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省會經濟圈

鎖定
省會經濟圈包括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7市。以濟南為核心,推進淄博、泰安內核圈層同城化,輻射帶動聊城、德州、濱州、東營聯動圈層協同發展,建設沿黃文化旅遊生態帶,打造“泰安—濟南—德州”、“淄博—濟南—聊城”發展樞軸,構建“一心兩圈層、一帶兩樞軸”發展佈局。
中文名
省會經濟圈 [1] 
所屬地區
山東省
下轄地區
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

省會經濟圈建制沿革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將區域協調發展作為八大發展戰略之一,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羣,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一羣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總體佈局。
省政府同意,《省會經濟圈“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印發實施,形成“1個實施方案+3個指導意見+3個規劃”區域協調發展政策體系。
規劃起草過程中,注重把握四個方面。一是突出一體化主題。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引導經濟圈各市融合發展、一體發展,聚焦重點領域,全面推進設施共聯、人才共用、產業共興、市場共建、開放共贏、生態共保、社會共治、服務共享。二是突出比較優勢。充分體現經濟圈和各市特色,強化分工合作,推動錯位發展。省會經濟圈突出黃河特色。加強省級統籌,明確經濟圈內各市發展定位。三是突出示範引-領。選擇跨市域相鄰縣(市、區)探索聯動發展路徑,打造一批區域融合發展戰略支點。四是突出載體支撐。堅持系統觀念、重點突破,明確發展目標,提出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文化旅遊、對外開放等領域重大事項、重大項目、重大平台,謀新謀細、謀實謀強。

省會經濟圈功能定位

省會經濟圈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紮實推進“強省會”戰略,着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全國區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全國數字經濟高地、世界級產業基地、國際醫養中心、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建成中國北方強勁增長極。

省會經濟圈重點任務

省會經濟圈聚焦增強協同創新能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強化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共建世界文明交流互鑑高地、增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推進更高水平協同開放、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推進重點區域同城化、高水平建設省會經濟圈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等11個方面提出36項重點任務。

省會經濟圈明確推進機制

決策層,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指導和推進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督促落實重大事項。省有關部門加強對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在重大政策制定、項目安排、改革創新等方面予以積極支持。協調層,分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設立聯席會議辦公室,省會經濟圈由濟南市牽頭,定期召開會議,協商研究一體化重大事項,向省領導小組報告工作。執行層,經濟圈各市建立相應工作推進機制,壓實工作責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產學研聯盟作用,開展跨區域合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