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對標準化

鎖定
相對標準化是指對評價指標進行相對化的無量綱處理,需要事先確定一個對比的基準,然後計算指標實際值與基準值之比,所得結果通常用百分數表示,以此作為指標的評價值。
中文名
相對標準化
外文名
Relative standardization
拼    音
Xiāng duì biāo zhǔn huà
隸    屬
數理科學
學    科
統計學
歸    屬
綜合評價方法

相對標準化基本概念

綜合評價就是對總體中各個個體多方面的特徵指標的綜合比較。其基本方法是將反映每個個體的各個方面特徵的多個指標綜合為一個可以概括全面且便於比較的總和指標,以反映其綜合水平。將每個個體的總和指標值按大小順序排隊,則就可得到各個個體綜合發展水平的順序名次。
綜合評價的程序如下:
  1. 構建評價的指標體系
  2. 各評價指標無量綱指數化或分值化的處理;
  3. 構建綜合評價指標的合成模型;
  4. 計算各個個體的綜合評價指數值。
其中,觀測指標無量綱化方法有:統計標準化、相對標準化和功效係數法 [1] 

相對標準化比較

統計標準化是指當評價指標的實際值呈正態分佈時,可利用指標的均值和標準差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之轉化為服從均值為0,標準差為1的標準正態分佈的無量綱指標評價值。
相對標準化是對評價指標進行相對化的無量綱處理,需要事先確定一個對比的基準,然後計算指標實際值與基準值之比,所得結果通常用百分數表示,以此作為指標的評價值。在進行相對化處理之前,必須先對指標類型進行一致化處理,即將逆指標和適度指標轉化為正指標,則相對化處理後得到的指標評價值越大越好。
功效係數法是根據多目標規劃的原理,對各項評價指標分別確定一對滿意值和不允許值,以滿意值為上限,以不允許值為下限,分別計算評價對象各項指標接近、達到或超過滿意值的程度,即功效係數,並轉化為相應的功效評分值,作為指標的評價值。用相對化處理法進行指標無量綱化時存在一個問題,即無法使各指標評價值的變動範圍保持一致,這為指標間的比較帶來一些不便,而用功效係數法進行無量綱處理可以使指標評價值在希望的範圍內變化。 [2] 

相對標準化適用條件

在對各指標評價值進行綜合時,不同的無量綱方法就可能得出不同的評價結果。一般來説,各種無量綱方法均有其較適用的指標綜合評價模型,通常用指標綜合法或用TOPSIS法進行綜合時,多采用相對標準化方法進行數據無量綱化;用功效係數法進行綜合時採用改進的功效係數計算指標的評價值;而利用多元統計方法進行綜合評價時,多用統計標準化方法進行指標的無量綱處理。 [1] 

相對標準化表達公式

相對標準化方法是先找一個評價指標確定一個標準值,然後用實際值和標準值進行比較,實現指標的相對化處理,公式表示如下:

相對標準化作用

綜合評價方法在世界各國社會發展水平的比較中以及在各地區、各企業、各單位之間綜合評比中,都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相對標準化可以體現評價者進行評價的目的性。例如,是以最優水平還是以平均水平進行評價比較。 [3] 
參考資料
  • 1.    蔣維楊, 趙嵩正, 劉丹,等. 大樣本評價的定量指標無量綱化方法[J]. 統計與決策, 2012(17):4-9.
  • 2.    王曉軍. 多指標綜合評價中指標無量綱化方法的探討[J]. 人口研究, 1993, 17(4):47-51.
  • 3.    葉宗裕. 關於多指標綜合評價中指標正向化和無量綱化方法的選擇[J]. 統計科學與實踐, 2003(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