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盲蛇科

鎖定
盲蛇科,Typhlopidae,指的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爬行綱,蛇目,盲蛇亞目,盲蛇科。約6屬約229種。小型蛇類,形似蚯蚓,頭小尾短,圓柱形,從頭至尾粗細一致。最小種類全長僅95毫米,如小盲蛇Typhlops reuter;最大種類為非洲的巨盲蛇Typhlops hambo,全長可達775毫米。一般全長150毫米左右。僅上頷具齒。口小,位於頭端腹面;眼小,不明顯,隱於半透明的眼鱗下;背鱗、腹鱗分化不明顯,通身被鱗為大小一致的圓鱗。頭骨連結牢固,適於掘土穴居。體內有骨片狀殘餘的腰帶(後肢附着骨)。多數種類穴居土中,或隱棲於磚石下或缸缽底下,夜晚或雨後至地面活動。食昆蟲、蟲卵和幼蟲,如白蟻、白蟻和幼蟲;也吃蚯蚓和多足類。卵生,少數卵胎生。我國有2屬4種,包括鈎盲蛇屬Ramphotyphlops兩種和盲蛇屬Typhlops兩種,常見如鈎盲蛇R.braminus。
中文名
盲蛇科
拉丁學名
Typhlop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爬行綱
蛇目
亞    目
盲蛇亞目
盲蛇科

盲蛇科形態特徵

盲蛇科蛇類數目多、分佈廣泛,生活在各熱帶大陸和許多島嶼上。體形較小,95~800mm,大多數為150~400mm之間,體呈圓柱形,尾短,身體背腹覆蓋一致的光滑圓鱗。頸部不明顯,頭部鱗下有退化的眼,能動的上頜骨鬆散地附着到頭骨,頜齒向後,前頜骨、齶骨和翼骨上無齒。下頜骨無齒或每側有1枚齒,翼骨不抵下頜或方骨,頭骨聯接牢固,口小。有殘餘的腰帶,短的方骨向前斜,只出現右輸卵管。這些居穴生活的蛇類,是以昆蟲、蚯蚓和多足類為食,關於它們的繁殖習性瞭解得很少。布拉明裏盲蛇Typhlop3- braminus一般產2~7枚小而細長的卵,卵長12mm,寬4mm,但不是這個屬的所有種都產卵,有一種特殊的盲蛇Typhlops在它的體內找到14條發育完全的胚胎。
盲蛇科分佈範圍包括南美,且向北到墨西哥和巴哈馬羣島,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並從歐洲東南延伸到亞洲南部,我國華南地區及台灣省、大洋洲等熱帶地區。我國產2屬4種 [1] 
體形一般較小,網柱形,尾短,通身粗細相似,頗似蚯蚓,沒有明顯的頸部。整個身體被覆大小一致的平滑鱗片。眼隱於眼鱗下;口小,位於頭部腹面;僅上頜骨上長有少數牙齒,有的在下頜的齒骨上各有一枚牙齒;體內有殘餘的後肢帶。適應於穴居,有掘土習性,頭骨的聯結牢固。大部分營穴居生活,或潛伏於磚石、缸缽下;雨後及晚上可到地面活動。吃蚯蚓、多足類昆蟲、白蟻、其他昆蟲及其幼蟲。卵生,少數種類卵胎生。如鈎盲蛇,體小如蚯蚓,眼睛已退化,隱存於皮下,以昆蟲為食,分佈於我國南部各省 [2]  [3] 

盲蛇科生活習性

盲蛇科動物
盲蛇科動物(3張)
多數種類穴居土中,或隱棲於磚石下或缸缽底下,夜晚或雨後至地面活動。食昆蟲、蟲卵和幼蟲,如白蟻、白蟻和幼蟲;也吃蚯蚓和多足類。

盲蛇科生長繁殖

卵生,少數卵胎生。

盲蛇科分佈範圍

分佈於非洲、亞洲及大洋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少部份分部於中美洲。

盲蛇科物種分類

鈎盲蛇屬Ramphotyphlops
鈎盲蛇R.braminus
長尾盲蛇
盲蛇屬Typhlops
巨盲蛇Rhinotypholops schlegeli
參考資料
  • 1.    沈猷慧,葉貽雲,鄧學建主編,湖南動物志 爬行綱,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第66頁
  • 2.    鍾福生,夏中生,鐘鳴,李威娜編著,蛇類養殖及綜合加工技術,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第29頁
  • 3.    科學數據庫-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