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對評分

鎖定
相對評分(relative grading) 就是以其他學生的成績為依據,相當於我們平常所説的“等第制”,並與常模參照評價的原則相對應。相對評分是按照統計學上的常態分佈的原理,將學生分數的高低,按比例分配為五個等級。各等級所佔的百分比分別是:優7%、良24%、中38%、及格24%、不及格7%。
相對評分的優點是可以讓每個學生從自己所得的等第看出在其班上的相對位置。相對評分的缺點是: 班上學生的分數未必是常態分佈,硬性規定學生中只能有7%的人得優秀,而且必須有7%的人不及格,顯然很不合理。 [1] 
中文名
相對評分
外文名
relative grading
另一種常見的變通的相對評分法是將學生卷面上的分數按從高到低直接排序(所謂的排榜法)。這種方法不受常態分佈原理的制約,只注重學生之間在分數上的比較和相對位置,在激發學生學習的外在動機的同時,也給學生帶來很大的競爭壓力。
參考資料
  • 1.    莫雷.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