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思

(唐代王維詩作)

鎖定
《相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借詠物而寄相思,全篇不離紅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關合相思之情。首句寫紅豆產地;次句以“發幾枝”一問,語極樸實,而又極富形象性,設問自然,則暗逗情懷;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點明其相思屬性,且用一“最”字推達極致,則“多采擷”的理由自見,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全詩風格明快,卻又委婉含蓄,語淺而情深,相傳當時即為人譜曲傳唱,流行江南。
作品名稱
相思
作品別名
相思子
江上贈李龜年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絕句

相思作品原文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1] 

相思註釋譯文

相思詞句註釋

⑴相思:題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贈李龜年”。
⑵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江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南國:古代指江漢一帶的諸侯國,後來也用來泛指中國南方。
⑶“春來”句:一作“秋來發故枝”。
⑷“願君”句:一作“勸君休採擷”。願君,一作“贈君”。採擷(xié),採摘,摘取。
⑸相思:想念。 [2]  [3] 

相思白話譯文

紅豆生長在南國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
希望你能盡情地摘取採集,因為這紅豆最能寄託相思。 [2]  [3] 

相思創作背景

此詩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為懷念友人之作。據載,天寶末年安史之亂時,李龜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詩,可證此詩為天寶年間所作。 [2]  [3] 

相思作品鑑賞

相思整體賞析

《相思》詩配畫 《相思》詩配畫
這首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象;接着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説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範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後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於情味的事物來寄託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於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情。同樣,這裏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徵。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第三句緊接着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採擷植物來寄託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願君多采擷”似乎是説:“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裏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於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用“多”字則表現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係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關合相思之情,有雙關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説: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叫人忘不了呢。這是補充解釋何以“願君多采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味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懷的,不言自明。一個“最”的高級副詞,意味極深長,更增加了雙關語中的含藴。
全詩洋溢着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於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4] 

相思名家點評

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王維“紅豆生南國”、王之渙“楊柳東門樹”、李白“天下傷心處”,皆直舉胸臆,不假雕鎪,袓帳離筵,聽之惘惘,二十字移情固至此哉! [5] 
近代·王文濡《唐詩評註讀本》:睹物思人,恆情所有,況紅豆本名相思,“願君多采擷”者,即諄囑無忘故人之意。 [5]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説續編》:紅豆號相思子,故願君採擷,以增其別後感情,猶郭元振詩,以同心花見殷勤之意。 [5]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以珍惜相思之情,託之名相思子之紅豆也。 [5] 

相思後世影響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云溪友議》載:安史亂時,唐宮樂師李龜年流落江南。一次於湘中採訪使筵上唱這首詩,滿座遙望玄宗所在的蜀中,泫然淚下。很多人聽到這首詩,追思往事,唏噓不已。可見此詩在唐代當時傳誦的情況。隨着《唐詩三百首》流佈的廣遠,影響之深刻,這首《相思》一直傳誦至今,幾近家喻户曉。
紅豆產於南方,果實鮮紅渾圓,可以串起來作裝飾品。説紅豆能夠寄託相思,有一個傳説。相傳,漢朝時期的閩越國,有個男子被強徵戍邊,妻子每日每夜地盼望他歸來。後來,同行的那些鄉鄰陸續歸來,唯獨她的丈夫久久未歸。妻子更加思念丈夫,終日在村口的樹下等待,最後哭斷柔腸,流出的汩汩血淚,淌入泥土。此後,樹上開始生長出一種奇異的小果子,質地堅硬,色澤鮮紅如血,晶瑩剔透,就被稱為“相思子”,也就是紅豆。奇怪的是,雖然有這樣的傳説,但典籍中沒有記載,唐朝以前的人也沒有吟詠紅豆寄託相思的詩句,可能只是一時流行的傳説,所以記載並不確切。但隨着王維這首詩歌的流傳,“紅豆”這一物象與相思之情緊密關聯。人們見到紅豆,讀到與紅豆有關的詩句,往往會思念朋友親人,但紅豆背後的傳説,反而少有人知。可見這首詩的影響力。
因為這首詩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類似於流行歌曲的存在,在傳唱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詞句的變化,出現了“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勸君休採擷,此物最相思”等不同版本。 [3]  [4] 

相思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6]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9
  • 2.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214-215
  • 3.    張晨.王維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117-119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86-187
  • 5.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47
  • 6.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