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威

鎖定
相威(1241年-1284年),蒙古札剌兒氏,木華黎國王曾孫,速渾察第三子。中國元朝將領、名臣。 [3] 
相威好學,廣結儒士,聽讀經史,論古今治亂。至元十一年(1274年),受命總兀魯兀、忙兀,弘吉剌、亦乞列思、札剌兒五投下兵隨軍伐宋,取安豐、和州。翌年,掌左翼軍統舟師降江陰、澉浦、上海、華亭等處。至元十三年(1276年),宋王降蒙後,相威移兵瓜洲,與阿術合兵攻揚州,敗姜才軍。封徵西都元帥,總兵鎮戍西邊,御叛王海都。 [3] 
相威於至元十四年(1277年),任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奏陳便民之事,諫言並行省,削冗官,鈐鎮戍,拘官船,業流民,錄故官等。任內秉公持正,執法不阿,懲治阿合馬、阿里海牙之不法事,據理力諫緩徵日本,為忽必烈汗所納。至元二十年(1283年),相威覲汗,並進譯語《資治通鑑》。改任江淮行省左丞相。次年,相威赴任途中卒於蠡州。 [3] 
所處時代
元朝
民族族羣
蒙古族
出生日期
1241年
逝世日期
1284年
主要成就
鐵面無私
本    名
相威

相威人物生平

相威南下滅宋

相威性格寬宏而堅毅,持重而敦厚,不飲酒,寡言笑。喜歡邀請士大夫,聽讀經史,瞭解古今治亂,當聽到直臣盡忠、良將制勝的時候,必為之擊節稱快。因此相威臨大事,決大議,發言必中要害。
至元十一年(1274),參與伐宋。由正陽安豐,攻克廬州、和州,攻司空山,平野人原。途徑安慶,渡江東下,與丞相伯顏匯合於潤州,分三道並進,相威率左軍,參政董文炳為副,部署將校,申明約束。江陰華亭澉浦上海望風投降,吏民生活如故。進屯鹽官,伯顏已駐師臨安城下,得宋幼主降表。相威於是移兵瓜洲,與阿術匯合。兵臨揚州,宋都統姜才以兵二萬攻揚子橋,相威率諸將擊敗之。
至元十三年(1276)夏,驛召相威。秋,入覲大饗賚功,授金虎符、徵西都元帥,仍賜弓矢甲鞍、文錦表裏四、鈔萬貫。親王海都叛亂,命領汪總帥兵以鎮西土。

相威鐵面無私

至元十四年(1277),置行御史台揚州,召拜江南諸道行台御史大夫。相威上奏:“陛下以臣為耳目,臣以監察御史按察司為耳目。倘非其人,是人之耳目先自閉塞,下情何由上達。”得到元世祖嘉獎,命御史台慎選監察御史、按察使。每除目至,相威必召集幕僚御史議其可否,與公論不一致的人立即罷官。上奏便民一十五事,其略曰:並行省,削冗官,鈐鎮戍,拘官船,業流民,錄故官,贓饋遺,淮浙鹽運司直隸於行省,行大司農營田司併入宣慰司理訟勿分南北,公田召佃仍減其租,革宋公吏勿容作弊。得到元世祖的採納。浙東盜起,浙西宣慰使昔裏伯(《新元史》作昔裏伯之弟阿速與王權府等)縱兵肆掠,俘獲平民,於是相威遣御史商琥錢唐津渡治事,得釋者以數千計。昔裏伯遁還大都,相威上奏捉拿還揚州以治其罪。
至元十六年(1279),入覲,遇上左丞崔斌彈劾平章阿合馬不法事,有旨命相威及樞密副使博羅自開平馳驛大都會審。阿合馬稱疾不出,博羅欲回,相威厲聲色道:“我奉旨審問,你敢抗旨耶?”令阿合馬帶病赴對,首責數事。阿合馬認罪,有旨釋免,仍喻相威説:“朕知卿不惜顏面。”覆命還南行台。
至元十七年(1280),有旨命相威檢核阿里海牙、忽都帖木兒等所俘三萬二千餘口,並放為民。
至元十八年(1281),右丞范文虎、參政李庭以兵十萬航海征伐日本。七晝夜至竹島,與遼陽省臣兵匯合。欲先攻太宰府,遲疑不發。八月朔,颶風大作,士卒十喪六七。元世祖震怒,覆命行省左丞相阿塔海徵之。一時無敢諫者。相威遣使入奏曰:“倭國不奉職貢,可伐而不可恕,可緩而不可急。曏者師行迫期,戰船不堅,前車已覆,後當改轍。今為之計,預修戰艦,訓練士卒,耀兵揚武,使彼聞之,深自備禦。遲以歲月,俟其疲怠,出其不意,乘風疾往,一舉而下,萬全之策也。”元世祖意始釋,遂罷其役。又建議皇太子既令中書省,宜領撫軍監國之任,選正人端士,立詹事賓客諭德贊善,衞翼左右,以樹國本。元世祖深以為然。
至元十九年(1282),又奏阿里海牙佔降民一千八百户為奴,阿里海牙以為征討所得,有旨:“果降民也,還之有司;若征討所得,令御史台籍其數以聞,量賜有功者。”阿里海牙又自陳其功比伯顏,當賜養老户,御史滕魯瞻彈劾他,阿里海牙自辨,有旨遣使赴行台逮問滕魯瞻。相威曰:“為臣怎麼能夠欺誑邪,滕御史何罪。”即馳奏,使者竟歸。
至元二十年(1283),以疾請入覲,進《資治通鑑》翻譯本,元世祖即以賜皇太子經筵講讀。拜江淮行省左丞相
至元二十一年(1284),啓行。四月,卒於蠡州(今河北蠡縣),年四十四。訃聞,元世祖悼惜不已。 [1-2] 

相威親屬成員

曾祖父:木華黎
祖父:孛魯
父:速渾察
子:阿老瓦丁,官至南行台御史大夫。
孫:脱歡,官至集賢大學士。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