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輝堂

鎖定
復旦大學校園內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是復旦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其命名來源於馬相伯和李登輝兩位先生的名字,馬相伯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李登輝是復旦的重要建設者,相輝堂是對他倆永恆的紀念,相輝堂見證了復旦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滄桑。
中文名
相輝堂
所在地
復旦校園邯鄲路以北校區的中西部
原    名
登輝堂
落成時間
1947年初夏

相輝堂簡介

相輝堂 相輝堂
相輝堂
相輝堂位於復旦校園邯鄲路以北校區的中西部,原名登輝堂。登輝堂是在男生第一宿舍的廢墟上建造起來的。1920年,復旦大學校長李登輝下南洋募捐資金在江灣建造校舍,1920年春基本建成,其中就有第一學生宿舍。這是一幢相當精美的建築,為二層樓房,有房間九十七間,可住同學二百四十九人,價值銀元四萬五千元,是復旦當時最大的宿舍。兩次松滬戰爭,男生第一宿舍遭日寇轟炸成為空殼。

相輝堂抗戰前後

相輝堂 相輝堂
相輝堂
抗戰時,復旦大學西遷,先至廬山,因戰事緊張,未幾即內遷至重慶。但當時,復旦仍有一部分師生滯留在上海。1939年春天,登輝堂的名字第一次被使用,因抗戰而西遷的復旦重慶北碚校部行政樓被命名為登輝堂。如今,他依然矗立在北碚。
重慶北碚登輝堂
1946年,抗戰勝利,上海江灣校區、重慶北碚校部終於團聚復旦,重
相輝堂 相輝堂
慶復旦大學和上海復旦大學合併,成為國立復旦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的李登輝執掌復旦以後,要以耶魯模式,把復旦辦成“與歐美第一流大學並躋”的高等學府,在復旦校園裏首倡“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學術風格,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獨立人格、獨立工作能力的實用之才。為報答恩師李登輝為復旦傾其所有的一生,時任校長章益向各地校友募集了三十餘兩黃金的頤養金,獻給已近晚年的老校長。李老校長知道後堅決拒絕。後經協商,決定擴大募捐,用這筆錢修建登輝堂。

相輝堂落成

相輝堂 相輝堂
1947年初夏,登輝堂在第一宿舍的廢墟上展現新容,是一幢青瓦白磚、紅色窗格的兩層樓建築。最先登上講台的人,正是李登輝。1947年7月5日,他對當時所有復旦學子講 相輝堂
的那段肺腑之言令人銘記在心:“你們現在穿的是學士制服,你們穿過了以後,應當是一個有學問的人,應當從此對國家有所貢獻,一個大學畢業生,應當為社會服務,為人類犧牲。服務、犧牲、團結,是復旦的精神,更是你們的責任。”這也是老校長的最後一次演講,抵制了當時國民黨當局要把復旦遷校台灣的圖謀,護衞着復旦在新中國懷抱中成長。
登輝堂落成以後,一直是全校師生集會的主要場所。據不完全統計,僅在解放後來登輝堂作報告的國際知名人物,就先後有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法國總統德斯坦、法國共產黨總書記馬歇、美國總統里根、微軟總裁比爾·蓋茨等。當年為了迎接美國總統里根的到來,大禮堂內築起了斜坡,並換掉了使用了三十多年的長條椅凳,改成一張張嶄新的座椅;頭上的大吊扇也被空調代替,相輝堂成了全國高校裏第一家擁有空調的禮堂。
相輝堂遠景 Photo by 透明橙子 相輝堂遠景 Photo by 透明橙子

相輝堂意義

在“文革”中,登輝堂被改名為大禮堂。復旦校慶八十週年來臨時,大禮 相輝堂
堂於一九八四年進行了大修。學校為永遠紀念馬相伯和李登輝兩位先生,將其改稱為相輝堂。馬相伯創立了復旦,李登輝兩次赴南洋籌集資金,建設了復旦。馬相伯是復旦的創始人,李登輝是復旦的重要建設者,相輝堂是對他倆永恆的紀念。相輝堂的堂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教授題寫。相輝堂正面是校園裏最大的一塊草坪。相輝堂見證了復旦近一個世紀的風雲變幻,寒暑春秋。她是復旦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是復旦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1] 

相輝堂保護修繕項目簡介

自一九四七年初夏在廢墟中拔地而起,相輝堂便與復旦的成長風雨同路。彈指間,六十年轉瞬即逝,而今的相輝堂已然成為了復旦校園中一抹不可或缺的風景,它不但是國內外重要賓客的演講場所、是復旦學生活動的重要基地,更是深藏於每一位復旦人記憶深處的精神殿堂。相輝堂沉澱了流逝光陰中的人文情懷,卻掩飾不了年歲的痕跡和那一抹飄搖。因為建造年代久遠,內部設施陳舊,相輝堂已日漸不能滿足學校師生開展活動的要求,其修繕工作迫在眉睫。
根據學校發展的需要以及廣大校友的要求,此次相輝堂保護修繕將本着“保持風貌、提升功能”的原則,為更高規格的學校慶典、大型會議、文藝表演以及影視觀摩等重要活動提供場地;修繕後的相輝堂還將設有演出準備廳、多功能活動廳、貴賓接待廳等,輔助功能將更趨完善。
作為復旦大學近年來最凝聚人心的發展項目,相輝堂保護修繕項目的籌募活動於2009年9月正式啓動,並以此作為對母校105週年校慶的獻禮。我們深信在復旦校董、校友及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與積極參與下,相輝堂保護修繕項目必將為復旦歷史再添一段愛校榮校精神傳承的佳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