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對剩餘價值

鎖定
相對剩餘價值是“絕對剩餘價值”的對稱。相對於“絕對剩餘價值”而言的價值形式,是與“絕對剩餘價值”相互比較的產物;如果沒有“絕對剩餘價值”的存在,也就沒有相對剩餘價值。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由於縮短必要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餘勞動時間而產生的剩餘價值。和絕對剩餘價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於創造出來的價值絕對地增加了,而是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把一部分原來的必要勞動時間轉化為剩餘勞動時間,從而使剩餘價值相對地增加。它是資本家提高剝削程度的兩種基本方法之一。
中文名
相對剩餘價值
對    稱
絕對剩餘價值
性    質
資本家提高剝削程度的基本方法
類    別
價值形式

相對剩餘價值闡述

在馬克思《資本論》中,相對剩餘價值是指企業所獲得的由其他企業職工創造出來的剩餘價值。
假定工作日為八小時,必要勞動時間剩餘勞動時間各為四小時,剩餘價值率為100%。如果把必要勞動時間縮短一小時,則剩餘勞動時間就增加一小時,由此增加的剩餘價值即為相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的增加,主要取決於勞動生產率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前提

資本主義社會裏,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兩個部分:為自己耗費的勞動時間,即必要勞動時間;為資本家耗費的勞動時間,即剩餘勞動時間。資本家為榨取更多的剩餘價值而儘可能地延長工作日。但工作日的延長受到了生理的、道德的界限的制約,特別是工人階級的反抗鬥爭,迫使資產階級頒佈法律,把工作日限制在一定的長度以內。在工作日的長度不變的條件下,資本家要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就必須改變工作日劃分為必要勞動時間與剩餘勞動時間的比例。而改變這種比例的前提,就是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假定工作日為8小時,其中必要勞動時間和剩餘勞動時間各為4小時,剩餘價值率為100%。如果工作日的長度仍為8小時,必要勞動時間由4小時縮短為2小時,剩餘勞動時間就相應地由4小時延長為6小時,剩餘價值率便由100%提高到300%。在工作日長度已定的前提下,必要勞動時間與剩餘勞動時間成負相關,必要勞動時間愈短,剩餘勞動時間就愈長。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手段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要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就必須降低勞動力的價值。由於勞動力的價值是由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要降低勞動力的價值,就必須降低生活資料的價值。而降低生活資料價值的手段,就是提高直接生產這些生活資料的部門和為生產生活資料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資料是各種各樣的,包括不同生產部門所生產的商品。其中某一種商品的價值,只是勞動力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生產部門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只能使它該部門生產的那部分商品便宜;只有生產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部門和為這些部門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工人所必需的全部生活資料的價值才能降低,從而勞動力的全部價值才會降低。所以,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是大多數生產部門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結果。

相對剩餘價值關係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實現以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前提。而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通過各個資本家追求超額剩餘價值實現的。
②超額剩餘價值是由於個別資本家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使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其社會價值所形成的差額。個別資本家為追求超額剩餘價值而展開的競爭,必然促使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最終實現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③超額剩餘價值是一種暫時的現象,是個別企業資本家獲得的,它是以個別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條件。而相對剩餘價值是全體資本家長期獲得的,以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為條件。
④超額剩餘價值是相對剩餘價值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

相對剩餘價值發展階段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過程中,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經歷了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機器大工業三個發展階段。自動化體系和機器人的出現,把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但它同其他一切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法一樣,仍然是要使商品便宜,縮短工人為自己耗費的工作日部分,延長他無償地為資本家耗費的工作日部分。它仍然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手段。生產自動化一方面減輕了笨重的體力勞動,另一方面卻提高了對工人的剝削程度。過去,機器把工人家庭全體成員都吸引到勞動市場上,把男勞動力的價值分攤到他全家人身上,從而使男勞動力貶值,以提高剝削程度。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裏,周工作日已普遍縮短。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力求使用高質量的勞動力,進一步加深了對工人的剝削。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實現

資本主義競爭的強制作用下,資本家為了追逐更多的剩餘價值,不得不改進生產技術,把勞動生產率提高到本部門的平均勞動生產率水平以上,使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而使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它的社會價值。當他按社會價值出售商品時,他就能獲得超額剩餘價值。超額剩餘價值實質上也是相對剩餘價值,都是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基礎,靠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和剩餘勞動時間的相應延長而生產出來的。
個別資本家獲得超額剩餘價值,是暫時的。其他資本家為了獲得超額剩餘價值,也必然採用新技術和新工藝,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只要新的生產技術被普遍採用,勞動生產率獲得普遍提高,首先採用新技術的資本家所生產的商品的個別價值同社會價值之間的差額就會消失。當社會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使必要生活資料變得便宜,從而使勞動力也變得便宜的時候,必要勞動時間就會縮短,剩餘勞動時間就會相應地延長,剩餘價值率才會提高。單個資本家競相追逐超額剩餘價值的結果,使超額剩餘價值不斷產生又不斷消失,從而使相對剩餘價值不斷增加。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就是這樣在資本家競相追逐超額剩餘價值的競爭中實現的。
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使商品的價值降低,從表面上看,這是同只關心生產交換價值的資本家追逐更多價值的要求相矛盾的。其實,資本家關心的並不是商品的絕對價值,而是商品中所包含的剩餘價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商品價值的降低成反比,而同相對剩餘價值的增加成正比,也就是説,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一過程,即使商品便宜,又使商品中所包含的剩餘價值增加。這是同資本家力圖以較少的資本攫取較多的剩餘價值的要求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