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眈 ,漢語二級字 [3]  ,讀作眈(dān),本義指眈眈,注視的樣子。 [2] 
中文名
拼    音
dān
虎視眈眈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眈dān
⒈ 注視:虎視眈眈(兇狠貪婪地看着)。
⒉ 古同“耽”,沉溺。 [2] 
基本詞義
◎ 眈 dān
〈動〉
(1) (形聲。從目,冘( yín)聲。本義:眈眈。注視的樣子)
(2) 虎視;雄視 [glare]
眈,視近而志遠也。從目,冘聲。——《説文》
虎視眈眈。——《易·頤》。馬注:“虎不眎貌。”
眈眈,視也。——《廣雅》
眈眈,威視之貌。——《漢書·敍傳》注。按,訓下視者,紞為組下垂,耽為耳下垂,故眈為目下視也。
眈,虎視也。——《集韻》
(3) 愛好;迷戀 [be keen on;indulge in]。如:眈悦(酷愛;喜愛)
常用詞組
眈眈 [2]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𠀤音酖。《説文》視近而志遠。《易·頤卦》虎視眈眈。《釋文》虎下視貌。
樂也。《書·無逸》惟眈樂之從。《傳》過樂之謂眈。《中庸》和樂且眈。《詩·小雅》作湛。《爾雅·釋詁》作妉。《説文》作媅,音義𠀤同。
《廣韻》《集韻》𠀤都感切,酖上聲。亦虎視也。
《廣韻》徒含切《集韻》徒南切,𠀤音潭。義同。
《集韻》徒感切,潭上聲。徐視也。與𧡪同。
《集韻》醜甚切,音踸。出頭視也。通作闖。
葉持林切,音沈。《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眈。葉上葚。葚,平聲。《張翰·雜詩》靑條若總翠,黃葉如散金。嘉卉亮有觀,顧此難久眈。 《正字通》眈與耽別。耳𠂹之耽從耳,眈樂之眈從目。易,書,詩本作眈,譌作耽。正韻:耽,一作眈,非。俗作躭,尤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