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直肠息肉

疾病名
钟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
毕冬松(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多分布在直肠下端,呈圆形,有细长的蒂,大多由黏膜及腺体构成,与肠壁相连接。也有的息肉为广基、无蒂。单发性居多,多发性者占少数。直肠息肉可分为炎性、增生性、腺瘤性和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样息肉可以恶性变,但在儿童则少见。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常见原因,部分息肉接近肛管部位生长,便后可脱垂于肛门口。
中医病名
直肠息肉
常见发病
直肠下端
常见病因
不明
常见症状
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
图集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贡献者头像

林国乐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基本外科审核

基本信息

中医病名
直肠息肉
常见发病部位
直肠下端
常见病因
不明
常见症状
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

病因

播报
编辑
尚不清楚,腺瘤样息肉可能与环境因素导致基因异常表达有关,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与感染和损伤有关。

临床表现

播报
编辑
  1. 1.
    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当排便因挤压而使息肉脱落,息肉体积大、位置低时,可发生较多量的便血。便血特点为大便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2. 2.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黏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黏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3. 3.
    肠道刺激症状: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检查

播报
编辑
  1. 1.
    直肠指诊可触到质软如豆粒大小的圆形肿物,能活动,无压痛。位置较高或较小的息肉,直肠指诊不易发现。
  2. 2.
    直肠镜检查: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黏膜淡红且有光泽;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3. 3.
    钡灌肠检查可显示充盈缺损。
  4. 4.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定息肉的性质。

诊断

播报
编辑
低位带蒂息肉,排便时脱出,肉眼观察即可诊断。如有无痛炒凝遥性戒市便血,经指诊触及活动性删腊符试判篮旬笑柔软肿物或看到息肉,亦可诊断。经寒验寒盛上述检查如未发现病变,即应行乙状结肠、纤维结肠镜(或删探悼电子结肠镜)检查或气钡灌肠造影,可确定其位置、数目、大小、性兰浆府状和范围。同时做病理学检查,确定有无癌变。

治疗

播报
编辑
除小的丘状隆起性增生息肉可定期检查,严密观察外,一般应行手术治疗。
  1. 1.
    电灼:小的息肉黏膜光滑无恶变倾向者可直接烧灼,带蒂息肉可在蒂根部置套圈灼切。
  2. 2.
    套扎:对直径1cm左右的息肉用套扎器将胶圈置于蒂根部使之逐渐缺血脱落。
  3. 3.
    手术切除:粗蒂或基底较广的息肉疑有恶变以及较大的息肉距肛门6~7cm者,可在麻醉下经肛门在息肉根部缝扎并切除,上述方法不能切除者,可经腹或经骶部切除息肉。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采取集内镜、腹腔镜和显微外科三种技术于一身的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来切除广基无蒂的直肠息肉,微创、无皮肤切口,显露良好、切除精确,可以切除较高部位的直肠息肉,还可以获取高质量的手术标本。

预防

播报
编辑
  1. 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尽量少吃油炸、烟熏和腌制的食品。
  2. 2.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3. 3.
    对于有结直肠息肉家族史及息肉史的人群应定期检查,以期早期发现息肉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