,Eufilicales)、蘋目(Marsileales)和槐葉蘋目(Salviniales)。
(一)水龍骨目
本目植物絕大多數為陸生或附生種類。孢子囊聚生成各式孢子囊羣。孢子同型。為蕨類植物門中最大的1目。
蕨屬(Pteridium)多年生植物,高達1米左右。孢子體分根、莖、葉3部分,莖為根狀莖,有分枝,橫卧地下,在土壤中蔓延生長,生不定根並被有棕色的茸毛。葉每年從根狀莖上生出並鑽出地面,有長而粗壯的葉柄。葉片大,幼葉拳曲,成熟後平展,呈三角形,2—4回羽狀複葉。
(二)蘋目(Marsileales)
蘋目植物是淺水或濕生性植物,孢子異型,孢子囊生長在特化的孢子果中,孢子果的壁是由羽片變態所形成的。孢子果內具有很多大、小不同的兩種孢子囊羣。
蘋目僅蘋科(Marsileaceae) 1科,有3屬。中國只有蘋屬(Marsilea)的蘋,廣泛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
(三)槐葉蘋目(Salviniales)
槐葉蘋目是飄浮水生植物。和蘋目一樣,也產生孢子果及異型孢子。孢子果壁系由變態的囊羣蓋形成。孢子果球圓形,單性,大、小孢子囊分別着生在不同的孢子果內。
槐葉蘋目有2屬,即槐葉蘋屬(Salvinia)和滿江紅屬(Azolla),在中國均廣泛分佈。
槐葉蘋屬,屬槐葉蘋科(Salviniaceae)。生池塘、湖泊、水田和靜水小河中,是小型浮水植物。莖橫卧,有毛,無根。每節3葉輪生,上側2葉矩圓形,表面密佈乳頭狀突起,背面被毛,漂浮水面;下側1葉細裂成須狀,懸垂水中,形如根,稱沉水葉,孢子果成簇地着生在沉水葉基部的短柄上。孢子果有大、小2種,大孢子果較小,果內生少數大孢子囊,囊內含大孢子1枚;小孢子果較大,內含多數小孢子囊,每個小孢子囊內含小孢子64枚。
滿江紅屬,又稱綠蘋或紅蘋,屬滿江紅科(Azollaceae)。生水田或靜水池塘中。植物體小,呈三角形、菱形或類圓形,漂浮水面。莖橫卧,羽狀分枝,鬚根下垂水中。葉無柄,深裂為上、下2瓣,上瓣漂浮水面,營光合作用;下瓣斜生水中,無色素,覆瓦狀排列於莖上,內側的空隙中含有膠質,並有魚腥藻(Anabena azollae)共生其中。孢子果成對生在側枝的第一片沉水葉裂片上,有大、小之分,與槐葉蘋相似,滿江紅的葉內含有大量紅色花青素,幼時綠色,到秋冬季,轉為紅色,使江河湖泊中呈現一片紅色,因此稱它為滿江紅。魚腥藻能固定空氣中的遊離氮,故滿江紅可作為良好的綠肥。
參考資料
  • 1.    主編董誠明,王麗紅,藥用植物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01,第149頁
  • 2.    胡珂,郭鳳根主編,藥用植物分類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5.10,第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