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目無全牛

鎖定
目無全牛,是漢語的一則成語,語出戰國·莊周莊子·養生主》。 [1] 
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形容人的技藝高超,得心應手,已經到達非常純熟的地步。其結構為主謂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目無全牛
拼    音
mù wú quán niú
近義詞
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目牛無全
反義詞
一籌莫展管中窺豹
注    音
ㄇㄨˋ ㄨˊ ㄑㄨㄢˊ ㄋㄧㄨˊ
出    處
《莊子·養生主》
用    法
作謂語、定語

目無全牛成語出處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戰國·莊周《莊子·養生主》) [1] 
後人根據庖丁的這句話提煉出“目無全牛”這則成語,亦作“目牛無全”。 [1] 

目無全牛成語典故

有個名叫丁的廚師給文惠君宰牛。他的手接觸的地方,肩膀靠着的地方,腳踩着的地方,膝蓋頂住的地方,都嘩嘩地響,刀子刺進牛體,發出霍霍的聲音。沒有哪一種聲音不合乎音律:既合乎《桑林》舞曲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章的節奏。
文惠君説:“嘿,好哇!你的技術怎麼高明到這種地步呢?”
廚師丁放下屠刀,答道:“我所喜好的,是‘道’,它比技術進一步了。我開始宰牛的時候,看到的無一不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就不曾再看到整頭的牛了;現在呢,我用精神去接觸牛,不再用眼睛看它,感官的知覺停止了,只憑精神在活動。順着牛體天然的結構,擊入大的縫隙,順着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着牛體本來的組織進行解剖,脈絡相連、筋骨聚結的地方,都不曾用刀去碰過,何況那粗大的骨頭呢!好的廚師,每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割肉;一般的廚師,每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砍斷骨頭。現在,我的這把刀用了十九年啦,它宰的牛有幾千頭了,可是刀口像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因為那牛體的骨節有空隙,刀口卻薄得像沒有厚度,把沒有厚度似的刀口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的,它對於刀的運轉必然是大有餘地的了。因此,它用了十九年,刀口卻像剛剛從磨石上磨出來一樣。雖説是這樣,每當遇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它難以處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來,目光因此集中到一點,動作因此放慢了,使刀非常輕,結果它霍地一聲剖開了,像泥土一樣散落在地上。我提着刀站起來,為此我環顧四周,為此我悠然自得,心滿意足,把刀擦拭乾淨,收藏起來。”
文惠君説:“好哇!我聽了庖丁的這些話,從中獲得了保養身體的道理。” [2] 

目無全牛成語寓意

目無全牛,不是表面意義上的眼中沒有整頭牛,而是對牛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筋骨相連的間隙、骨節之間的竅穴皆瞭如指掌。莊子用牛身子的結構,比喻人世的錯綜複雜。世間萬物紛繁複雜,很多東西看上去很複雜,但都有其客觀規律。關鍵是善於掌握事物的規律,順着規律疏導,遇到難解的節設法繞道溝通,避免違背規律硬砍硬崩。解牛,要掌握牛的內部結構;處理事情,要掌握事物的本來規律。掌握了規律,“依乎天理”,就能適應這種規律,進而妥善地把事情辦好。 [3] 

目無全牛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目無全牛”用以比喻技藝精湛純熟。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1] 
運用示例
唐·楊承和《邠國公功德銘》:“操利柄而目無全牛,執其吭如芻豢悦口。” [1] 
晉·孫綽遊天台山賦》:“害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虛,目牛無全。” [4] 
參考資料
  • 1.    目無全牛的解釋|目無全牛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9-11-18]
  • 2.    張耿光 譯註.莊子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47-51
  • 3.    朱克 施書新.語文教學參考用書(第三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71-76
  • 4.    李一華 呂德申.漢語成語詞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