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直隸總督署

鎖定
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部院,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裕華路301號,佔地30000平方米,是中國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級衙署。原建築始建於,明初為保定府衙,明永樂年間改做大寧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參將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後正式建立總督署,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八帝,可謂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 [11] 
直隸總督署坐北朝南,為小式硬山建築,具有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築風格。其格局是嚴格按照清朝關於省級衙署的規制修建的,為前朝後寢的格局。整座建築羣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個組成部分,各路均為多進四合院格局,類似北京的故宮。中、東、西三路主次分明。中路建築為衙署主體部分,由五進四合院組成,各院正房均建築在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兩側配以左右耳房、廂房等。整體佈局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門、儀門院、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這些建築均保存完好。 [5]  [9]  直隸總督署平面佈局嚴謹,採用中軸對稱佈局。建築空間體量廣闊,庭院規整迭進,等級界限明顯。 [11]  直隸總督署共有直隸總督共74人99任次, [9] 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清宣統三年(1911年),直隸總督廢除。 [4]  直隸總督署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 [10] 
1988年1月13日,直隸總督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中文名
直隸總督署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裕華西路301號 [2]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3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別    名
直隸總督部院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3-0071-3-019

直隸總督署歷史沿革

直隸總督署演變 直隸總督署演變
直隸總督署前身可上溯到元代。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順天路總管府治中(官名)周孟勘修建了衙署內的主體建築——宣化堂,並請名士劉駰為之作《宣化堂記》,其中記載周孟勘“嘗於時豐政暇之際,新其府之公堂,謂是堂者一道聽政之所也,上之化由是而宣,乃大書其扁(匾)曰宣化”。這便是有關直隸總督署基址的最早淵源。至元十二年(1275年),順天路改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宣化堂仍作為官府衙署。
明初,朱元璋統一北方後,改保定路為保定府,保定知府駱僉對原來以宣化堂為主體的衙署進行了擴建,“建廳堂、門廡、公廨、吏房、兵杖、軍資等庫二百餘楹”,使之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衙署。明永樂年間,成祖朱棣定鼎燕京,保定緊靠京師,地理位置日漸重要,統治者遂將大寧都指揮使司移至保定,選定了保定府署作為其衙署。至於府衙,則在原址以東約三十步另行修建。故元代宣化堂成為大寧都司署的二堂院,明《重修保定郡志》對此記載為“宣化堂,大寧都司今後堂是也”。
清代,一度繼續置大寧都司,衙署依舊。康熙八年(1669年),大寧都司奉旨裁撤,同時直隸巡撫自正定移駐保定,保定開始成為直隸省的政治中心。城內的衙署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城西北隅(今西大街西北)的原參將署改為巡撫衙署,大寧都司署則改為參將署。清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將直隸巡撫改為直隸總督,同年10月29日,原直隸巡撫署也升格為總督衙署。雍正七年(1729年),因總督署在城西北隅,“湫隘陋,觀瞻不肅”,則重新為總督署相度選址,選定城中的參將署作為總督署的新址。奏請雍正帝批准後,總督楊鯤“庀材鳩工,併發工帑”,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增建,於雍正七年(1729年)4月1日正式動工,將參將署原址擴建為直隸總督衙署,費時八個多月,到雍正八年(1730年)1月11號正式完工。雍正八年(1730年),直隸總督唐執玉正式在新建的總督署升堂辦公。清宣統三年(1911年),直隸總督廢除。 [4]  歷任總督基本上都在此辦公並居住,直隸全省的軍民要政也基本由此發佈。
民國五年(1916年),以原直隸總督署為直隸督軍署。民國九年(1920年)8月,改為直魯豫巡閲使署,成為直系首領曹錕的駐地,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亦策劃於此。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初,改為保定行營。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由津返保,國民黨河北省政府駐直隸總督署。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日偽河北省機關由津返保亦駐於直隸總督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第十一戰區長官司令部駐直隸總督署。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國民黨省政府和國民黨保定警備區司令部先後駐直隸總督署。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保定解放。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在直隸總督署建立河北省人民政府。
1958年,河北省省會遷津,保定專署駐直隸總督署。
1968年8月,保定市革委生產指揮部駐直隸總督署。
1970年,直隸總督署改駐保定市革委會。
1979年,直隸總督署成為保定市委機關駐地。
1990年11月,保定市市委遷出,直隸總督署正式闢為博物館,於1991年對外開放。 [1]  [5]  [11] 

直隸總督署建築佈局

直隸總督署佈局

外觀圖
外觀圖(15張)
直隸總督署坐北朝南,為小式硬山建築,具有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築風格。其格局是嚴格按照清朝關於省級衙署的規制修建的,為前朝後寢的格局。整座建築羣東西約130米,南北約220米,佔地30000平方米,以兩條南北更道相隔,分為東、中、西三個組成部分,稱之為東路、中路和西路,各路均為多進四合院格局,類似北京的故宮。中、東、西三路主次分明。各房功用迥異,又彼此搭配,渾然一體,構成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築羣落。
直隸總督署中路建築為衙署主體部分,由五進四合院組成,各院正房均建築在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兩側配以左右耳房、廂房等。整體佈局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門、儀門院、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這些建築均保存完好。 [5]  [9]  東西兩路分佈着總督署的花園、花廳等輔助建築。總督署在東西方位也劃分出三條縱軸,將建築羣劃分出對內對外的功能分區,其中總督署前導空間:大旗杆——儀門,總督署對外辦公區域:戒石坊——二堂,總督署生活起居區域:內宅門——四堂。這樣劃分出的五進院落,層層深入,功能明確。 [11] 

直隸總督署特點

直隸總督署平面佈局嚴謹,採用中軸對稱佈局。建築空間體量廣闊,庭院規整迭進,等級界限明顯。 [11] 
直隸總督署建築均為布瓦頂、小式硬山建築,所有房舍都用青磚建成,其柱採用黑色,其廊雖有彩繪,卻無豪華裝飾,整個建築羣古樸大方、渾然一體,威嚴凝重。 [9] 

直隸總督署主要建築

直隸總督署綜述

直隸總督署主要建築包括大門、儀門、公生明牌坊、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 [9] 

直隸總督署大門

總督署的黑色三開間大門,坐北朝南,位於1米高的台階上,大門上方正中懸一匾額,上書“直隸總督部院”。大門外還有一組封閉性的院落,由東西班房、東西轅門、照壁、旗杆等組成。大門為三開間兩進深的三間一啓門形制,進深7.4米,是屋宇硬山式。大門前對稱的兩根旗杆由民國年間直魯豫巡閲使曹錕初建(復建於1994年),各高33.6米,為中國古建旗杆之最。院內有數十株粗大的檜柏,冬季,數百隻貓頭鷹棲息其上,“古柏羣鷹”稱為衙內一景。 [5]  [9]  [11] 

直隸總督署儀門

儀門,面闊三開間,當心間設門扇,兩側以紅色木柵欄分隔空間,因此儀門視線通透。在儀門兩側設小門各一座。儀門為硬山式門廳,進深5.6米,形制小於大門,且體量也較小。 [11] 

直隸總督署大堂

大堂
大堂(1張)
大堂,為總督拜牌迎旨、舉行賀典、處理重大政務之處。大堂五開間,長22米,進深10米,高9米,是總督署的主體建築。堂前有抱廈三間,堂外有磚砌的13米見方的露台。以黑色油飾為基調的大堂布置的森嚴肅穆。大堂正中有屏風一座,屏風中間繪有丹頂鶴、海潮和初升的太陽,象徵一品文職大員。屏風上懸掛的“烙恭首牧”匾,為雍正皇帝的親筆御書,是雍正帝御賜直隸總督唐執玉的。室內陳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職銜牌、萬民傘和車轎等物品,是總督的辦公用品和出巡儀仗。該堂是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的場所。大堂明柱上懸掛着醒目的抱柱聯,其中有直隸總督李鴻章70大壽時光緒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賜的聯匾。 [5]  直隸總督署大堂院落兩側各分佈着9間科房,為直隸總督署的六部,東側為吏、户、禮三部以及架閣庫,西側為兵、刑、工三部以及承發房。 [11] 

直隸總督署二堂

總督座 總督座
二堂又稱“退思堂”、“思補堂”,是總督日常辦公和接見外地官員的地方。東側室為議事廳,西側室為啓事廳,是總督與幕僚議事之所。立堂呈四合院形制,佈局嚴謹,四周龐廊貫通。託凜、廊檐、門嵋一手江南做法,雕刻精細。其木結構還留有宋、元風格。堂內懸有“政肅風清”匾額,正中豎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間雕有麒麟,象徵一品武職大員。 [5] 

直隸總督署內宅

直隸總督署朝、寢的分界線就是二堂之後的內宅門,內宅包括三堂和四堂。 [5]  [9] 
三堂(官邸),是總督的書房和內簽押房(辦公室),歷任總督習經練字、著書立説,主要就在這裏。三堂為開間5間,左右耳房各2間,東西廂房各3間,官邸與東西廂房以廊廡相連。官邸開間寬22.3米,進深約6米,正房明間為過廳,南北均三扇開門,可徑直進入四堂院。三堂北側設有外廊,在外廊的當心間處設一木隔扇門,作為空間的軟連接與視線的阻隔,東側屋兩開間,為簽押房,室內設辦公用品並配備帶罩木牀一張,西側屋以雕花飛罩隔出兩個空間,是總督的書房。官邸的東西側屋在南側均設有火炕,為冬日取暖之用。
上房又稱為四堂,是總督及其家眷生活起居之所,開間22.5米,進深8米,僅次於大堂的進深。四堂開間5間,分別以6扇隔扇門相隔,細緻劃分的平面佈局更貼近生活。四堂左右耳房各2間,東西廂房各3間,四堂與東西廂房以廊廡相連。在中國北方冬季寒冷,因此總督署建築的北牆砌築的比較厚重,在三堂、四堂的生活起居空間,室內鋪設木質地板以防潮,紙質吊頂以降低室內淨高,並在南向設火炕取暖。室內空間採用罩和隔扇等劃分,屋頂採用宣紙頂棚,以拉低室內高度。四堂在平面劃分上和空間尺度上及其的親切平和,與大堂疏朗的平面尺度形成了對比。 [11] 

直隸總督署文物遺存

直隸總督署綜述

據2022年4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直隸總督署有藏品369件/套、珍貴文物57件/套。 [6] 

直隸總督署楹聯

直隸總督署楹聯
位置
楹聯
撰寫者
大門
上聯
北吞大漠,南亙黃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稱雄,西嶽東瀛一屏障
今人的仿作
下聯
內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後兩師生
儀門
上聯
昔為畿輔,今控巖疆,觀政得餘閒一壑一丘親佈置
李鴻章
下聯
近接太行,遠臨渤海,豪情留勝概亦趨亦步許追隨
大堂內門
上聯
隨時以法言巽語相規為諸君導迎善氣
曾國藩
下聯
斯民當火熱水深之後賴良吏默挽天心
大堂門廊左側
上聯
棟樑華夏資良輔
慈禧太后 [13] 
下聯
帶勵河山錫大年
大堂門廊右側
上聯
圭卣恩榮房召望
光緒皇帝
下聯
鼎鍾勳勩富文年
二堂內廊
上聯
長吏多從耕田鑿井而來是民事須如家事
曾國藩
下聯
吾曹同講補過盡忠之道
凜心箴即是官箴
二堂外廊
上聯
虎帳壯君威天肅清高風雲變色
曾國藩
下聯
龍韜嫺武略地臨重要旗幟生光
三堂
上聯
將勤補拙
唐執玉
下聯
以儉養廉
四堂
上聯
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
曾國藩
下聯
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

直隸總督署匾額

直隸總督署匾額,記載了在位直隸總督如李鴻章、曾國藩等在生活以及政務上的狀態,以及當時的風雲變幻的國情。
直隸總督署匾額 直隸總督署匾額

直隸總督署主要展覽

  • 基本陳列
直隸總督署以古建築物為展館,在各院廂房舉辦了固定展覽,主要有復原陳列、專題陳列和臨時陳列。有陳列室56間,總面積891.1平方米。基本陳列有《清代官宦生活習俗展》《直隸總督曾國藩專題展》《直隸總督曾國藩專題展》《清代帝后肖像展》《清代帝后肖像展》《直隸總督生平展》《直隸總督生平展》《直隸總督署廉政文化展》《直隸總督署廉政文化展》等。 [7] 

直隸總督署歷史文化

直隸總督署名字由來

直隸總督署內部照
直隸總督署內部照(16張)
直隸,因其直接隸屬京師而得名。直隸總督署的前身可追溯至元代,元代為順天路總管府所在地,明代為保定府署與大寧都司署、參將署。清代承襲明制,在中國繼續推行行省制度,地處京師附近的北直隸被改為“直隸省”。清初所設置的直隸省,至光緒年間,其轄區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山西、河南、遼寧、內蒙古的一部分。明代臨時性的軍事官職“總督”,逐漸成為清代地方最高軍政長官。清乾隆年間,督撫制度日趨成熟後,直隸總督因直隸省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中國八督之首。
直隸總督曾國藩 直隸總督曾國藩
直隸總督權重位顯,集軍事、行政、鹽務、河道及北洋大臣於一身,其權利已超過直隸省範圍。因直隸地處京畿,拱衞京師,稍有動亂,便會危及朝廷,故直隸總督一銜非重臣莫屬。直隸總督署在清代自雍正至宣統8帝187年的歷史中,歷任總督74人99任次。其中多為朝中重臣,有修建蓮池書院、倍受雍正帝信賴的“模範督撫”李衞,有勤政廉潔的一代廉吏唐執玉,有興農治水、被列為“乾隆五督臣”之一的方觀承,更有清末名臣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 [9] 

直隸總督署選址

在古代建築佈局營造中,官制衙署作為一方行政中心機構,基址的選擇比較重要。大體來説,選址營建的依據為地勢高、向陽、居中、交通便利等。直隸總督署定址於裕華西路中段,即保定古城的中心區域,反映出古代“中尊”的思想。直隸總督署並不在保定古城區的幾何中心上,所謂“中尊”,指的是總督署在保定古城的制高點,可以監督、控制整個城市的動態,如唐大明宮的選址。
古城保定做為清代直隸省的首府,其總體佈局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以衙署為主體的城市規劃思想。它繼承以往城市的傳統佈局,以一條自東而西的軸線為全城的骨幹,清代保定城的最高建築物為大慈閣,以它為中心分出東大街、西大街。從地勢上講,東、西大街和現今税務角一帶是古城的制高點,而以直隸總督署為中心的一系列衙署建築羣,則以古城的東西軸線為基線,東西向均勻對稱排列於西大街南側和南大街西側,處於城市的中心地帶和較高地勢。清代的總督署,東有保定府署、清河道署(後改為天主教堂)相拱衞,西鄰布政使司經歷廳和按察使司監獄。門前東西大道相通,南對古蓮花池和蓮池書院,北倚保定同知署,其它道、府、衙門和督標四營也呈眾星捧月之勢,組成一個以總督署為核心的衙署羣,從而拱托出總督署顯赫的地理位置。從古代堪輿風水學上講,保定的東西大街如同頭東尾西的“卧牛崗”,是全城較高的“分水嶺”,而總督署則位於“牛腰”的南側,北倚“卧牛崗”,南面大清河,且基址前低後高,正是山南水北的“當陽”之地,可謂盤踞保定的“形勝”之區。直隸總督署基址滿足了統治集團附會古代禮俗制度,以便於進行階級統治,顯示封建等級權威等多項要求。 [11] 

直隸總督署出版書籍

1993年 《清代直隸總督與總督署》 著:黎仁凱、衡志義、傅德元;
1997年 《義和團運動·華北社會·直隸總督》 編:黎仁凱、成曉軍、池子華、衡志義;
1997年 《文物春秋·直隸總督署專刊》編: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1999年 《清代直隸總督研究》主編:衡志義,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0年 《直隸總督署史話》主編:衡志義,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0年 《直隸總督傳略》主編:張淑霞,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2年 《晚清直隸總督與轄區經濟開發》 主編:董叢林、張淑霞;
2002年 《直隸總督之最》,主編:趙靜、張淑霞;
2002年 《棉花圖》 編注:張淑霞、蘇祿煊,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2004年 《御賜直隸總督詩文選》 主編:張媛;
2006年 《清代省府第一衙》 編印: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2006年 《清代官宦生活習俗展簡介》編印: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2009年 《圖説直隸總督》 主編:李秋佔、田寶玉;
2010年 《清代省衙之首》編印: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2011年 《直隸總督署簡介》主編: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2011年 《御題棉花圖譯註》註譯:李秋佔、蘇祿煊。 [12] 

直隸總督署文物價值

直隸總督署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省級衙署,是清代官式衙署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研究古代衙署文化提供了較好的實物資料。 [9] 

直隸總督署文物保護

1988年1月13日,直隸總督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直隸總督署 直隸總督署

直隸總督署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直隸總督署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裕華西路301號。
  • 開放時間
夏季(4.15—10.15)
開館/售票時間:8:00-18:00
停止售票時間:17:30
冬季(10.16—4.14)
開館/售票時間:8:00-17:30
停止售票時間:17:00 [1] 
每年陰曆臘月三十、正月初一閉館。 [3] 
  • 門票價格
成人票:30元/人次
團體票:24元/人次(30人以上憑單位介紹信)
半價票:15元/人次(學生憑學生證,碩士、博士、研究生除外;外省市60週歲至69週歲老年人憑有效證件) [3] 
免票
1、未成年人(18週歲以下。未滿16週歲須由監護人陪同;集體參觀持學校介紹信)
2、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
3、殘疾人(憑有效證件)
4、本市60週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
5、外省市70週歲以上老年人(憑有效證件)
6、退役軍人(持《河北省退役軍人優待證》);烈士遺屬(持《河北省烈士遺屬優待證》);因公犧牲軍人遺屬(持《河北省因公犧牲軍人遺屬優待證》);病故軍人遺屬(憑《河北省病故軍人遺屬優待證》)
7、軍隊離、退休幹部(持《軍隊離、退休證》)
8、河北省“燕趙英才服務卡”A卡、保定市持“燕趙英才卡”B卡
9、教師(持《教師資格證》)
10、河北省“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銀獎、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獎、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憑相關有效證件)
11、京津冀醫護人員持卡、持證免費參觀:a、醫護人員本人持“保定旅遊抗疫愛心卡”,自2020年7月1日起3年內免費參觀;b、京津冀醫護人員憑工作證或醫師證、護士證,自2020年7月1日起2年內免費參觀。 [3] 
  • 交通信息
公交
乘坐保定公交1路、4路、6路、8路、12路、26路、35路、39路公交車古蓮花池站下車可到。

直隸總督署特色美食

直隸官府菜
直隸官府菜是古城保定珍貴的文化遺產。清代、民國以來,直隸官府菜系和烹飪技藝發展迅速,形成了中國北方菜餚的主要代表之一,成為河北菜餚的主要起源地和重要組成部分。直隸官府菜充分體現了古城保定作為經濟、政治、文化重鎮所包含的中華飲食特色,它與川、魯、粵、湘等地菜系有着本質的區別。主要有鍋包肘子、李鴻章燴菜、炸烹蝦段等。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