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盱江

鎖定
盱江古稱“汝水”,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撫河的上游。盱江發源於廣昌縣驛前鎮血木嶺靈華峯,上游由千善港、長橋水、古撫河 竹港、尖峯港、頭陂港、石樑港、塘坊港等小支流匯合而成。盱江向東北流經廣昌縣,再北流至南豐縣南城縣臨川區,在臨川區下源村附近納入宜黃水和寶塘水之前稱為盱江。
中文名
盱江
釋    義
水名
古    稱
汝水
級    別
江西省第二大河流撫河的上游

盱江盱江簡介

流域內多為中生代紅層紅砂岩區,水土流失較重。河牀平均坡降千分之0.7,多有衝寬淤高,沙灘湧岸屢有可見。流至南城縣城萬年橋上游處與從右岸而來的黎灘河相匯,全長150公里,集雨面積4100平方公里。 [1] 
盱江,發源於廣昌縣血木嶺,流往南豐、南城,注入撫河

盱江盱江上的橋

盱江盱江索橋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盱江索橋位於盱江南豐段,是江西省建橋史上第一座懸拉索橋,該橋於1986年12月建成。盱江索橋高82米,全長320米,主跨160米,板梁引橋一跨20米。雙曲拱橋二跨各為15米、12米、橋寬6米,主車道4米,兩側人行道各1米。

盱江萬年橋

南城縣萬年橋簡介 南城縣萬年橋簡介
萬年橋位於江西省南城縣城東北五里的武崗山下,橫跨盱江兩岸,全長411米,橋高10米,橋面寬6.3米,拱圈跨度14米,共有23孔,24墩。
南城縣萬年橋 南城縣萬年橋
萬年橋始建於明崇禎八年(1635年),竣工於清順治四年(1647年),迄今已有三百七十多個春秋,為江西省最長的一座古代石拱橋。

盱江太平橋

南城縣太平橋 南城縣太平橋
太平橋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東門外盱江上,又名“留衣橋”。原為浮橋,後改建為石橋。為半圓形石拱橋,共14孔。太平橋被評為江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橋原名“萬壽橋”,始建於宋嘉佑五年(1060年)。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毀。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募建,改名為“太平橋”。明萬曆八年(1580年)橋毀,明益藩捐金首倡重建,“往來稱快”,改名“東郭虹橋”、“虹橋”(明羅汝芳《太平橋記》:“庚辰(萬曆八年)臘月橋北民舍災,延及橋……事聞益藩潢南殿下,捐金首倡”)。清康熙《南城縣誌》卷1《形勝》:“東郭虹橋即太平橋,在郡東門外江之上……縣東北五里烏龍潭”。

盱江字詞介紹

在“盱”與“旴”的用法上,南豐和南城把“盱”列為本縣規範化用字,載入新編《縣誌》和《地名志》,廣昌則把“旴”字也載入有關志書中。 [2] 
盱江晚霞 盱江晚霞
盱江朝霞 盱江朝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