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目標效應

鎖定
個體為達到一定目標而產生出意志力量,為目標效應。
一個即將死亡的人,為盼兒子歸來,與他見最後一面,其心理作用甚至可推遲死亡,這便是目標效應在起作用。
中文名
目標效應
外文名
Target effect
適用領域
經濟 社會 壟斷 股市 教育

目標效應作用

目標效應是一種積極的效應,一旦我們確立了明確的目標,就會朝着這個目標不斷地前進,直至實現這個目標。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缺乏主動性,討厭生活,其實這就是因為缺少目標。哈佛告訴我們:所有的成功者最初都是由制定一個小小的目標開始的,一旦擁有了目標,你就會產生無窮的力量。你想擁有什麼樣的人生,全在於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目標。對於我們來説,最重要的就是確立目標,懷揣着目標前進。

目標效應目標效應的實驗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調查對象是一羣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通過調查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此項調查進行了長達25年的跟蹤,結果發現那些調查對象的生活狀況以及分佈現象都十分有意思:佔3%的有清晰且長期目標的人,25年來幾乎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一直朝着一個方向努力,25年後,幾乎都成為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他們當中有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等;佔10%的有清晰但短期目標的人,在25年後,大多生活在社會中上層,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他們的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了各行各業不可缺少的專業人士,他們的職業大多是醫生、律師、工程師等;佔60%的目標模糊的人,25年後大多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夠安穩地生活與學習,但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剩下的27%的沒有目標的人,25年來,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而且,生活得很不如意,常常失業,需要靠社會救濟,喜歡怨天尤人。

目標效應舉例

一個盲人琴師,其師傅讓他每彈斷 一根弦便在琴體上劃一線,劃至100線,便可得治盲秘方。他頑強地彈琴、生活,數十年後劃足100條線,打開秘方,乃為一張白紙。不久,琴師死亡。而他就是依仗着這個心理目標支撐了數十年,即是目標效應在起作用。 [1] 
海明威獲取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老人與海》,可以看做是老人在海上與鯊魚作九死一生的搏鬥,最後回到岸上,生命力得到張揚的目標效應的作用。如果老人在筋疲力盡時,稍有點鬆勁兒,覺得“拼搏還不如痛痛快快地死好”的話,他肯定喪失理智與靈感,敗於鯊魚之手。
古代有個射手紀昌,一心要將射藝練到爐火純青,百發百中,老師讓他眼盯飛蟲,達到視飛蟲如車輪的境界,方為高手。這個人堅持苦練果然成功。
李白看到的那位“把鐵杵磨成繡花針”的婦女的毅力,也大有目標效應之趣。
齊白石出身貧寒,當了個木匠。他28歲才拜師學畫,決心要成為繪畫高手。在“自燃松子讀唐詩”的驚人毅力下,他勤學苦練,先習工筆,後練寫意,達到晚年畫出的蜜蜂能顯出翅膀顫動,畫蝦米能看到硬殼內的嫩肉的高超地步。這是他早年既定的目標在起作用——目標效應。

目標效應應用

目標效應是個積極效應,宜對幼兒、青少年中多講這方面的故事,讓幼兒、青少年早立宏志,以便成才。孩子之所以學習缺乏主動性,厭學,就是缺失了目標效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