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思嶺

鎖定
在福州閩侯與福清交界處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山嶺,叫做相思嶺。古時候,這裏是閩南一帶的官宦、商人、仕子進入福州的必經之路,因此,這裏的官道在歷代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修葺,成為著名的相思嶺驛道。
相思嶺古驛道,長約600米,其路面以卵石或石塊鋪就,最寬處達2.5米小者1米。
中文名
相思嶺
外文名
Xiang Si Ling
地    址
福廈路324國道福清鏡洋鎮
四季氣候
氣候宜人,四季都適合遊玩

目錄

相思嶺傳説

相思嶺的名字幾經變更,唐代叫尚書嶺,因南側山麓的村莊上曾出過一位尚書老爺而得名,宋時稱常思嶺,清朝更名為相思嶺,叫法延續至今。相思嶺名字的最終確定有關風月,這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被記錄在了縣誌《福清紀略》中。
相思嶺風景欣賞
很久以前,尚書嶺上住有一户人家。母親張王氏年巳半百,守寡多年;女兒張翠姑,年方二八,雖出生在貧寒之家,卻長得花容月貌。母女倆相依為命,在嶺上驛道旁搭了一座茅草屋,常年靠賣糯米湯圓謀生。
一個寒冬的早晨,翠姑到屋後抱柴時,見草堆裏卧着一個昏死的男子。她吃了一驚,忙喚出母親。張王氏見那人面帶飢色,衣衫襤褸,一息尚存。急忙端出一碗湯圓,經翠姑幫助給那人灌下。那人漸漸緩過氣來。張王氏問那人姓氏籍貫,答曰:“小生家住泉州府南安縣,姓王名安,因父母相繼棄世,自己又是一個文弱讀書之人,不善謀生,以致家道中落。今隻身欲往京城應考,幾天前所帶盤纏又被盜匪搶光,船漏偏遇頂頭風,昨路經此地,又逢寒冬,飢寒交迫,以致昏倒這裏。倘若不是恩人搭救,必死於荒草叢中,成異鄉之鬼。”張王氏當即説:“如不嫌棄窮鄉草舍,就在小店裏將息一時,攻讀詩文,以待來年春闈。”王安掙扎着起身作揖,千恩萬謝。
相思嶺腳下的溪兜水庫
兩個多月裏,王安與翠姑朝夕相處,漸生情愫,在張王氏的應允下訂了終身。之後王安便啓程進京趕考,臨別時兩人相約再見之日,就是婚禮之時,此生此世永不變心。兩人難依難捨,揮淚而別。
一晃半年。一天,山下敲鑼打鼓,原來是王安高中榜眼的報喜隊伍。母女倆趕忙打點行裝,以待王安派人接進京城完婚,但此後卻杳無音訊。一年過去,某日,差役來報稱王安已被招為附馬。張王氏經不起這晴天霹靂,一病歸天。翠姑則不信王安是忘情負約之人,一直在等待着。十年過去了,翠姑身心憔瘁,終於病癱牀上,茶米不進。正所謂“金鑾殿裏夜夜元宵,尚書嶺上日日冬節。”
一日傍晚,翠姑在昏迷中聽得屋外有人在喊着自己的名字,猛醒過來細聽知是王安聲音,頓時百感交集,欲起身痛罵這個負心人,卻是有心無力。王安敲門半天不見動靜,心急如焚推門進屋,猛見自己日思夜想的娘子氣息奄奄,淚如雨下,將自己殿試後不願招為駙馬,受貶邊蒙勞役十年的原委一一告知。
聽完王安的傾訴翠姑便去世了。雖再見之日即生死之別,但翠姑知道兩人都沒有違背當年的誓言,含笑而終。翠姑死後,王安撫屍痛哭説:“生不能相伴,死亦當為陪”,把她埋葬在屋後自己十年前昏死之地。他終身不娶,老死在尚書嶺上。後人為了紀念這對歷盡坎坷的篤情男女,便將尚書嶺稱為“相思嶺”。
相思嶺,相思裏。悠悠古驛道見證了一個女子十年的翹首等待,和一個男子數十年的孤寂,能編織最悽美愛情的,或許只有時間。
相思嶺大學生創業園

相思嶺地理位置

相思嶺位於福廈路324國道福清鏡洋鎮(在福州閩侯與福清交界處)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山嶺,叫做相思嶺。古時候,這裏是閩南一帶的官宦、商人、仕子進入福州的必經之路,因此,這裏的官道在歷代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修葺,成為著名的相思嶺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