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真愛大逃亡

(法國1983年克勞德·米勒執導的電影)

鎖定
《真愛大逃亡》是由克勞德·米勒執導,米歇爾·塞侯伊莎貝爾·阿佳妮主演的犯罪劇情片,於1983年3月9日在法國上映 [2] 
該片改編自馬克·貝姆的小説《冷眼旁觀》,講述了孤獨年邁的私家偵探天眼在跟蹤女殺手瑪麗的過程中,與之發生了奇異的心靈感應的故事 [3] 
中文名
真愛大逃亡
外文名
Mortelle randonnée
其他譯名
亡命天涯路
類    型
犯罪劇情片
製片地區
法國
拍攝地點
法國
導    演
克勞德·米勒
編    劇
米歇爾·奧迪亞、雅克·歐迪亞
製片人
Charles Gassot、Bernard Grenet
主    演
米歇爾·塞侯
伊莎貝爾·阿佳妮
片    長
120 分鐘
上映時間
1983年3月9日
對白語言
法語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084358

真愛大逃亡劇情簡介

天眼是一個孤獨年邁的私家偵探,在一樁跟蹤女殺手瑪麗的事件過程中,他利用偷窺對她監視,卻不知不覺與她發生了奇異的心靈感應。天眼以私家偵探的專業姿態,為瑪麗清理她遺留在作案現場的痕跡,他做得乾淨、沉默而專注,自願地陷落在困境中。而瑪麗有着悲慘的童年,孤獨、家庭破碎、無人關心、社會的不公正,以及建立在等級差異上的社會秩序等,是一切社會弊端產生的原因。儘管天眼和瑪麗未曾面對面,但在背後隱藏的陰謀被逐漸揭開 [3-4] 
劇照 劇照

真愛大逃亡演職員表

真愛大逃亡演員表

真愛大逃亡職員表

製作人 Charles Gassot、Bernard Grenet
原著 馬克·貝姆
導演 克勞德·米勒
副導演(助理) Inigo Lezzi
編劇 米歇爾·奧迪亞、雅克·歐迪亞
攝影 皮埃爾·洛姆、Gilbert Duhalde
配樂 Carla Bley
剪輯 Albert Jurgenson
造型設計 Jean-Pierre Kohut-Svelko
服裝設計 Ermenegildo Zegna
錄音 Jean-Marc Lentretien、Nadine Muse
佈景師 Véronique Melery
展開
(參考資料來源 [5] 

真愛大逃亡角色介紹

  • 天眼

    孤獨年邁的私家偵探,在一樁跟蹤女殺手瑪麗的事件過程中,他在不知不覺間與瑪麗發生了奇異的心靈感應。天眼自願為瑪麗清理她遺留在作案現場的痕跡,同時嘴裏不停地念叨着自己女兒的名字。

  • 瑪麗

    天眼跟蹤的女殺手,以各種化名一邊偽裝矇騙,一邊流竄殺人,從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瑪麗有着悲慘的童年,她的殺人只是出於她對獲得缺失的愛的渴望壓倒了心中對法律或宗教的敬畏感。

(該片的主要劇情集中在男女主角身上,參考資料來源 [4] 

真愛大逃亡獲獎記錄

時間
頒獎方
獎項
獲獎方
備註
1984年3月3日
最佳男主角
米歇爾·塞侯
提名 [1] 
最佳女配角
斯蒂芬妮·奧德安
最佳攝影
皮埃爾·洛姆
最佳聲效
娜丁·繆斯、Paul Lainé、Maurice Gilbert
最佳藝術指導
Jean-Pierre Kohut-Svelko

真愛大逃亡製作發行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發行公司
1、Téléma(法國)
2、TF1 Films Productions(法國)
1、C.F.C.C. (Compagnie Franco Coloniale Cinématographique)(法國)
2、G.E.F.(法國)
3、Mundial Filmes(巴西)
4、Video Vamp(美國) [2]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上映日期
法國
1983年3月9日
前西德
1984年1月27日 [2] 

真愛大逃亡影片評價

《真愛大逃亡》劇照
《真愛大逃亡》劇照(23張)
《真愛大逃亡》是一部優美而奇特的影片,成功的地方除了男女主角出色的表演之外,還在於導演克勞德·米勒以新穎和反常的手法處理原本具有黑色幽默性質的作品,將兇殺演繹得華美、輕快而明亮。雖減少了同類影片中通常具有的因殺人與逃亡產生的緊張、黑暗和沉重感,但刺激依然存在,絲毫沒有因影片影調的華美而有所削弱。影片不像通常的偵探片那樣,含有天然的正義色彩或強烈的罪惡感。導演雖然沿用偵探片模式講述故事,但他具體做法卻是與通常的偵探片反其道而行之,如將兇手一開始就告訴觀眾、漂亮迷人的女殺手可以輕鬆地連續作案、沒有警察干涉等等。影片設置的唯一懸念,就是一名私家偵探為什麼要為兇手遮掩和清理現場。當然影片也很快就給出答案——“父女情”。但是影片一直沒有明確告訴觀眾他們真的是父女關係還是一種臆想,影片對此一直含含糊糊,直到最後一刻觀眾才會獲得真相。
在這樣一部貌似偵探題材的影片中,加入了“錯失”的主題:即女兒對父親的錯失,或父親對女兒的錯失。於是,男女主角所有反常的行為都被看作是對錯失的一種彌補:女主角瑪麗的殺人是為了喚醒記憶中的父親形象,男主角天眼不自覺地加入殺人遊戲是為了感受女兒存在的快樂。片中男女主角只是行動,沒有思考,也沒有具體細微的感受,彷彿是受某種神秘力量的驅使而不停奔走。導演對此也不做明顯的交代,他要的不是對行為作深人的心理分析,只想展示他們行動的過程。真正關注的是如何賦予他們行動時一種美感。於是,在這樣一部充滿殺人和死亡的電影中,兇手的美豔與敍事的唯美成了影片主要特點。只要有瑪麗和天眼出現,影片的基調總是明亮和優雅的,如同片中那一段詠歎調似的,故此影片可以看作是導演的天馬行空之作。
儘管電影很好看,有漂亮的女主角、優美的畫面、誘人的景色、花園豪宅,以及明快的敍事和一種令人解氣的快感,但究竟應該怎樣理解這部影片又是另一回事,因為影片挑戰了觀眾的傳統觀念。首先,影片讓觀眾覺得殺手並不是個壞人,殺手的美豔和年輕與觀眾以前看慣了的兇殘與血腥模樣完全不同,讓觀眾從視覺上不願將瑪麗當作兇手看待。其次,偵探理應是偵破案件的,但在影片裏,偵探卻暗中幫助殺手,這也與過去的偵探片絕然相反。影片將私家偵探天眼的內心刻畫得栩栩如生,他唯一的動機就是想要彌補自己對女兒的愛。同樣,瑪麗在勾引男人的時候也不斷地杜撰自己的身世,其中悲慘的童年和父親之愛的缺失是必不可少的內容。於是,在他們作案的時刻,觀眾看到的卻是出於對愛的渴望。這是電影的奇妙之處,它將兩種相反的東西離奇地融合在一起。
其實《真愛大逃亡》是在挑戰觀眾的觀念,甚至要顛覆觀眾已有的信念。導演的真實意圖可能是要進行解構,解構觀眾秉承的觀念,看看它是否已然鬆動,起着一些微妙的變化。當然還可以有另外一種解讀方式,那是在不背離傳統觀念下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人的慾望才是主宰人的最終力量,它抗拒社會現有的秩序,像洪水一樣沖決了法律與道德,起到破壞社會的作用,同時慾望最終也加速了人的自我毀滅的進程。除此之外,也可以把影片看作是導演純粹的遊戲之作,導演天馬行空,自由想象,只是為了拍一部好看的電影,將所有偵探影片的模式拋棄,包括那些沉重的理由或責任感,隨心所欲地馳騁在影像之中 [4]  (《影像的行板》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