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目不識丁

鎖定
目不識丁(拼音:mù bù shí dī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後晉·劉昫《舊唐書·張弘靖傳》。 [1] 
目不識丁指眼睛不認識“丁”字,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中文名
目不識丁
拼    音
mù bù shí dīng
近義詞
胸無點墨不識之無
反義詞
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出    處
《舊唐書·張弘靖傳》
注音字母
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ㄉㄧㄥ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目不識丁成語出處

後晉·劉昫《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目不識丁”。 [2] 

目不識丁成語故事

唐憲宗時,幽州節度使張弘靖,部下有兩個“從事”,一個叫韋雍,一個叫張宗厚。兩人仗勢欺人,橫行霸道,品性非常粗暴惡劣。他們常吃喝玩樂,直到深夜才散,還要讓侍衞人員大隊兵馬,前呼後擁地護送他們回家,燈籠火把照得滿街通亮,鬧得雞犬不寧。他們一不高興,就拿士兵和百姓當出氣筒,隨意打罵,耀武揚威,無法無天。 [1] 
有一次,他們喝醉了酒,又對士兵大罵起來:“如今天下太平無事,又不打仗,你們這些飯桶,有什麼屁用!能拉得兩石的弓,還不如識一‘丁’字……”這話明擺着是侮辱士兵,譏笑他們沒有文化,只有些粗力氣,任人指揮打仗賣命,平時貌似什麼用處也沒有。士兵們聽了這些話,非常氣憤,背地議論紛紛,恨之入骨。 [1] 
恰巧這時又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張弘靖收到一筆犒賞士兵的經費,他從中貪污,並私分了一部分。士兵們知道後,都怒髮衝冠,更加不能容忍,於是一起造反,把韋雍、張宗厚都殺了,還把張弘靖抓住,關了起來。此外,也把他的住處團團包圍。因為全體士兵和下級官吏齊心一致,獲得了當地老百姓的全力支持,上級衙門和朝廷沒有辦法,只好把張弘靖降職調走,這才息事寧人。 [1] 
“目不識丁”這句成語,由此產生。由於“丁”字是很簡單、很容易認識的一個字,如果連“丁”字也不認識,當然是文化水平極低的了。所以,不識字的文盲,往往被稱為“目不識丁”,或“丁字不識”“不識丁字”“不識一丁”。 [1] 

目不識丁成語寓意

唐朝高官張弘靖,出身名門,養尊處優,驕必生惡。張弘靖脾氣急躁,剛愎自用,還目中無人,收受賄賂而又膽大妄為,最終激起民憤,落得個被降職的下場。這從反面告訴我們,為人處事要正直剛正、虛懷若谷,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友誼,並獲得支持。此外,人們要加強文化知識的學習,學富五車,以免貽笑大方,或被人戲耍卻不自知。 [1] 

目不識丁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目不識丁”指眼睛不認識“丁”字,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 [3]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 運用示例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目不識丁,也頂個讀書的虛名。” [3] 
清·袁枚隨園詩話》:“餘在都時,永之引見滿洲學士春台。春自雲年三十時,目不識丁。” [3] 
作家·巴金》:“我試問如果你母親要把你嫁給一個~的俗商,或者一箇中年官僚,或者一個紈袴子弟,你難道也不反抗?” [3] 

目不識丁成語辨析

目不識丁—胸無點墨
“目不識丁”與“胸無點墨”意義相近,兩者都有沒有文化的意思,區別在於“目不識丁”偏重在一字不識,“胸無點墨”偏重在毫無學問。 [3] 
參考資料
  • 1.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108-109
  • 2.    蔡向陽,孫棟,艾家凱主編. 漢語成語分類:大辭典[M]. 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 2008.05:175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學識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