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舍那大佛

(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大佛)

鎖定
盧舍那大佛,位於河南省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 [11]  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作於唐高宗咸亨四年。通高17.14米,梵語“盧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輝普遍之意,是源自古代日神崇拜的太陽神信仰而來。 [11] 
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遊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 [1-3] 
2022年8月2日,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經過數月“大修”後真容再現。 [9] 
中文名
盧舍那大佛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 [5] 
開放時間
2月1日-3月31日 08:00-18:00;4月1日-10月7日 08:00-18:30;10月8日-10月31日 08:00-18:00;11月1日-次年1月31日 08:00-17:00
景點級別
AAAAA級
門票價格
包含於龍門石窟景區內,通用龍門石窟景區門票。 [6] 
著名景點
大盧舍那像

盧舍那大佛歷史沿革

盧舍那大佛(圖3) 盧舍那大佛(圖3)
歷史記載盧舍那大佛是武則天的“報身像”。武則天自起名“曌”。姓,不用辨。則:在辭海里有乃,即,只,而,若,之,那麼的含義;天:在辭海里有顛,天帝,天空,依靠,精神源本的含義。曌,不言而喻,光照乾坤。而盧舍那的譯意正好為“光明遍照”。
盧舍那大佛開鑿於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這是唐高宗李治為其父皇李世民做功德而建的。當時還是李治皇后的武則天為這個工程捐助了兩萬貫胭脂錢,用當時的糧食價格換算過來相當於現代的六百多萬人民幣。佛像一鑿就是3年9個月。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盧舍那大佛完工。 [4] 

盧舍那大佛遺址特色

龍門唐代石窟中,大盧舍那像龕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大盧舍那像龕位於西山南部半山腰間,後代稱九間房。大盧舍那像龕在開窟造像時,沒有采取全部開鑿洞窟的方式,而是依山就勢在露天的崖壁上雕造佛像。摩崖像龕南北寬36米,東西進深40.70米,為一巨型露天窟龕。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羣雕,長寬各30餘米。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這裏共有九軀大像。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着一雙秀目,微微凝視着下方;高直的鼻樑,端莊的面容,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詳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得異常鮮明而聖潔。整尊佛像睿智而慈祥,令人敬而不懼,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 [8] 
盧舍那大像龕 盧舍那大像龕

盧舍那大佛歷史文化

盧舍那大佛名稱來源

盧舍那佛,梵文rócanabuddha,即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佛智佛身。“盧舍那”的意思就是光明普照。
在佛教中,盧舍那是報身佛。盧舍那這個名字其實就是法身“毗盧遮那”的簡稱,釋迦如來在立名時,把他的報身和法身立在同一個名中,表示法、報不二。
佛有三身,法身即是最本質、最圓滿的智慧,是無相可言的。法身佛就是宇宙的人格化,一切佛的智慧和宇宙本身平等不二,所以一切佛的法身根本無分別,都是摩訶毗盧遮那佛(漢譯為大日如來)。
“修面”前的容顏
“修面”前的容顏(3張)
報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來的報應身,是修行圓滿、大徹大悟的表現。阿彌陀佛、藥師佛等都屬於報身佛,盧舍那如來也是。釋迦如來原本是蓮華藏世界中,盧舍那座下的十地菩薩,也是盧舍那的化身、分身之一,他來到娑婆世界,依照法門修行而成就了盧舍那的報身。
釋迦牟尼佛則是化身。他以盧舍那化身的身份,來到娑婆世界示現成佛。一切佛像實際上都是以他為根本原型而塑造的,包括阿彌陀佛、藥師佛、盧舍那佛,甚至毗盧遮那佛等等。 [17] 

盧舍那大佛相關傳説

盧舍那大佛
盧舍那大佛(4張)
在龍門西山的半山崖上,有一個露天摩崖大佛龕,名叫大盧舍那像龕,寺裏的主像是盧舍那大佛的坐像。這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盧舍那是西天如來佛的報身像,也就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可是洛陽的老百姓卻把這尊像叫成“武則天像”,這是什麼原因呢,據龍門山一帶的羣眾説,盧舍那大佛就是以武則天為模特雕塑的。
傳説,有一年唐高宗和皇后武則天居住在東都洛陽的皇宮紫微城中。有一天清晨,武則天正在梳妝。唐高宗在一旁誇讚道:“梓童(皇帝對后妃的愛稱)相貌端正,雍容華貴,有菩薩之儀態。”武則天聽了這話,心裏暗暗高興。她靈機一動,立刻抹開了眼淚。高宗吃驚地説:“梓童為何如此悲傷。”武則天抽泣着説:“眼前縱有千般好,百年之後還是一堆枯骨,有誰知道我的模樣。”高宗説:“這有何難,孤命畫工為梓童作幅精美的畫像。”武則天撒嬌説:“畫像雖好,只是薄薄一紙,不能流傳千年。”這下子,高宗可作難了,想了半天想不出門道,只得問武則天:“依卿之見。”武則天嫣然一笑説:“陛下説妾有菩薩之相,何不在龍門山上開窟造像。”唐高宗恍然大悟,説:“這有何難。”於是一面命畫工為武則天畫像,一面命人在龍門西山半崖上開鑿九間房大的露天佛龕,取名大盧舍那像龕。準備工作就緒後,高宗命人選拔技術高超的石匠,按武則天的畫像雕鑿了一座大佛像。為了把這座像雕得更精美,流芳百世,武則天還捐助了兩萬貫脂粉費。
大佛像塑好後,命名為盧舍那大佛,盧舍那梵語是光明普照的意思,武則天為自己造字取名為“曌(讀照)”,其意為“日月當空”,也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因此,這尊像不但形態像武則天,連名字的含意也完全一樣。當地老百姓説不慣“盧舍那”這個詞眼,乾脆就把它叫作“武則天像”。今龍門街上的老百姓還是這個叫法。 [18] 

盧舍那大佛研究價值

盧舍那大佛
盧舍那大佛(3張)
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盛於唐,終於清末。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明、清等10多個朝代,經歷1400多年,是世界上營造時間最長的石窟。 [14]  盧舍那大佛雕刻於唐高宗咸亨四年(672年),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的雕像,也是中國佛教雕塑的頂峯。盧舍那大佛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遊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 [13] 
以盧舍那大佛為主佛的奉先寺,為龍門石窟開鑿規模最大的摩崖像龕,堪稱龍門石窟的“名片”,代表了中國唐代雕塑藝術的最高成就。 [14] 
藉助高科技手段,考古人員首次在盧舍那大佛面部檢測到金、銀元素存在。在盧舍那大佛身體表面,考古人員還發現了綠色、紅色、黑色等彩繪顏料殘留,表明這一造像在唐代時很可能身披彩色“衣服”。 [12] 

盧舍那大佛保護措施

唐代,工匠就已在龍門石窟奉先寺上方開挖“人”字形排水溝,防止滲漏水侵蝕大佛。
宋代,有專門負責文物、建築保護和修繕的八作司,龍門石窟中留有宋代題記多則。在大佛佛座位置,刻有“東八作司胡副使一十人修佛記”,明確記錄了當時修復大佛的十個人的名字和時間。 [13] 
1953年,洛陽成立龍門石窟文物保管所,派專人保護石窟,同時禁止當地人在石窟附近採石燒石灰。
1961年,龍門石窟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5] 
1971年至1974年,國家文物局實施龍門石窟奉先寺搶險加固工程,這是建國後首次對龍門石窟進行維修加固。 [13] 
1987年至1992年,有關部門對龍門石窟又開展了一次維修工程,加固石窟、設立保護圍牆,還為露天石刻修建了巨大的“雨篷”:例如,賓陽洞的雨篷寬4.5米至5米,長40多米。 [15] 
1990年,龍門石窟研究所和龍門風景區管理所成立。
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5] 
大佛修復
大佛修復(2張)
2007年3月28日,洛陽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前的腳手架全部拆除完畢,盧舍那大佛30多年來的首次“美容”手術結束,盧舍那大佛端莊秀麗的芳容再次展現於遊人面前,大佛額頭的白色水垢印跡消失了,左眼睛下面的兩道縫隙不見了。據悉,鑑於大佛保護狀況較好,此次保護人員沒有對大佛進行大的修復,只是對大佛表面除塵除污,封堵盧舍那大佛自身和周邊2000餘處細縫,使盧舍那大佛以更加靚麗的容貌呈現於遊客面前。
2021年12月7日,龍門石窟奉先寺大型滲漏水治理和危巖體加固保護工程正式啓動。 [7]  這一次保護修復工程,是盧舍那大佛自20世紀70年代奉先寺進行保護修復工程後,半個世紀來首次進行的大型保護工程。 [13] 
2022年8月2日,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經過228個日夜“大修”後真容再現。 [9-10] 

盧舍那大佛旅遊信息

盧舍那大佛地址

盧舍那大佛位於河南省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 [16] 

盧舍那大佛開放時間

盧舍那大佛位於龍門石窟景區的西山石窟部分的大盧舍那像龕內,故開放時間與整個景區一致。
白天開放時間
2月1日~3月31日:8:00~17:00,閉館18:00。
4月1日~10月7日:8:00~17:30,閉館18:30。
10月8日~10月31日:8:00~17:00,閉館18:00。
11月1日~1月31日:8:00~16:00,閉館17:00。 [16] 
夜遊開放時間(西山石窟、香山寺)
4月8日~5月10日期間每天開放。
5月11日~10月11日期間,每週的週五、週六開放17:30~21:00(21:30停止入內)十一黃金週期間每天開放,如遇雨天,暫停開放。
開燈時間:18:30~19:30。
夜間清場時間:22:40,夜間閉燈時間:23:00。

盧舍那大佛交通線路

盧舍那大佛位於洛陽市區南12公里處,可從洛陽火車站乘81路公交車前往,車程約40分鐘。
還有從洛陽市區其他地方坐53路、81路和60路也可以到達。龍門石窟與少林寺之間也有對開的班車。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