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省級行政區

鎖定
省級行政區,即行政地位與相同的行政區,為一級行政區,包括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中國共計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中文名
省級行政區
外文名
Provincial-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
區劃地位
一級行政區
下    級
地級行政區
數    量
34個

省級行政區中國現行

中國地圖 中國地圖

省級行政區23個省

省級行政區5個自治區

省級行政區4個直轄市

分別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

省級行政區2個特別行政區

省級行政區新中國沿革

省級行政區20世紀50年代

1950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雖已解放,但國民經濟建設尚未走上正軌。故省級行政區基本上沿襲舊中國的劃分,全國共設有52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9個省、12個直轄市、9個行署區、1個自治區、1個地方。
1954年,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年中,國民經濟建設逐步得以恢復,原有省級行政區劃已暴露出了不少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弱點,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中國政府在1954年對中國省級行政區進行了建國後最大規模的調整,撤銷了原省級行政區中的7個省(松江省、平原省、綏遠省、寧夏省、遼東省、遼西省、察哈爾省)、9個直轄市(重慶市、廣州市、南京市、武漢市、瀋陽市、撫順市、鞍山市、本溪市、西安市)、9個行署區(旅大、蘇北蘇南皖北、皖南、川東川南川西川北),恢復了安徽、遼寧、江蘇、四川等四省的建制。1954年底,中國共有32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6個省、3個直轄市、1個自治區、1個地方、1個地區(昌都地區)。
1959年,中國政府對中國省級行政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調查,撤銷了原省級行政區中的4個省、1個直轄市(天津市)、1個地方(西藏地方),新設置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籌委會)共4個省級行政區,熱河省分別併入河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1955年西康省撤銷,金沙江以東轄地併入四川省,以西入西藏自治區。1959年,中國共有30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2個省、2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1個地區。

省級行政區20世紀60年代

1969年,中國政府對中國省級行政區進行了小規模的調整,主要改變了部分省級行政區的管轄範圍,撤銷了(昌都地區),併入西藏自治區,恢復天津直轄市。
1969年底,中國共有30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2個省、3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

省級行政區20世紀70年代-80年代

1970年~1987年底之間,除部分省級行政區有管轄範圍的調整外,中國省級行政區個數及其名稱無變化。
1988年,中國政府新設置海南省

省級行政區20世紀90年代

1997年(1)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四川省重慶市。(2)重慶直轄市轄原四川省的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3)重慶直轄市設立後,由國務院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對其管轄的行政區域的建置和劃分作相應的調整。(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重慶直轄市簡稱"渝"(國務院1997年4月18日批准)。 [10]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

省級行政區至今

迄今,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省級行政區得名原因

省級行政區以方向得名

河北:承襲自唐朝時期以當時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北道舊制。
河南:承襲自唐朝時期以當時黃河以南而得名河南道舊制。
山西:以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山東:以太行山以東而得名。
湖北:以洞庭湖以北而得名。
湖南:以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
江西:以江南西道而得名。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廣南路:唐屬嶺南道,宋改名為廣南東路)。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廣南路:唐屬嶺南道,宋改名為廣南西路)。
北京:以首都居於北方而得名。
陝西:以河南郟縣之西得名。
西藏:以清政府官方正式定名得名。 [1] 
內蒙古:以內札薩克蒙古得名。(蒙古原分為內蒙和外蒙兩地,民國後期外蒙古獨立為蒙古國)。

省級行政區以取字得名

甘肅:以甘州張掖)、肅州酒泉)各取一字得名。
江蘇:以江寧南京)、蘇州各取一字得名。
安徽:以安慶徽州黃山)各取一字得名。
福建:以福州建州南平)各取一字得名。

省級行政區以地名得名

黑龍江:以黑龍江(河流名)而得名。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
四川:以宋代在四川地區設立的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即川峽四路後簡稱四川)四路得名。(又有一説為:三川匯長江而得名)。
貴州:以貴山得名。
上海:以上海浦而得名。
浙江:以浙江(即錢塘江)得名。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

省級行政區以寓意得名

新疆:以其為故土新歸得名。(原為漢朝西域清朝收復新疆後以其為故土新歸而得名)。
吉林:以吉林烏拉得名。(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江,有“先有烏拉,後有吉林”一説)。
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西夏---李元昊創立的西夏國)。
天津:以天子津渡而得名。 [2] 
重慶:以“雙重喜慶”而得名。 [3]  (《蜀中廣記》 卷53重慶府: “以介乎順 (慶)、紹 (慶) 府二慶之間”為名。是最初由南宋設置的府) [11] 
香港:以東莞的香料而得名。
澳門:以媽閣(英語Macao)的葡萄牙語(Macau)而得名。 [4] 
台灣:以台灣少數民族“台窩灣”得名,清朝台灣府(府治在現台南)。 [5] 

省級行政區中國之最

  1. 緯度最高:黑龍江省
  2. 緯度最低:海南省
  3. 跨經度最廣:內蒙古自治區
  4. 跨緯度最廣:海南省(包含海域)
  5. 陸地面積最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6. 陸地面積最小:澳門特別行政區 [6] 
  7. 陸上國界線最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邊界線長達5400千米,佔全國陸地國界線總長的1/4左右。
  8. 輪廓最狹長的省級行政區——內蒙古自治區,東西跨經度大約29度,直線距離達2430千米,是全國輪廓最狹長的省級行政區,內蒙古不與新疆接壤,而與甘肅省接壤。
  9. 人口最多——廣東省2019年,廣東常住人口達到1.152億人。 [9] 
  10. 大陸海岸線最長——廣東省,廣東省位於中國的東南沿海,大陸海岸線長達4300多千米(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為1.8萬千米),是大陸海岸線最長的省級行政區,沿海多良港、海灣,為廣東發展海洋事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廣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帶與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有關,中國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有三個在廣東:它們是深圳、珠海和汕頭。
  11. 設置最早的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設置時間:1947年。
  12. 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市。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決定恢復重慶直轄市。重慶直轄市的面積為8.24萬平方千米,由原來的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組成。截至2019年,全域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常住人口3100萬。
  13. 少數民族最多的省區:雲南省
  14. 煤炭資源最豐富的省份:山西省 [7] 
  15. 擁有成長型中小企業最多的省份:浙江省。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中小企業發展迅猛,形成浙江經濟的一大特色,據浙江省中小企業局發佈的《2005年浙江省中小企業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底,全省擁有各類中小企業30.41萬家,數量佔總企業數的99.6%;資產總量35683.81億元,佔全省總資產的82.6%;從業人員1130.71萬人,佔總從業人數的82.7%。另一個更為關鍵的數據是,在全國500家最具成長性中小企業中,浙江共有105家入圍,佔總數的21%,浙江成為擁有成長型中小企業最多的省份。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